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什么要对金融业声誉风险实施并加强监管?
- 来源:金融街15号
大家好,我是Aliang。
《银行保险机构声誉风险管理办法(试行)》对外披露已满两个月。
关于政府部门对金融机构声誉风险实施监管,《办法》第一条指出缘由——“为提高银行保险机构声誉风险管理水平,有效防范化解声誉风险,维护金融稳定和市场信心”。
这句话重在最后一句,即加强声誉风险监管的目的——维护金融稳定和市场信心。
那么,金融业声誉风险政府监管的必要性,究竟该怎样理解?
金融机构声誉具有公共属性,这是实施金融机构声誉风险监管的重要前提。
稳定、健康、有序的金融业体系可以为所有人提供便捷的金融服务。一些人对银行金融产品的消费并不会影响另一些人对它们的消费;一部分人对这些金融产品的利用,也并不会排斥另一部分人对它们的利用。即金融产品在一定程度上,是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这符合经济学所描述的公共产品的特性。
从金融机构声誉来看,良好的声誉可以保持金融机构经营的稳定性。一旦某家个体金融机构声誉风险爆发,在声誉风险的溢出效应下,可能导致更多金融机构的集体非理性行为,从而影响金融机构相关金融产品的社会供给。
因此,金融机构声誉的公共属性与该行业活动涉及的广泛性相关,需要政府相关部门从外部对其声誉风险实施监管,以维护整个金融业体系的健康稳定,保证可持续地、有效率地向社会公众提供金融产品这一特殊商品。
声誉风险的溢出效应决定其具有负外部性。
当某家个体金融机构的声誉风险爆发时,金融机构声誉风险可能会给利益相关方带来损失。而利益相关方不仅包括银行股东、投资者,还包括广大客户(存款人)。
与金融机构其他风险不同,声誉风险具有很强的传染性,一家金融机构声誉风险爆发或损失可担、影响可控,但声誉风险的传染可能会导致另一家或多家金融机构乃至整个金融系统爆发声誉风险,产生集体性信任危机。
即金融机构声誉风险的负外部性在一定程度上会自我放大,从而导致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严重时可以导致金融体系的崩溃,整个社会都要为此付出代价。
历史上的多次金融危机中,声誉风险的负外部性都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当前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激烈程度丝毫不亚于上甘岭战役。糖衣炮弹与造谣污蔑甚于猛虎与核武器。
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发生深刻变化,新的矛盾不断凸显,国际关系错综复杂。西方发达国家对“中国崛起”高度警惕,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对中国的经济遏制从“小动作”升级为赤裸裸的全面打压,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更加尖锐和复杂。
在这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我国坚持不断拓展金融业改革开放的深度和广度,这对金融机构站稳政治立场、提高政治站位、坚定思想信念、增强斗争本领提出更高要求。同时,还面临国际金融机构的冲击和挑战。
受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美国和欧洲金融业均在危机中受到重创,而中国金融机构的表现却引人注目,金融业的总资产、总资本和总利润均大幅提高。这使得境外媒体、机构甚至政府部门高度关注我国金融业的一举一动,一些敌对势力不时发布一些不利于我国金融业稳定发展的负面信息。
据不完全统计,标普、穆迪、惠誉三家信用评级公司作为“唱空”中国金融业的重要“声源”,近十年下调我国主权评级(含评级展望)及金融业金融机构评级(含个体评级)25次左右,触发相关负面报道200余篇。
当前,以自媒体为代表的数字化新媒体快速发展,传统媒体也加快与新媒体的融合,信息传播已逐步进入全媒体时代。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统计显示,截至2020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9.89亿,较2020年3月增长8540万,互联网普及率达70.4%。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9.86亿,我国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达99.7%。
同时,信息传播方式出现重大变化,微信公众号爆文动辄10万+的阅读量,微博消息以快著称,抖音、火山小视频使短视频信息传播方式更加流行。
每个网民都可以成为“自媒体”,既可以是信息的接收者,也可以是信息的发布者和传播者,形成了“人人都有麦克风”的局面。
新浪微博发布2020年第四季度财报显示,2020年12月,新浪微博月活跃用户达到5.21亿,日活跃用户增至2.25亿;腾讯最新财报显示,截至2020年12月31日,微信及WeChat合并月活跃账户数达12.25亿;《2020抖音数据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8月,抖音日活跃用户突破6亿,截至2020年12月,抖音日均视频搜索次数则突破4亿。
新闻信息领域的变革,使得金融机构的“一举一动”“风吹草动”都可能被写成文字、拍成图片或者视频放到网上传播。舆论传播、扩散由印刷媒体时代的“黄金24小时”演变为融媒体时代的“实时播报”。
这使得我国金融机构完全置身于媒体和利益相关方的高度关注之中,面对更加广泛、更严厉的舆论监督。
舆论环境更加自由、透明、复杂,意味着声誉风险的传染性更强、负外部性更加明显,政府监管介入并加强的必要性越强。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来源:听Aliang说
编辑:韩业清
财经
-
- 上交所正式接收首批基础设施公募REITs项目申报,试点迈出关键一步
- 经济观察网 记者 李沁 首批基础设施公募REITs项目申报启动。上交所官网显示,上交所公开募集基础设施证券投资基金(REITs)电子申报系统正式开始接收项目申报材料。资料显示,截至4月21日17时,上交所审核系统已收...
- 经济观察报
-
- 快讯:煤炭采选指数涨1.46%板块获9441万元大单抢筹
- 本报记者 赵子强 4月22日,煤炭采选指数略高开后冲高震荡,截至10:30(下同),指数涨1.46%,交易中的35只个股有31只上涨,其中,ST天首(4.9%)、山西焦化(4.84%)、ST安泰(3.72%)、金能科...
- 证券日报之声
-
- 波动剧烈,车展前一周汽车股市值大涨1800亿元
- 4月19日,第十九届上海国际车展开幕。作为推动全球经济复苏的强劲引擎,汽车行业正迸发出源源不断的活力。上海车展前一周,汽车股仿佛提前预热,表现明显好转,尤其是ST股票,展现出爆发力。作者 | 陈慎、李晓瑞...
- 汽车K线
-
- 散户投资者仍在购买股票
- 仍在购买股票YOLO(不怕冒险,大胆去做)的交易可能正在衰落,但散户投资者仍然存在。2021年第一季度,金融市场上的明星是散户交易者。散户推动了“模因交易”(通过模仿而传播开来的交易),让“咆哮的凯蒂猫”...
- 友财网
-
- 爆仓!第三大股东惨遭强平,连砸三个20%跌停!刚刚,交易所通报来了
- 中国基金报记者 吴羽中潜股份又来一个20%跌停了。这是该股连续第三个20%跌停,至此,中潜股份4天暴跌超50%。暴跌之下,资料显示,股东惨遭强平!深交所数据却显示,期间却有资金不断抄底,自然人买入12.1亿元,...
- 中国基金报
-
- 惨烈强平!3天即腰斩,仍有7亿卖盘封死跌停!昔日20倍牛股发生了什么?
- 曾经20倍的大牛股,仅3天时间,股价就接近腰斩,这样的故事发生在A股上市公司中潜股份身上。由于股价突然暴跌,持有公司股份5%的股东刘勇名下的信用交易担保证券账户部分股票被强制平仓。3天股价接近腰斩 重要股...
- 证券时报
-
- 突发!地产龙头释放28亿空头筹码,什么信号?年内32位老板出借股票,空头规模飙至
- 深圳地铁突然露这么一手,有点让人意外!周三晚,万科公告称,4月21日收到股东深铁集团《关于开展转融通证券出借业务的告知函》,深铁集团拟在公司披露公告之日起15个交易日后的6个月内,以所持有的不超过972419...
- 券商中国
-
- 太突然!又一巨头宣布:涨价!
- 继可口可乐公司4月19日宣布要涨价之后,全球日化用品巨头宝洁公司也宣布,将于今年9月份开始涨价。4月21日,国际日化巨头宝洁表示,将从今年9月开始提高婴儿产品、成人纸尿裤和女性护理用品的价格,涨幅为5%―9%...
- FM1007福建交通广播
-
- 为什么要对金融业声誉风险实施并加强监管?
- 大家好,我是Aliang。《银行保险机构声誉风险管理办法(试行)》对外披露已满两个月。关于政府部门对金融机构声誉风险实施监管,《办法》第一条指出缘由——“为提高银行保险机构声誉风险管理水平,有效防范化解声...
- 金融街15号
-
- 陈光明的睿远基金一季报披露,成长价值减仓白酒增仓化工,傅鹏博、赵枫新进港股通信龙
- 4月21日早间,内地颇受关注的公募睿远基金披露了2021年基金一季报。从成长价值的一季报来看,港股中的运营商龙头中国移动一跃成为了该基金的第一大重仓股。而整体上,万华化学等化工股、巨星科技等机械设备股得...
- 投资银行在线
-
- 一季度巨亏超2000亿元,公募基金很“受伤”!他们是如何应对的?
- 权威、深度、实用的财经资讯都在这里今年一季度,牛熊只隔了一个春节,节前有多猛,节后就有多惨。直接看图,大盘和创业板的走势是这样子的:在上述风格极致的行情中,公募基金很“受伤”:2021年一季度公募基金...
- 上海证券报
-
- 沪指高开低走收跌0.23%钢铁板块表现强势
-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 费天元)周四,上证指数高开低走,深证成指、创业板指相对强势。截至收盘,上证指数报3465.11点,下跌0.23%;深证成指报14209.44点,上涨0.41%;创业板指报2939.39点,上涨0.77%。...
- 上海证券报
-
- 连续跑赢大盘十几年!传奇投资人致股东信:美股将继续大涨
- “ Miller Value Partners创始人、董事长米勒是闻名遐迩的价值型投资大家,之前曾经有过在1991年至2005年间持续跑赢标普500指数的卓越表现。在日前发布的第一季度股东信当中,米勒逐一剖析了美股目前面临的潜在...
- 腾讯美股
-
- 银保监会:警惕明星代言金融产品风险
- 银保监会网站22日发布《关于警惕明星代言金融产品风险的提示》称,消费者选择金融产品或服务时,不可盲信明星代言,应理性对待“明星代言”的产品或服务,做到“三看一防止”。关于警惕明星代言金融产品风险的提...
- 零壹财经
-
- 助力碳达峰、碳中和!十万亿级绿色租赁市场未来该如何撬动?
- 连片的太阳能光伏板、高耸的风电“大风车”、新能源汽车……许多绿色产业的背后都能看到融资租赁的身影。在碳达峰、碳中和的战略目标下,凭借产融结合优势,绿色租赁迎来发展良机,前景广阔,却也存在认定难、激...
- 新华财经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