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客微文大全00ke.net

  • “不要提他!”杭州女娃瞬间变脸,生气起来还会动手!专家:这份安全感缺了很难补……
  • 来源:浙江在线健康网
这几天,电影《我的姐姐》口碑热度居高不下。影片讲述了一个二胎家庭里,父母车祸双亡后,姐姐安然从小生活在重男轻女的原生家庭中,成年之后被迫要接手一个没见过几次面的弟弟的故事。

图片
电影剧照

戏内,观众情绪激动,哽咽,流泪。戏外,热搜上居然还炸出一堆“伤痛回忆”,扒开全是泪。甚至,压得有点喘不过气……

图片
网友评论

二胎中姐姐安全感一旦缺失

再补回来就很难了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临床心理科副主任张海生曾遇到过一个“失宠”的姐姐。

小西(化名)是一个敏感又特别有思想的孩子。自从妈妈怀孕之后,她特别喜欢和幼儿园老师分享要当姐姐的快乐,幻想着等弟弟出生后,陪他画画,教他写字……那个阶段的小西是快乐的。

可是,当妈妈真的给她生了个弟弟后,小西的态度开始转变了。据幼儿园老师反映,每次一提到弟弟,小西的笑容会立马消失,还小声叨咕:“我弟弟只会哭闹,烦死人了!”不仅如此,在家里谁都不能提到弟弟,别人给弟弟送的小礼物都会被她悄悄扔掉,生气起来还会动手打弟弟。

张海生陪小西聊了关于“弟弟”的话题。小西突然哭了,她哽咽着说,“爸爸妈妈以前都是陪我的,爷爷奶奶也都围着我转,叔叔阿姨们来家里都会抱我、给我带礼物。现在他们都没空理我,叔叔阿姨们也都去抱弟弟了,还给他买各种好吃好玩的。我不喜欢弟弟,我不想要他了……”

对此,张海生表示,因为弟弟的出现,导致小西或多或少被家人忽视。虽然小孩子还不能用语言表达这种“失宠”的感觉,但是在行为上已经表现得十分明显了。这种安全感一旦缺失,再补回来就不那么容易了。

“姐姐就该让着弟弟” 

毁掉两个孩子的父母有多傻


在二胎圈里,流行着这样一个“鄙视链”:姐姐+弟弟>哥哥+妹妹>姐姐+妹妹>哥哥+弟弟。

的确,很多家庭有了二胎弟弟后,经常挂在嘴边上的一句话就是:“你是姐姐,要让着弟弟,他还小。”

对此,张海生表示,姐姐年长,比弟弟心智更成熟一些,在吃穿方面适当让让弟弟没有错,但如果有些父母把这种“让”视为理所当然,这样就容易造成一些不利影响:

首先,父母忽略了,其实姐姐也只是个孩子,却因为弟弟的到来,被父母忽视甚至在矛盾中产生心理阴影。尤其是在两个孩子年龄差异不大的时候,被迫要求过多地承担她们承受不起的责任,对姐姐而言是一种伤害。在这样环境下,她会憎恨父母的偏心,哪怕成年后也容易陷在童年的痛苦中走不出来。

不仅如此,父母的“差别对待”也会影响到原本和谐友爱的姐弟关系,让姐弟俩成为争宠的对立面,让姐姐心生不平满腹委屈的同时,更让弟弟有了依赖,仗着父母的宠爱有恃无恐。

姐弟组合家庭正确的打开方式

姐姐呵护弟弟,弟弟保护姐姐


曾有人说,生二胎不是因为有钱,也不是因为一定要男孩,而是在这个人情冷漠、充满功利的年代,给孩子留下一个亲人。那么,面对姐姐和弟弟这个世界上血缘关系最近的组合,父母应该如何正确教育呢?

01

营造安全感

孩子都是在家庭的基础上成长和发展的,在家庭中感受到爱,孩子对爱的需求满足之后,才有能力和动力去向外发展,所以“安全感对未成年的孩子,无论是姐姐还是弟弟都是很重要的”。


家长首先要能理解有了弟弟后,姐姐可能会产生嫉妒和担心。用进化心理学的观点来看,同胞竞争是动物界的普遍现象,这是印刻在上千年来的基因之中,因为抢夺更多资源才能生存下来,人类也不例外。因此,两个孩子之间抢夺父母的关注是正常的现象。

如果姐弟闹矛盾,让家长很是头疼。因此,为了避免这样的情况出现,先消灭竞争的前提条件——让姐姐感受到充分的爱。

那么,家长需要做的就是常常表达自己对姐姐的爱,无论是行为还是语言,不让孩子处于被忽视的状态。比如说,在和弟弟逗乐的时候,也花上时间和姐姐相处玩乐;专门空出三人世界的时间,带姐姐玩乐;和姐姐独处时,不要总是念叨弟弟的事情等等。

02

打好预防针

要提早给姐姐做好心理准备:你即将有一个弟弟了,他会爱哭,也不会说话,需要我们一起陪他长大。最好不要先斩后奏,对孩子来说容易产生被欺骗的感受,或选择极端的方式反抗,当然这也不是说要把选择权交给孩子,而是要得到孩子的理解和认同。


同时鼓励和其他孩子交流交际,比如幼儿园中的同伴,小区里的哥哥姐姐弟弟妹妹多多相处,如果一个孩子和同龄人的相处之中能和谐相处,相互尊重、相互关爱,那么久而久之孩子对多一个玩伴是不会很抵触的。

在弟弟出生之后,尊重孩子满足自己需求的权利,不能过度强调姐姐要谦让,即使是成年人,自己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的时候,不也是很不高兴的吗?这与分享无关,分享是我有一样东西,已经满足了我的需求之后,我选择让他人也可以使用。

03

巧妙缓解冲突

当姐姐和弟弟产生冲突时,怎么处理这些冲突也是一门学问。张海生建议家长酌情介入。


当孩子玩闹、打闹时,开玩笑式的冲突,家长可在不涉及基本原则的情况下,比如玩游戏时候的争执,让孩子自己解决,发展表达能力和控制能力。总体而言,坚持不伤害他人和自己的原则。

那么如果有冲突了怎么介入呢?这也是要讲究技巧的。家长介入的时机和方式很重要。很多冲突刚开始只是闹着玩,但如果孩子较真了,越吵越凶的话,家长就得介入了。介入也要有技巧的介入,不是直接定性:“有什么好吵的,姐姐让一下弟弟”,也不能两边都责骂:“只知道吵吵吵,都闭嘴”,重要的是就事论事讨论出一套解决方案。

先知道孩子们为什么事吵起来,比如为一个玩具,姐姐骑了小自行车好一会儿了,弟弟望眼欲穿,姐姐不肯让:“这是我的”,弟弟委屈:“你都玩了好久了”。了解清楚问题之后,家长可以劝说姐姐让一下弟弟玩一会,或者引诱弟弟玩别的玩具。

解决方案其实没什么问题,但最重要的是中间少了一步,处理好孩子的情绪。情绪问题不解决,两个孩子都还是气呼呼的,家长就给了方案:“你们就这样做吧”。两个孩子都会觉得不舒服,委屈,下次遇到同样的问题,想起上次“他抢我的车/他不让我玩”,会吵得更凶。

所以明晰问题后,要解决情绪问题。用图画或者话语的方式将两个孩子的情绪描述出来,鼓励孩子去换位思考,理解同胞的想法。然后再鼓励孩子们自己商量怎么分配,相信朝夕相处的兄弟姐妹比家长更能想出合适的办法。

疫情通报


4月8日0-24时,新增无症状感染者1例(印度尼西亚输入),已排查密切接触者均已实施集中隔离。无新增确诊病例。截至8日24时,累计报告确诊病例1324例(境外输入病例105例)。



来源:天目新闻 记者 朱冬艳 通讯员 王文婷

主编:张姝

责编:隋雪

图片   

点击右下角 “在看” 推荐给大家

育儿

<< 36 37 38 39 40 >> 

公众号 • 浙江在线健康网

  • 浙江在线健康网微信号 : zjol-health
  • 浙江在线健康频道,浙江健康门户网站,浙江省医院预约诊疗服务平台,您身边的健康专家,传播健康,共享健康!
  • 手机微信扫描上方二维码进行订阅
Flag Cou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