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心梗缠上年轻人
- 来源:人物
对于心梗的年轻化,临床医生们有着最直接的感受。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脏康复中心主任冯雪说,她刚成为医生时,看到一个四十岁的人得心梗都会很惊讶,三十岁的就更少见了,「几年才出现一个」。这几年,病房里越来越多三四十岁的患者,医生们也早已司空见惯。只有见到20多岁的患者时,医生们才会感叹一下,「这个实在太年轻了。」
文|汤禹成
编辑|金石
激烈的,隐匿的
当心梗发生时,绝大多数人的感受都和出租司机李凡类似,左侧胸口烧疼,大约一个拳头大小的范围,「像灌了70多度的二锅头。」不同于一般的心绞痛,这种疼会持续半小时左右。休息一会后,症状会缓解,但过一阵,疼痛又出现了。同时伴有大汗,「后背和脑门开始出汗,两胳臂开始发麻。」
但也有人的感受是不同的——牙疼、上腹疼、手臂疼,或者是一种脖子被卡牢、喉咙发紧的感觉。
一位精神科医生在网络上分享了他的经历,他曾碰到一个患者,说自己把大排骨的骨头卡在了喉咙里,这位医生追问了他好几天的饮食安排,其中都没有大排骨,「小心为妙,为了排除心脏问题,查了个心电图,结果是心梗了。」另一位医生在值班时遇到一个糖尿病患者,说自己的眼角一直有切洋葱的辣感,已经持续了三天,后来也被证明是突发心梗。
还有个咽痛的病人,痛了一整晚,一大早来到医院,说自己感冒了,要输液。医生发现他的咽部确实充血,让他去查血常规,他说走不动路,医生困惑,「怎么咽痛这么厉害?」做心电图发现了ST段抬高——这是心梗在心电图上的典型表现,预示着心脏冠状动脉主支血管狭窄并发生闭塞,并由此造成了一定面积的心肌缺血性坏死。
不久前,成都一位40多岁的患者,最初觉得胃疼,在家吃了三天胃药。第三天,症状依然没缓解,他开始走不动路了,才来了医院,确诊心梗时,他的心肌已经大面积坏死。
还有极少数的患者发病时没有任何急性症状。阜外医院心脏康复中心的医生李萌就遇到过一个类似的案例。那位病人没有任何不适,单位的常规体检中查出了心电图ST段的抬高,他不以为意,和他一同体检的同事叮嘱他一定要去医院看一看。来了医院,发现有一根冠状动脉已经堵死了99%。
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尚云鹏解释,心脏是人的内脏,内脏疼痛往往表现为牵涉痛,疼痛位置很难准确定位,因此,病人即便出现了胸痛,也往往无法指出是哪一处,只会笼统地说「这一块」。
但在「这一块」,症状无论是激烈的,还是隐匿的,它都预示着你的心脏正在面临一场致命的挑战——心梗,全称「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可能危及生命的急性病症。根据《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19概要》显示,在我国,心血管疾病死亡率仍旧位于所有疾病的首位,高于癌症,每5例死亡中,就有2例死于心血管疾病,而在所有心血管疾病中,以「心梗」为代表的冠心病患病率高达1/3。
2021年2月的一天,在浙大一院的心脏介入中心,尚云鹏向《人物》介绍了心梗的成因。心脏所需的血液由三支主要的冠状动脉供给。血管本应是光滑的,但由于各种原因,一部分人的血管内壁可能长出斑块,血管变得狭窄,当斑块破裂,形成血栓,阻塞血管,心脏得不到及时的供血和养料,心肌就会坏死,心梗也就发生了。尚云鹏把这些血管比喻成高速公路。「有时候,高速公路变窄了,堵住了,运输物资的汽车过不去了,等着物资补给的地方是不是很危险?」
而比心梗更危险的是,在我国,心梗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仍呈上升趋势,如今,每十万人的心血管疾病死亡率是30年前的1.6倍,其中,最值得关注的是,多地区的调查数据均显示,40岁以下年轻人的心梗发病率明显上升。
对此,临床医生们有着最直接的感受。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脏康复中心主任冯雪说,她刚成为医生时,看到一个四十岁的人得心梗都会很惊讶,三十岁的就更少见了,「几年才出现一个」。这几年,病房里越来越多三四十岁的患者,医生们也早已司空见惯。只有见到20多岁的患者时,医生们才会感叹一下,「这个实在太年轻了。」
「年轻化」的背后
当听到「心梗」两个字时,出租司机李凡很惊讶,「我才32岁,怎么会是心梗呢?」
同样的问题抛给医生时,他们会不约而同地提及当代年轻人生活方式的改变——心梗是一种明确的和生活方式息息相关的疾病,几乎所有医生都表示,假如仔细剖析病例,大部分时候,你一定能发现这个病例中暗藏的风险。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科技城医院心内科主任徐盛开做过一个大概的统计,他的年轻患者中,99%都有熬夜的习惯。夜晚时,人们本该进入睡眠状态,身体的血液需求量会减弱,心脏也会结束一天工作,进入休息模式。但熬夜时,为了保证血压,心脏只能更卖力地泵血,工作负荷随之增加,长时间这样运转,「心脏的工作就会乱套」。同时,持续的熬夜,也会让炎症因子和白细胞聚集,更容易导致动脉斑块的形成和硬化。
还有不健康的饮食习惯。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19概要》指出,1982-2012年的30年间,中国居民主要食物摄入量发生了明显变化,其中,动物性食物、食用油明显增加,家庭烹调用盐仍然超标,且新鲜蔬菜摄入量呈减少趋势,人均水果摄入量每天不足50g。而最新公布的《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则显示,我国成年居民超重肥胖率超过50%。
在年轻人群中,这些饮食方面的变化则大多表现为:爱吃外卖,吃油腻、高盐的食物和甜品,喝碳酸饮料,同时又缺乏运动——这大大增加了他们出现「三高」(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的风险,而「三高」则会直接导致光滑的血管壁形成斑块,造成血管狭窄。还有一些年轻人爱抽烟,烟碱和尼古丁也会损害血管内皮,让血管内皮变得更脆,容易形成破口,使得血脂、胆固醇在这里沉积,「就像水垢一样,斑块也会自然形成。」
此外,快节奏的生活,无法缓解的压力也是不可忽视的诱因。压力带来的高度精神紧张会导致心脏内皮细胞被严重破坏,而通常,熬夜,喝酒,抽烟等行为也与压力伴生,使得心脏进一步岌岌可危。
有调查显示,发达地区的年轻人面临着更高的心梗发病风险:一项针对北京的研究佐证了这一点,1994-2008年间,北京地区男性急性心梗首发年龄和再发年龄均呈下降趋势;对天津的研究也显示,1999-2013年间,45岁以下人群急性心梗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2019年9月发布的《广东省急性心肌梗死救治调研报告》中,也着重提到了这一点。
反观李凡的生活,这些促使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罹患心梗的原因,他几乎全部中招。
在的哥中,他是最勤奋的那一类。每天出车14个小时,在出租车上久坐,活动量小,吃饭不规律,喝水又少,代谢差,体重197斤。但作为家中唯一的劳动力,他无法减少出车时间——妻子在家全职照顾孩子,每月的房贷、孩子的学费、培训班费用,一家人的保险,都由他一个人负担。
生活的意外还接踵而至。2019年,他的母亲车祸去世,随后,老丈人做了心脏换瓣膜手术,2020年,他父亲又因为各种原因患上了精神分裂症。那几年,他基本是在出租车、医院、家之间穿梭。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李凡郁郁寡欢,每天回家和妻子说的话不超过五句。他还是急脾气,「干什么都急赤白脸的」,那阵子和妻子也时常吵架。他就像一个连轴运转的机器,越来越疲惫,本想靠运动来改变状态,每天跳绳5000下,但去年8月的一个下午,跳到4000多下时,左胸的疼痛出现了。
阜外医院心脏康复中心主任冯雪说,在她接触到的44岁以前(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对青年的定义)的案例中,遗传因素和三高都不是最常见的,「压力」往往是他们共同面对的问题。她有一个细微的观察,「如果仔细询问这些病例,在这些得心梗的年轻人中,往往在心梗前的一两年内,生活发生了剧变,或是工作,或是家庭,或是情感。」
一位三十多岁的首钢工人,发病前经历了父亲的去世,心情一直低沉,每天熬夜打游戏。他没有太多基础性疾病,但长期的熬夜和精神压力让他患了心梗。到阜外医院时,疾病已经发展为终末期心衰,憋、喘气,大汗淋漓,母亲陪在他身侧,止不住地流泪。他是家里唯一的孩子,如果连他也走了,母亲将无依无靠。
还有一位四十岁出头的华为中高层,负责销售。全家靠他一人赚钱。销售人员避不开应酬,应酬就要喝酒,每星期,他都要喝至少两顿大酒。得心梗的那一年,是他销售压力骤然增大的一年,生活不规律,缺少睡眠,每餐基本上都在外面吃,而且还抽烟喝酒。风险因素叠加在他的日常生活里,最终心梗爆发。
还有一些微小的生活习惯,也是心梗发生的诱因。有的年轻人喜欢突然之间剧烈运动,或是在炎热夏日里突然冲凉,这些行为都可能会导致交感神经过度兴奋,血管突然收缩,血压增高,血管内斑块破裂,发生猝死。此外,对于血管内已经有斑块的人,如果长期便秘,排便时过于用力也可能会导致斑块破裂,诱发心梗。
有临床数据显示,相比男性,女性得急性心梗的比例要低很多,但女性发生心梗时,症状往往更隐匿——有调查显示,超过50%的女性心梗患者没有心梗前剧烈胸痛的典型症状,因此,女性心梗更容易被漏诊或误诊,造成更大的危险。
「时间就是心肌」
「心肌的坏死是不可逆的。」几乎每一位心内科医生都会反复强调这句话。心梗发生后,坏死的心肌会失去收缩能力,这块肌肉将永远不再跳动,心肌坏死的面积越大,患者的预后也就越糟糕。因此,在临床抢救中,「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心肌」。
浙大一院心内科主任医师尚云鹏的办公桌上放着一堆病人资料,上面清晰地记录着他们的到院时间、做心电图时间及医生会诊时间、手术时间——心梗病人的抢救有套细致、规范的流程:病人到院10分钟内要做好心电图和抽血,心内科医生尽量在10分钟内赶到急诊室会诊,90分钟内要完成介入手术、打通血管——这能确保手术达到最好效果。
据统计,在我国,从心梗患者抵达医院到做手术,平均用时50分钟,但在一些发达国家,这个数字只是十几分钟,而造成这种差异的,并非技术原因,而是与家属或患者的沟通,这一状况,在年轻的心梗患者中尤为突出。
对于年轻人来说,预防心梗的到来,是困难的——血管内的斑块与狭窄,心电图和彩超通常无法识别,只能通过心脏冠脉CT才能明确,常规体检中,往往不会包含这一项。更多时候,他们看起来无比健康。因此,他们中的很多人在发病时,也无法接受自己已经心梗的现实。
去年12月的一天,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急诊室,心内科主治医师李燕伟看到一个年轻的男生躺在推车上。男生叫小蒲,大概一米七六的个子,体重大约190斤。他在推车上皱着眉头,捂着胸口,「胸口像是有块石头压着」。
在两次心电图检查后,李燕伟断定,小蒲发生了急性心梗。医护一路小跑,推着小蒲去手术室。但在手术室门口,小蒲的父母坚决地拒绝了手术,在他们看来,自己的儿子这么年轻,怎么可能是心梗?
小蒲的父亲不断猜测着儿子的状况,「他前几天打篮球被别人顶到肋骨,会不会是骨头的问题?」「会不会是肺部感染?」「总之不可能是心梗。」母亲哭得厉害,「他还这么年轻,婚都没结,怎么就心梗了呢?」双方僵持了5分钟,心内科主任来了,急得发了脾气。
他们向这对父母描述了如果不及时救治的后果——心肌大面积坏死,今后反反复复发生心衰,走两步就喘,反复下肢水肿,什么都干不了,「他才21岁啊,后半生难道都要这样过?」李燕伟问道。最终,小蒲的父亲终于同意了手术。持续了一个多小时的手术中,医生们在小蒲的血管里抽出了十大块血栓,最大的一块接近两公分,又用导丝送进了球囊和支架,球囊撑开狭窄的血管后,放入了支架。
而在苏州,27岁的年轻人小李耽误了更久。小李独自在苏州打工,睡到半夜突然胸痛,打了120,被送到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科技城医院。此后的两小时里,他始终「不相信年轻的自己得了心梗」,也不接受手术。心内科主任徐盛开只能用药物为他缓解,两小时后,由于胸痛持续加重,小李才终于同意了手术。
这让徐盛开感到无奈。当天凌晨一点多,他被电话叫醒,南方的冬天湿冷刺骨,但他还是以最快的速度起床,开车一路踩着油门赶到医院,只用了6分钟,但到了医院,却因为患者的「不相信」,又耽误了两个小时。
手术帮小李保住了命,但他的心肌坏死面积达到了约30%——这已经相当严重,当心肌坏死面积超过40%,人体可能就会休克。徐盛开说,如果没有小李自己耽误的2小时,心肌坏死的面积会小得多。
去年一年,徐盛开所在的医院大约做了50例心梗手术,其中,冬天的病例会更多一些——由于冬天气温低,血管容易应激收缩,斑块破裂堵塞血管的可能性更大,因此,冬天也是心梗更容易发生的季节。有研究显示,平均温度为23.3℃时,急性心梗的发病率最低,之后气温每下降10℃,心梗发病率就增加13%。
与小李和小蒲不同,李凡在得知自己是心梗后,很快就决定手术,但事后复盘时,他的就诊过程也隐藏着风险。当胸痛再次出现时,他在路边休息了一会儿,然后在其他司机的建议下,自己开车去了医院。而更合理的方式应该是原地休息并拨打120,由急救车送去有「胸痛中心」的医院——「胸痛中心」意味着一家医院具备较强的鉴别心梗的诊断能力,同时,也有一套完整且高效的抢救流程。
李燕伟告诉《人物》,患者就诊时,医生及时准确的判断非常重要,而在一些没有胸痛中心的基层医院,医生如果缺少经验,一些没有明显胸痛症状的患者就会遭遇漏诊、误诊,从而危及生命。
此外,就诊流程中,「第一时间拨打120」是重中之重。现实中,很多患者在觉察出不舒服之后,通常都会先打电话给亲人、朋友,有时还会等人陪自己去医院,这个过程都会浪费大量宝贵的抢救时间。
但无论是李凡、小蒲,还是小李,他们都是幸运的,至少都获得了救治。尚云鹏说,有相当一部分人,出现了症状,不知道是突发心梗,觉得自己能撑过去,迟迟不来医院,拖着拖着,在家里就去世了。
而更极端的案例则发生在不久前。4月6日凌晨,湖南株洲一家房产经纪公司的董事长游某发朋友圈称,自己因不舒服去医院检查,看到检查结果后,医生「吓我,说不住院随时猝死」,但他仍然拒绝住院。尽管他在第二天早晨选择了住院,但是拒绝植入支架并坚持出院。出院两天后,游某不幸离世。
游某在拒绝住院后发了朋友圈
守护一颗心
对于心梗患者来说,手术并非治疗的终点。无论是溶栓还是放入支架,往往只是打通了那条堵塞最严重或最要命的血管,而很多患者的体内还会有一些正在日益狭窄的血管。如果不进行后续康复,这些血管终将会发展成需要去放支架的血管。
在具体的康复中,除了改变饮食结构、戒烟限酒,运动尤其重要。
很多年以前,医学界的主流看法是,心梗患者术后应该停止运动。但这种观念,最终被一个具体的案例推翻。上世纪70年代,一个有心绞痛的外国患者。他是一位木工,每天去干半小时锯木条的活儿,没有过分劳累,又保证了一定运动量,三个月后,自己的心绞痛居然不治而愈了,这也是国外记载的第一个自愈的心脏病病人。
从这个神奇的案例开始,人们逐渐意识到,适当合理的运动有助于心梗患者更好地恢复心脏功能。
运动可以产生滋养血管内皮生长和稳定的物质,这些物质会让血管变得更加牢固,也会让血管内的斑块更加稳定。因此,斑块破裂堵塞血管的风险也随之降低。
运动对于保护心脏的另一重意义,是锻炼这个「已经缺血的心脏」,让它适应缺血的情况。心梗的发生,就是心肌的缺血过量。阜外医院的心脏康复中心主任冯雪举了一个例子,「如果一个人从没经历消防演练,大火来了,他可能不知道如何逃生,被大火湮灭,如果经常演练,他就知道如何规避这个风险。」
此外,运动也可以帮助心脏形成侧支循环。心脏缺血后,在原来的血管外,会生长出一些细小的血管,供给那些因血管堵塞而得不到血液补给的区域。冯雪说,运动可以帮助人们滋生更多的新鲜血管,「主路堵了,有其他血管旁路可以走,就像二环堵了,但是我们可以绕路。」
但是,运动也要适量,需要制定符合每位患者身体状况的方案,因此,去专业的康复机构,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冯雪告诉《人物》,她是2013年去美国学习的心脏康复,2014年回国时,国内在这一领域还是一片空白,能做心脏康复的医院很少。这两年,随着阜外医院心脏康复中心的建立,很多国内医院也开始逐渐建起专业的康复中心。
出院后,李凡决定去阜外的心脏康复中心进行康复训练。
来到康复中心的第一天,他先进行了心肺评估和体能测试。在中心有一条30米的步道,李凡要佩戴着监护设备走6分钟,医生通过监测他的心率等数据,以及观察他能走多远距离,给他制定了有针对性的运动方案。此外,李凡还接受了体外反搏的治疗,这是一个特殊的医疗设备,通过挤压患者下肢的血液,去改善冠状动脉供血。
通过一些具体的日常,李凡能感觉到,自己的心脏功能正在一点点恢复——他开始和孩子一起做平板支撑,胃口越来越好,力气越来越大,逐渐能够提着孩子转圈,拽他的腿和他打闹,慢慢能提、敢提5斤的水了,别说走路了,慢跑、踢足球都不成问题,一天跑个三四公里不是问题。
但在很多心梗患者、尤其是年轻患者中,选择去专业机构康复的人并不多,因为专业的康复训练意味着很高的金钱和时间成本。以李凡为例,3个月的康复训练,花费在两万元上下,而更重要的问题则是——时间,患者们需要每周到康复中心参加两次康复训练,一共完成36次。
在阜外医院心脏康复中心,很多来咨询的年轻心梗患者都来自隔壁的金融街。咨询过后,能留下的人很少,「因为他们实在太忙了。」康复中心的医生李萌说,他们的确赚钱很多,但工作强度也很大,有些患者一天恨不得工作16个小时,生活和工作的边界已经模糊,24小时待命,经常熬夜。有一次,她问一个互联网公司工作的患者,你平时几点睡觉?对方回答说,「最近睡得比较早,一般两点就睡了。」
还有一次,她给一位在金融街工作的患者制定了康复计划,那位三十多岁的年轻人很认可这份计划,但是告诉李萌,「我有我的难处。」原来,在生病期间,之前和他竞争的同事抢走了他的单子,他很害怕被别人顶替掉的风险,一旦每周要请假来做康复,后果会不堪设想。
后来,很多患者都会转为「居家康复」,但在家里练,很考验个人的毅力——很多患者,在装上支架死里逃生后,胸闷、胸痛的症状会有所缓解,出于惰性,有相当一部分人都很难坚持规律的生活和锻炼。
李萌用「脆弱」形容这些大病初愈的年轻人。心梗手术后,很多患者需要终身服用抗凝类药物,同时还要面对复发风险,因此,年轻患者群体的心理问题也会更突出。通过量表统计,李萌发现,他们的焦虑、抑郁倾向,睡眠障碍,都比老年人要多得多。
冯雪遇到过一个患者,放完支架后,其实已经没有需要处理的血管,但他总觉得自己胸闷,不舒服,心脏病没治好,不停打急诊电话,来之后发现没什么事,半个月后,又打来电话,反反复复。
遇到年轻患者时,李萌被问到最多的问题有三个。一个是,「我还能活多久?」另一个问题是,「我还能回到以前一样的生活吗?」最后,则是对复发的担忧。因为年轻,他们会更留恋生命,同样也因为年轻,他们也承担着更大的压力,「他们的身体和他们的工作、家庭连接得太紧密了,对他们来说,很多都处于一个上有老下有小的夹心层,事业上也往往在冲刺期,这个健康状况确实是对TA来说很致命的一个打击。」这是李萌见过无数病例后的感受。
而这也是他们无法进行更系统的康复训练的原因。
李萌常常「威胁」患者,做完支架后的半年是最佳康复期,「在这个时期康复三个月,跟你过一年之后康复三个月,可能对远期预后是不一样的。」即便如此,那些年轻人也可能会因为忙碌而得不到最好的康复效果。
面对这种状况,李萌是理解的,「当一个年轻人的生活方式出现问题,应该先有高血压、高血脂等慢性病,随着年岁渐长,这些慢性病慢慢导致更严重的疾病,比如冠心病,甚至是心梗。但在这个时代,一切都被加速了,高压的工作和生活让这些疾病快速进展,多重因素叠加后,身体一下就溃败了。」
但同时,她也很无奈,「在像北京这样的城市,大部分年轻人,没有条件,也没有精力去关注自己的健康。」
星标关注《人物》微信公号
精彩故事永不错过
「是个人物」系列帆布包、笔记本
点击图片购买👇
健康
-
- 细杆烟和粗杆烟有什么不同?抽细杆烟损害会小一些吗?
- 细杆烟顾名思义就是比较细的烟,与传统的粗杆烟相比,现在逐渐流行起来了细杆烟。细杆烟更受到女性的喜欢,她们觉得抽细杆烟还比较优雅。对于男性来说,也有不少人会选择细杆烟,有不少烟民则是觉得抽细杆烟跟粗...
- 陪你养生
-
- 插满长针!知名女星深夜这一幕冲上热搜..这种病越来越爱找年轻人
- 凌晨两点,“神仙姐姐”刘亦菲在微博上更新了一则动态,并且配文称:“谢谢冯主任,希望尽快做回一条好汉。”这次,她并没有晒出自己的美照,而是晒出了一张颈椎处插着密密的长针的照片,脖子也明显有些红肿,看...
- NBTV新闻
-
- 再获新证:经Risdiplam治疗24个月后,61%的1型SMA患儿实现无支撑独
- 导读➤治疗24个月后,经BSID-III评估无支撑独坐至少5秒的患儿比例较治疗12个月时多两倍(61% vs 29%);➤Risdiplam提高了患儿存活率,减少了永久性通气需求;➤Risdiplam对成人、儿童和2个月龄以上患儿的有效性得
- 医脉通神经科
-
- 国家药监局也公告了,这些感冒药家长不要自己给幼儿吃
- 这个账号的老读者可能知道,我之前的文章说过很多次:感冒药并不能让感冒好的更快,吃感冒药的目的是改善症状,而不是治好感冒。就儿童而言,感冒药改善症状的效果也不确切,相反还可能引发呼吸抑制等严重并发症...
- drpei
-
- 早读|超声判断心衰分类需要看哪些指标?这份攻略值得收藏!
- 心衰的诊断和评估依赖于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心脏影像学检查和功能检查,但按照2018年中国慢性心力衰竭指南的诊断流程,经胸超声心动图仍然是目前明确心衰诊断和分类的首选方法。一、心衰诊断和分类的最...
- 好医术心学院
-
- 幽门螺杆菌:一人得病染全家,但有些人不需要根除治疗
- 推/荐/阅/读 | 预防幽门螺杆菌防治需积极,在家初检复查轻松搞定! | 胃癌幽门螺杆菌是胃癌先兆?必须该杀?听听专家怎么说▼点击原文了解更多科普▲感恩有你,一路陪伴不忘初心,继续前行为自己,为家人,为朋...
- 小大夫漫画
-
- 一个人身体很健康的10个迹象!
- 1懂得释怀中年之后,该释怀的释怀,该放下的放下。不要再为难自己,委屈自己,不要再逞强,不要再纠结。我们已经过了任性的年龄,生命已经由不得你再去糟蹋。如果自己不爱惜,又有谁会真的在乎?懂得释怀,心态...
- 教练技术
-
- 女性应该如何补养气血?(附语音)
- “故陽強不能密,陰氣乃絕,陰平陽秘,精神乃治;陰陽離決,精氣乃絕。”——《黃帝內經•生氣通天論》(接前文)气虚了不能温煦于面部,“头为诸阳之会”,阳气不能上达于面,脸色就不好看,两颧骨周围开始长斑...
- 中医彭鑫博士工作室
-
- 医线丨血压一测就高 真的得了高血压?
- 今年64岁的徐阿婆一直以来身体都非常好可前段时间傍晚在家带小孩的她突然心情急躁缓了好几天自己的身体始终没有恢复过来而看着测量下来的血压值徐阿婆的心情也更加慌乱想着血压高徐阿婆便拿出之前买过的降压药自...
- SBS大健康
-
- 多囊卵巢综合症真的不能治好吗?
- 多囊卵巢综合症(PCOS)是现代育龄女性常见的内分泌及代谢异常导致的疾病,很多女性朋友平时可能不太注意,到备孕的时候深受其扰。很多朋友们不解,多囊真的不能够治好吗?PCOS可不可以自愈? 严格来说,多囊卵...
- 多囊卵巢综合症
-
- 直播预告|腹痛腹胀加便秘,有可能是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
- ● 腹痛腹胀加便秘,有可能是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节奏日益增快,工作生活压力大,功能性胃肠病发病率逐渐上升,主要出现的症状有腹泻、便秘、腹胀、恶心等等。在众多肠道疾病中,还有一种...
- 腾讯视频健康
-
- 一位肿瘤医院医生的肺腑之言:就是这些错误观念害了你!
- 科普君在后台经常看到觅友们的求助“化疗期间用药,浑身疼痛怎么办?””术后伤口一直隐隐作痛怎么办?“关于疼痛,一位肿瘤医院的医生在接触许多癌症患者后感叹,癌症患者、家属甚至部分医护人员还存着不少错误...
- 乳腺癌互助圈
-
- 注意!洗吹头发陷入这些误区,不知不觉损伤发质!
- 编者按:发质的好坏除了先天因素,还可能与洗头发和吹头发的方式有关。生活中关于洗头发,很多人其实都有错误认识。关于洗头发的那些错误认识 错误一:天天洗伤头发。有些人觉得天天洗头,易引发头痛、脱发等问...
- 人民网健康
-
- 出人意料!四川省癌症发病率排第一位的竟是?预防筛查应当这样做!
- 双击报纸 可放大阅读2021年4月15—21日是第27个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四川省肿瘤登记中心出版了四川第一本肿瘤登记年报——《2018四川省肿瘤登记年报》。据年报数据显示:四川省癌症发病率前5位,分别为肺癌、肝...
- 大众健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