- 痤疮的治疗药物汇总,值得收藏!
- 来源:药评中心
作者:董世玉
审稿:陈楚雄
单位: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来源:逸仙药学V
痤疮是一种好发于青春期的毛囊皮脂腺单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主要累及面部,伴有红斑、色素沉着及瘢痕等症状。
目前,痤疮的发病机制仍未完全阐明,主要认为与皮脂腺过度分泌脂质、毛囊皮脂腺导管角化异常、痤疮丙酸杆菌等毛囊微生物增殖、炎症和免疫反应等四个方面相关。
由于每个患者的痤疮严重程度各有不同,临床依据皮损性质将痤疮分为3度、4级:轻度(Ⅰ级):仅有粉刺;中度(Ⅱ级):有炎性丘疹;中重度(Ⅲ级):出现脓疱;重度(Ⅳ级):有结节、囊肿。
医生根据分级对患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以便到达最优的治疗效果。
治疗痤疮的药物主要有维A酸类药物、过氧化苯甲酰、抗菌药物、抗雄激素药物和糖皮质激素,同时还有多种物理与化学治疗,包括光动力、红蓝光、激光与光子治疗、化学剥脱治疗。
市面上关于痤疮治疗的方法五花八门,有些治疗方法疗效尚不肯定,缺乏循证医学证据支持,个别方法甚至对患者造成损害。
为此,结合临床指南将药物使用的注意事项整理出来,以供各位读者参考。
一、外用维A酸类药物
1.作用机制:
改善毛囊皮脂腺导管角化、溶解微粉刺和粉刺、抗炎、预防和改善痤疮炎症后色素沉着和痤疮瘢痕。
2.代表药物:
甲酸、他扎罗汀、阿达帕林
阿达帕林具有较好的耐受性,通常作为一线用药。
3.适用范围:
轻度痤疮的单独一线用药;
中度痤疮的联合用药;
痤疮维持治疗的首选;
4.注意事项:
前清洗痤疮患处,待干燥后将药物涂于患处。如果出现皮损加重的现象,可采取较低起始浓度、小范围试用、减少使用次数等措施。
5.不良反应:
局部可能出现轻度皮肤刺激反应如红斑、脱屑,伴有紧绷和烧灼感,随时间延长可逐渐耐受,刺激反应严重者建议停药。
6.用药交待
避免接触眼、唇、口腔、鼻粘膜、内眦和其它粘膜组织
避免阳光照晒,这类药物存在光分解现象,会增加皮肤对紫外线的敏感程度,应避免阳光照晒或涂上防晒药品。
特别提醒:
外用维甲酸和阿达帕林为妊娠C类用药,孕妇慎用,他扎罗汀为妊娠X类,孕妇禁用。
二、口服维A酸类药物
1.作用机制:
抑制皮脂腺脂质分泌、调节毛囊皮脂腺导管异常角化、改善毛囊厌氧环境从而减少痤疮丙酸杆菌繁殖、抗炎和预防瘢痕形成等,是目前针对痤疮发病4个关键病理生理环节唯一的口服药物。
2.代表药物:
异维A酸、维胺酯
异维A酸是国内外首选的口服维A酸类药物。
3.适用范围:
结节囊肿型重度痤疮的一线治疗药物;
其他治疗方法效果不好的中度或中重度痤疮替代治疗;
有瘢痕或瘢痕形成倾向的痤疮患者需尽早使用;
频繁复发的痤疮其他治疗无效;
痤疮伴严重皮脂溢出者;
轻中度痤疮但患者有快速疗效需求;
痤疮变异型如暴发性痤疮和聚合性痤疮,可在使用抗菌药物和糖皮质激素控制炎症反应后应用。
4.注意事项:
此类药物均需与脂餐同服,以便增加其口服吸收的生物利用度。疗程通常不少于16周,一般3~4周起效。
5.不良反应:
常见的不良反应是皮肤黏膜干燥,建议配合皮肤屏障修复剂使用。
青春期前长期使用有可能引起骨骺过早闭合、骨质增生、骨质疏松等,故12岁以下儿童尽量不用。
异维A酸可能引起精神系统紊乱,存在明显抑郁症状或有抑郁症的患者慎用。
异维A酸可能与良性颅内压升高有关,与四环素类药物联用可能增加此不良反应的发生,避免同时使用。
异维A酸可能与血脂异常有关,包括血清中甘油三酯和胆固醇水平升高,应定期监测血脂水平。
鉴于国外出现使用异维A酸后出现严重皮肤损害的病例报告,比如多形性红斑,建议患者在出现严重皮肤损坏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6.用药交待
三、过氧化苯甲酰
1.作用机制:
释放新生态氧和苯甲酸,杀灭痤疮丙酸杆菌、抗炎及轻度溶解粉刺等。该药可单独使用,也可联合外用维A酸类药物或外用抗菌药物使用。
2.代表药物
过氧苯甲酰凝胶。
3.适用范围:
炎性痤疮的首选外用药物。
4.注意事项:
避免轻度刺激反应,建议从低浓度开始及小范围试用。
过氧化苯甲酰释放的氧自由基可以导致全反式维A酸失活,建议两者分时段外用。
5.不良反应:
常见不良反应包括局部红斑、干燥、表皮剥落,呈自限性。
6.用药交待
药物对衣物或者毛发具有氧化漂白作用,应尽量避免接触。
四、外用抗菌药物
1.作用机制:
抗痤疮丙酸杆菌、抗炎
2.代表药物:
红霉素、林可霉素、克林霉素、氯霉素、甲硝唑、夫西地酸
3.适用范围:
丘疹、脓疱等浅表性炎性痤疮
4.注意事项:
于外用抗菌药物易诱导痤疮丙酸杆菌耐药,故不推荐单独或长期使用,建议和过氧化苯甲酰、外用维A酸类或者其他药物联合应用。
5.不良反应:
较少出现刺激反应,常见皮肤刺激症状有红斑、干燥烧灼痛等,全身不良反应症状如腹泻或假膜性结肠炎等较为罕见。
外用抗菌药物为妊娠B类药品,研究证明无致畸性,孕期一般可安全使用。
五、口服抗菌药物
1.作用机制:
痤疮丙酸杆菌、抗炎。首选多西环素、米诺环素等四环素类药物,不能耐受或有禁忌证患者,考虑改用大环内酯类如红霉素、罗红霉素、阿奇霉素等。
2.代表药物:
多西环素、米诺环素、红霉素、罗红霉素、阿奇霉素
3.适用范围:
中重度痤疮患者首选及中度痤疮外用治疗效果不佳的备选治疗方法;
炎症反应严重的重度痤疮患者早期可先使用口服抗菌药物,再序贯使用口服维A酸类药,或口服维A酸类药疗效不明显时可改用口服抗菌药物治疗;
痤疮变异型如暴发性痤疮或聚合性痤疮的早期治疗;
4.注意事项:
服抗菌药物要保证足够的疗程,避免间断使用,但建议不超过8周;联合外用维A酸药或过氧化苯甲酰可有效提高疗效,减少痤疮丙酸杆菌耐药性产生。
5.不良反应:
四环素类药物不良反应类型多但相对少见,比如易感女性阴道念珠菌病、消化道不适、光敏反应、色素沉积和良性颅内压增高等。
与口服维A酸类药物联用可能诱发或加重良性颅内压增高。四环素类药物不宜用于孕妇、哺乳期妇女和8岁以下的儿童,可考虑用大环内酯类药代替。
米诺环素可能引起前庭受累(如头晕、眩晕),罕见狼疮样综合征和良性颅内压增高症(如头痛等),发生后应及时停药。
六、抗雄激素药物
1.作用机制:
制雄激素前体生成、作用于皮肤内雄激素代谢酶和雄激素受体,减少或拮抗雄激素活性作用,从而减少皮脂腺分泌脂质、改善痤疮。
这类药物主要适用于女性痤疮患者。
2.代表药物:
激素、孕激素、螺内酯、二甲双胍
3.适用范围:
伴有高雄激素表现的痤疮:如皮损分布于面中部下1/3,可伴月经不规律、肥胖、多毛、显著皮脂溢出、雄激素性脱发等;
女性青春期后痤疮;
经前期明显加重的痤疮;
口服抗菌药物甚至口服维A酸治疗反应较差,或停药后迅速复发者;
二甲双胍适用于女性痤疮患者,尤其是伴多囊卵巢综合征、肥胖、多毛、胰岛素抵抗或高胰岛素血症、经前期明显加重的痤疮患者。
4.注意事项:
本类药物仅适用于女性痤疮患者
5.不良反应:
服避孕药可能引起子宫不规律出血、乳房胀痛、恶心、体重增加、静脉和动脉血栓、黄褐斑等,使用前应评估患者病史及治疗史。
在经期的第1天开始服药有利于减少子宫出血风险。含屈螺酮成分的药物可减少体重增加的风险。服药期间要注意防晒,以减少黄褐斑的发生。
螺内酯的不良反应一般呈剂量依赖性,包括高钾血症、月经不调、胃肠道反应,嗜睡、头晕、头痛,给药后第1个月内注意监测患者血钾水平。
螺内酯有致畸作用,孕妇禁用。
七、糖皮质激素
1.作用机制:
小剂量抑制肾源性雄激素分泌,较大剂量有抗炎和免疫抑制作用。
2.适用范围:
重度炎性痤疮的早期治疗。
3.注意事项:
主要用于暴发性痤疮、聚合性痤疮、较重炎症反应的重度痤疮,疗程不超过4周,通常联合口服异维A酸治疗。
八、中成药
中成药选择应根据皮损程度以及证型不同辨证施治。
如属肺经风热证,治宜疏风宣肺、清热散结,此类中成药如栀子金花丸。
如属脾胃湿热证,治宜清热利湿,如一清胶囊,便秘者可选防风通圣丸,便溏者可选参苓白术丸。
如属痰瘀凝结证,治宜活血化瘀、化痰散结,如丹参酮胶囊、当归苦参丸。
如属冲任不调证,治宜调和冲任、理气活血,如逍遥丸、知柏地黄丸等。
九、痤疮,该如何选择药物?
1.轻度痤疮:
可以单独选用外用维 A 酸类药物或过氧化苯甲酰凝胶治疗。
2.中度痤疮:
需考虑联合用药,常见的联合用药方案如外用维 A 酸类药物+过氧化苯甲酰+/-外用抗生素,或过氧化苯甲酰+外用抗生素,注意在应用外用药物时可小范围试用,可减少刺激反应,如果刺激反应严重者建议停药。
3.中重度痤疮:
单纯使用外用药物治疗是不够的,通常需要口服药物联合外用药物治疗,因为多种药物联用可以覆盖痤疮发病机制的更多环节,产生治疗的协同作用。可考虑口服抗生素+外用维A酸+/-过氧化苯甲酰+/-外用抗生素,或口服异维A酸治疗。
4.重度痤疮:
可考虑口服维A酸+/-过氧化苯甲酰/外用抗生素,也可先口服抗生素+过氧化苯甲酰/外用抗生素后,再口服异维A酸;或口服抗生素+外用维A酸+/-过氧化苯甲酰,口服糖皮质激素也可选择。
注意以上介绍药物多为处方药,必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切勿擅自购药使用。
另外 治疗痤疮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为了减轻并预防痤疮复发,通常需要使用药物维持治疗3-12个月,外用维A酸是痤疮维持治疗的一线药物,也可联合过氧化苯甲酰或低浓度果酸或功能性护肤品,女性可选择口服抗雄激素药物维持治疗。常见的痤疮推荐治疗方案见表1。
表 1 痤疮推荐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
[1] 中国痤疮治疗指南专家组. 中国痤疮治疗指南(2019修订版)[J]. 临床皮肤科杂志, 2019, v.48(09):65-70.
[2] Oudenhoven M D , Kinney M A , Mcshane D B , et al. Adverse Effects of Acne Medications: Recognition and Management[J].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Dermatology, 2015, 16(4):231-242.
健康
-
- 鼻炎难受到想割掉鼻子?用它「疏通」有奇效
- 春暖花开,草长莺飞,多么浪漫的季节。但对有一类人却是史诗级灾难的开始,每天都是修罗场,因为他们是这样的:打喷嚏打到人仰马翻▼图片来源:giphy.com鼻涕多到觉得脑子灌满鼻涕,智商为负▼图片来源:giphy...
- 丁香生活研究所
-
- 为什么近视人群越来越多,如何预防近视?和您聊聊
- 随着电子产品的不断更新和普及,越来越多的人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近视,戴上了厚重的眼镜,对我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都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即便如此,我们还是会发现,近视人数在不断地上涨,然而现代医学却还没有找...
- 陪你养生
-
- 医生喊穷,病人喊贵,到底谁在赚钱?
- 医生喊穷,病人喊贵,到底谁在赚钱?在北京,350元能够雇人帮你做些什么?烫一个时髦的发型,搬一次家?与此同时,350元还可以支付一次脾修补术或剖腹产术的手术费。根据北京发改会的规定,这350元,还需要扣去...
- 每日医学资讯
-
- 痤疮的治疗药物汇总,值得收藏!
- 作者:董世玉审稿:陈楚雄单位: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来源:逸仙药学V痤疮是一种好发于青春期的毛囊皮脂腺单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主要累及面部,伴有红斑、色素沉着及瘢痕等症状。目前,痤疮的发病机制仍未完...
- 药评中心
-
- 警惕!已有70万人中招!经常犯困没准真是得病了!
- 话说,今天美国君想给大家科普一件细思极恐的事儿:你造吗,经常不受控制地犯困没准真是得病了!这种病名字叫发作性睡病,得病的人会不受控制地犯困、秒睡,发作性地抽倒、如同“断电”,目前,中国约有70万名发...
- 这里是美国
-
- 2021家庭防癌手册——早期肺癌
- (来源:中国疾控中心慢病中心)点击大拇指为我们点赞哦!
- 全国卫生12320
-
- 日常生活中如何远离农药危害?
- 《问健康》第210期新鲜出炉,精彩内容抢先看:日常生活中如何远离农药危害?;防疫小贴士:解疑释惑说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启动 湖北发布最新“癌症谱”;鄂州全方位多层次推进爱国卫生工作。乐...
- 湖北疾控
-
- 我是医生,任何治疗都是为治愈病情
- 最近,张煜医生讲述了他所了解的肿瘤治疗领域的黑幕,如乱用药、诱导病人接受不必要的治疗,导致病人人财两空等,并点名了某三甲医院医生,称对方“让患者花10倍的钱,生存期明显缩短”。帖子一出,舆论哗然,一...
- MedSci梅斯
-
- 得了糖尿病能吃水果吗?
- (图片来源于网络)得了糖尿病就等于与美食说“拜拜”,这似乎成了许多“糖友”的刻板印象,毕竟这世上的美味佳肴不管是直接还是间接都跟“糖”脱不了干系,有些糖友甚至因为担心水果的含糖量高而拒绝吃任何水果...
- 兰世亭
-
- 每三个成年人就有一个糖尿病前期,会是我吗?
- 这届年轻人们可能都觉得糖尿病是中老年人才得的病离自己很远其实近得可怕每 10 个中国成年人 就有 1 个糖尿病人每 3 个中国成年人 就有 1 个糖尿病前期患者而且糖尿病就像一个潘多拉魔盒有 100 多种并发症可能导...
- 丁香医生
-
- 有文有图有真相!值得收藏的慢病患者自我管理官方指导来了!
- 患者自我管理是健康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实现手段。国内外的大量实践证实,做好患者自我管理能有效激发患者的健康责任,培养健康生活方式和良好的自我管理行为,提高患者健康素养,延缓病情进展,减少并发症,提...
- 健康报
-
- 心讲座|3分钟了解亚洲ACS患者真实世界抗栓现状(中)——Epicor Asia
- ——引言——近期Epicor Asia 研究全面开花,三篇亚组研究已经陆续发表,下面,小编将带您快速了解Epicpr Asia- NSTEMI亚组中真实世界抗栓数据,敬请期待! NSTEMI患者预后一般较差,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后使用...
- 门诊新视野
-
- 这4种癌症容易“吃”出来!这些饮食习惯可能你也有..
- 我们常说癌症是吃出来的相关研究显示在癌症病因中饮食占了35%不良的饮食习惯确实会增加癌症风险以下四种癌症就与饮食密切相关口腔癌请勿忽视口腔疾病口腔癌最主要致病因素包括外因的化学性刺激和机械性刺激,比...
- 医聊家
-
- 困在时间里的上千万家庭:药物少、花费高 阿尔茨海默病治疗困境何解?
- 华夏时报记者 崔笑天 北京报道“我们就像在高速路上开着一辆没有刹车的汽车,前面就是悬崖。我真心希望汽车往前开的速度慢点,往悬崖下滑的速度慢点。”王怀(化名)开始哽咽。王怀告诉《华夏时报》记者,从最初...
- 华夏时报
-
- 更年期女性需要注意这三点!
-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的生存寿命不断延长,我国的平均寿命已达75岁。但是随着社会的老龄化,对老年期疾病的研究不断深入,发现老年期后发病增多并不是此刻才发病,而是在中年或者更年期就出现了问题。来...
- 子宫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