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客微文大全00ke.net

  • 得了糖尿病能吃水果吗?
  • 来源:兰世亭

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

得了糖尿病就等于与美食说“拜拜”,这似乎成了许多“糖友”的刻板印象,毕竟这世上的美味佳肴不管是直接还是间接都跟“糖”脱不了干系,有些糖友甚至因为担心水果的含糖量高而拒绝吃任何水果。


那么疑问来了,糖尿病人能吃水果吗?水果也是甜的呀。


实际上这种做法并不明智,只要选择适当的水果种类、安排合适的吃水果时间,不仅可以好好享受水果的美味了,还能补充身体所必需的维生素呢!


👉巧吃水果四妙招👈


第一、调好血糖

血糖控制平稳是关键,当空腹血糖能控制在7.8mmol/L以下,餐后2小时血糖控制在10mmol/L以下,就可以安心吃水果了。如果血糖控制不太好,波动幅度又比较大,建议在医生指导下等血糖控制合理了,再来享受水果。

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

第二、掌握时机

吃水果的时间应该尽量安排在两次正餐之间(如上午10点或下午3点)或睡前一至二小时吃,而不是餐前或餐后立即吃水果;而且较大的水果不要贪多一次吃完,要分次吃,这样可以避免一次吃进过多的糖分而过快升高血糖。

第三、慧眼挑水果

选择的原则是含糖量相对较低、升糖指数较低。这里推荐糖友选用的水果有番石榴、山楂、李子、小番茄(圣女果)、火龙果、枇杷等。

谨慎选用的包括西瓜、柚子、苹果、桃、梨、橙、猕猴桃、草莓等;

不宜选用的如榴莲、菠萝、香蕉、荔枝、柿子、芒果、龙眼、葡萄等。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因为即使是同一类水果,由于产地、产时、贮存方式等不同,其含糖量也会有差异,应灵活选择。
 
第四、控制总热量

糖友每天摄入的热量是要严格控制的,建议糖友们网上搜索一份“食物等值交换表”,确定目标水果所携带的热量。再根据自己的劳动强度、体形来确定每日摄入的热量总量(如下表),以保证热量摄入不超标。
 
比如说,每天食用大约4两(200克)左右普通甜度的苹果(可提供约90千卡的热量),就应扣除半两(25克)的米面主食,来使每天摄入的总热量保持不变。

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
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


👉水果当前“五拒绝”👈


一、拒绝血糖欠佳时吃水果

如果糖友的空腹血糖大于7.8mmol/L时,说明血糖并未控制,则暂不能吃水果。
 
二、拒绝餐前餐后吃水果

如果空腹血糖小于7.8mmol/L,也不能随心所欲地享受水果。一般来说,饭前和饭后半个小时内,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比较大,这个时间段千万不要吃水果。
 
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三、拒绝吃“甜”果

就是要吃含糖量低相对低水果,水果中含糖量大于44%以上的,尽量不吃。如西瓜、草莓等含糖量在4%–7%,梨、柠檬、樱桃、哈密瓜、葡萄、桃子、菠萝等含糖量在8%–10%,苹果、无花果、橙子、柚子、荔枝等含糖量在14%以上。在严格限制总热量的前提下,适当进食一些含糖量较低的水果是可以的。
 
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


四、拒绝超出每天总热量

吃水果后要相应地减少吃进去的主食量,如200克橘子或苹果相当于主食25克。一般情况下,在午餐和晚餐主食均按标准控制在50克或75克时,下午3点可吃一小块西瓜或一个苹果甚至其他水果(200~250克)来替代加餐。
  
五、拒绝忽视血糖监测

糖友们最重要的是定期监测血糖,即使空腹血糖小于7.8mmol/L,也不能掉以轻心就放纵自己吃东西的量和度,仍然要定期定时有规律地监测血糖变化。

毕竟身体是自己的,健康也是自己的,不求对自己的身体变化了如指掌,但也要充分熟悉理解它,“我的健康我做主”。

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

看来,虽然得了糖尿病似乎与美食无缘,但是只要科学合理地选择食物,同样能够享受人间美味!



得了糖尿病能吃水果吗?--- 兰世亭医学健康科普第2347帖





马医生推荐






糖尿病为什么那么难缠?

每天吃几个鸡蛋比较好?

记住了,白蛋白并非补品!


图片

健康

  • 鼻炎难受到想割掉鼻子?用它「疏通」有奇效
    鼻炎难受到想割掉鼻子?用它「疏通」有奇效
    春暖花开,草长莺飞,多么浪漫的季节。但对有一类人却是史诗级灾难的开始,每天都是修罗场,因为他们是这样的:打喷嚏打到人仰马翻▼‍图片来源:giphy.com鼻涕多到觉得脑子灌满鼻涕,智商为负▼图片来源:giphy...
    丁香生活研究所
  • 为什么近视人群越来越多,如何预防近视?和您聊聊
    为什么近视人群越来越多,如何预防近视?和您聊聊
    随着电子产品的不断更新和普及,越来越多的人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近视,戴上了厚重的眼镜,对我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都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即便如此,我们还是会发现,近视人数在不断地上涨,然而现代医学却还没有找...
    陪你养生
  • 医生喊穷,病人喊贵,到底谁在赚钱?
    医生喊穷,病人喊贵,到底谁在赚钱?
    医生喊穷,病人喊贵,到底谁在赚钱?在北京,350元能够雇人帮你做些什么?烫一个时髦的发型,搬一次家?与此同时,350元还可以支付一次脾修补术或剖腹产术的手术费。根据北京发改会的规定,这350元,还需要扣去...
    每日医学资讯
  • 痤疮的治疗药物汇总,值得收藏!
    痤疮的治疗药物汇总,值得收藏!
    作者:董世玉审稿:陈楚雄单位: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来源:逸仙药学V痤疮是一种好发于青春期的毛囊皮脂腺单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主要累及面部,伴有红斑、色素沉着及瘢痕等症状。目前,痤疮的发病机制仍未完...
    药评中心
  • 警惕!已有70万人中招!经常犯困没准真是得病了!
    警惕!已有70万人中招!经常犯困没准真是得病了!
    话说,今天美国君想给大家科普一件细思极恐的事儿:你造吗,经常不受控制地犯困没准真是得病了!这种病名字叫发作性睡病,得病的人会不受控制地犯困、秒睡,发作性地抽倒、如同“断电”,目前,中国约有70万名发...
    这里是美国
  • 2021家庭防癌手册——早期肺癌
    2021家庭防癌手册——早期肺癌
    (来源:中国疾控中心慢病中心)点击大拇指为我们点赞哦!
    全国卫生12320
  • 日常生活中如何远离农药危害?
    日常生活中如何远离农药危害?
    《问健康》第210期新鲜出炉,精彩内容抢先看:日常生活中如何远离农药危害?;防疫小贴士:解疑释惑说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启动 湖北发布最新“癌症谱”;鄂州全方位多层次推进爱国卫生工作。乐...
    湖北疾控
  • 我是医生,任何治疗都是为治愈病情
    我是医生,任何治疗都是为治愈病情
    最近,张煜医生讲述了他所了解的肿瘤治疗领域的黑幕,如乱用药、诱导病人接受不必要的治疗,导致病人人财两空等,并点名了某三甲医院医生,称对方“让患者花10倍的钱,生存期明显缩短”。帖子一出,舆论哗然,一...
    MedSci梅斯
  • 得了糖尿病能吃水果吗?
    得了糖尿病能吃水果吗?
    (图片来源于网络)得了糖尿病就等于与美食说“拜拜”,这似乎成了许多“糖友”的刻板印象,毕竟这世上的美味佳肴不管是直接还是间接都跟“糖”脱不了干系,有些糖友甚至因为担心水果的含糖量高而拒绝吃任何水果...
    兰世亭
  • 每三个成年人就有一个糖尿病前期,会是我吗?
    每三个成年人就有一个糖尿病前期,会是我吗?
    这届年轻人们可能都觉得糖尿病是中老年人才得的病离自己很远其实近得可怕每 10 个中国成年人 就有 1 个糖尿病人每 3 个中国成年人 就有 1 个糖尿病前期患者而且糖尿病就像一个潘多拉魔盒有 100 多种并发症可能导...
    丁香医生
  • 有文有图有真相!值得收藏的慢病患者自我管理官方指导来了!
    有文有图有真相!值得收藏的慢病患者自我管理官方指导来了!
    患者自我管理是健康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实现手段。国内外的大量实践证实,做好患者自我管理能有效激发患者的健康责任,培养健康生活方式和良好的自我管理行为,提高患者健康素养,延缓病情进展,减少并发症,提...
    健康报
  • 心讲座|3分钟了解亚洲ACS患者真实世界抗栓现状(中)——Epicor Asia
    心讲座|3分钟了解亚洲ACS患者真实世界抗栓现状(中)——Epicor Asia
    ——引言——近期Epicor Asia 研究全面开花,三篇亚组研究已经陆续发表,下面,小编将带您快速了解Epicpr Asia- NSTEMI亚组中真实世界抗栓数据,敬请期待! NSTEMI患者预后一般较差,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后使用...
    门诊新视野
  • 这4种癌症容易“吃”出来!这些饮食习惯可能你也有..
    这4种癌症容易“吃”出来!这些饮食习惯可能你也有..
    我们常说癌症是吃出来的相关研究显示在癌症病因中饮食占了35%不良的饮食习惯确实会增加癌症风险以下四种癌症就与饮食密切相关口腔癌请勿忽视口腔疾病口腔癌最主要致病因素包括外因的化学性刺激和机械性刺激,比...
    医聊家
  • 困在时间里的上千万家庭:药物少、花费高 阿尔茨海默病治疗困境何解?
    困在时间里的上千万家庭:药物少、花费高 阿尔茨海默病治疗困境何解?
    华夏时报记者 崔笑天 北京报道“我们就像在高速路上开着一辆没有刹车的汽车,前面就是悬崖。我真心希望汽车往前开的速度慢点,往悬崖下滑的速度慢点。”王怀(化名)开始哽咽。王怀告诉《华夏时报》记者,从最初...
    华夏时报
  • 更年期女性需要注意这三点!
    更年期女性需要注意这三点!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的生存寿命不断延长,我国的平均寿命已达75岁。但是随着社会的老龄化,对老年期疾病的研究不断深入,发现老年期后发病增多并不是此刻才发病,而是在中年或者更年期就出现了问题。来...
    子宫科普
<< 46 47 48 49 50 >> 

公众号 • 兰世亭

  • 兰世亭微信号 : XHBKP2014
  • 由中山大学附属医院外科教授团队创建,专注常见疾病的医学健康科普,坚持每日一帖,风雨无阻。
  • 手机微信扫描上方二维码进行订阅
Flag Cou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