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客微文大全00ke.net

  • 华为加速汽车座舱数字化
  • 来源:建约车评
4月19日,上海车展开幕,7.1号馆人声鼎沸,这个场馆集合了华为、蔚来、小鹏、极氪等,几乎涵盖了本届车展最受关注的公司。
 
前一天的4月18日,华为智能汽车与解决方案BU一口气发布了五大新品,涉及智能座舱、智能驾驶计算平台MDC、4D成像雷达、“八爪鱼”自动驾驶开放平台、智能热管理系统等方面。
 
在智能座舱领域,华为有三个重要的发布,鸿蒙车机OS、麒麟芯片模组以及AR-HUD。
 
发布会之后,《建约车评》和华为智能座舱产品部总经理王庆文进行了1个多小时的沟通,王庆文分享了他关于智能座舱操作系统以及软硬件生态的思考。
 
在车BU成立2年之后,华为终于系统地推出了智能座舱解决方案。华为希望通过一个平台化的高效方案,来改变智能座舱当前的碎片化以及迭代缓慢的问题。
 
华为正在成为智能座舱领域的一支关键力量,快速推动座舱的数字化进程。
 
 
鸿蒙车机OS

在智能座舱领域,操作系统的作用再怎么强调都不为过,它是生态繁荣的基石,也是华为变革智能座舱的着力点。
 
在IVI域的操作系统上,QNX和Linux在生态上较为匮乏,在智能电动车时代稍显吃力,谷歌安卓拥有生态优势,但它并不是为汽车专门定制的操作系统,在功能支持上有一些短板。
 
据华为介绍,一些主机厂基于谷歌安卓automotive的框架做开发,还需要再开发很多子系统、中间件、Launcher,以支持其想要开发的功能。
 
举个例子,主机厂在开发一个功能时,如果需要调用摄像头或者麦克风,而不同的车在屏幕、麦克风、摄像头等方面的硬件参数是不一样的,负责软件开发的一级供应商需要根据这些参数做定制化开发,这就相当于把功能做成“烟囱式”的。
 
在实际的开发工作中,不同的供应商都在给OEM做软件,而不同的功能可能是不同的供应商做的,这将导致软件版本会非常多且杂乱,会有重复开发,也很难升级、维护,这是主机厂最痛苦的事情。
 
华为的做法,是将这些基础能力平台化,以API方式提供出来,提供给软件应用生态和硬件生态,开发者在上面做应用即可。
 
这些基础能力中,最有代表的就是华为正在打造的鸿蒙车机操作系统级核心能力(HMS-Automotive,简称HMS-A),这是华为参考谷歌的GMS(Google Mobile Service,谷歌移动服务)和华为的HMS(Huawei Mobile Service,华为移动服务)后针对车载场景专门打造的,包括语音、音效、视觉、互联, AI、OTA等方面的核心能力,几乎涵盖了目前智能座舱能力最前沿的探索。
 
华为为开发者提供了超过200项的HMS-A算法能力的API接口,我们可以这样理解,这是华为在车载操作系统之上,做了一些中间套件,来提高软件应用开发者的开发效率。
 
图片
 
一些直观的数据是,HMS-A在语音方面的API超过15个,已经有超过20个应用基于这些API开发了语音控制;手势方面的API超过5个,快手、酷我等应用开发商已经将开发集成时间缩短至小时级。
 
在HMS-A更下层,才是常规意义上的鸿蒙车机操作系统,我们可以将鸿蒙车机OS看作是鸿蒙OS是在车上的一个应用实例,鸿蒙OS是华为打造的分布式微内核操作系统,会应用到手机、智能硬件、汽车等多个终端上。王庆文在发布会上表示,鸿蒙车机OS是华为在不同设备之间通过模块化组合、抽取增减的方式,来快速打造的针对车机的鸿蒙操作系统。
 
王庆文表示,“不论中国还是全世界,都缺一个面向汽车的真正的操作系统。” 车机端与手机端或其他终端存在一定的差异,例如车机有多用户、多屏幕、多外设、多并发等特征,操作系统厂商在这里有大量的脏活、苦活去做。
 

图片

 
华为认为,鸿蒙车机OS是真正意义上面向车的操作系统,华为针对车的场景,增量开发了相关子系统。它的另外一个重要特点是,通过一套操作系统管理仪表、IVI,这和目前主流的QNX/Linux+Android方案不一样,单系统的挑战更大。
 
鸿蒙车机OS有两个内核,一个是华为自研的微内核,一个是Linux内核,其中鸿蒙车机OS微内核用来支持仪表,可实现ASIL-D的功能安全,Linux内核支持IVI功能及应用。而硬件算力可根据场景需求,在仪表和IVI之间弹性分配。
 
图片


 
软硬件生态
 
除了在架构上更贴合汽车场景,打造生态是这套操作系统的重要发力点。华为希望通过鸿蒙车机OS打造一个应用生态化硬件插件化的平台。

图片
 
应用生态化不仅包含了上述提到的HMS-A,还包含了鸿蒙车机OS的通用系统能力、车控能力,华为希望将这些能力平台化来减少定制化开发,赋能开发者。

硬件生态方面,华为表示,座舱的硬件和手机不太一样,手机的硬件是集成的,而座舱的摄像头、屏幕、扬声器、麦克风、座椅等部件是外挂的。华为希望通过硬件驱动和系统内核的解耦,来实现硬件的插件化。
 
华为本次推出的麒麟9610芯片模组在插件化方面是个很好的例子,该模组采用的是可插拔式设计,可通过对中央处理单元更换的方式来进行更新,周期为三年一代,每一代的接口一样,可直接更换,时间跨度上可以覆盖到汽车使用的全生命周期。

图片
  
华为认为,通过对硬件进行插件化设计可以提升汽车在长生命周期内的性能,并且也可以减少一级供应商重复的工作。
 
通过打造软硬件生态,华为希望在B端提高效率,在C端提升用户体验。
 
在C端体验上,除了软硬件的常用常新,华为鸿蒙车机OS还可以共享手机鸿蒙系统的生态,并且通过不同终端之间的联动还可以衍生出一些有意思的功能,「无缝流转」比较有代表性。


「无缝流转」将极大提升用户在不同终端间的切换效率。以导航应用举例,用户的习惯是出发前在手机上查询路线并设置导航,如果是传统的车机系统,用户上车后还需要跟车机二次交互来进行导航,而在鸿蒙车机OS中,用户可以直接通过手机应用上的切换按键,直接将已设置好的导航转移到车机上运行。
 
视频通话则是另一个重要的应用场景,用户可以将手机上的视频通话一键切换到车机上,调用车机的麦克风、扬声器、摄像头以及屏幕,甚至还可以将视频通话投放到AR-HUD上。与此同时,用户的手机将会从视频通话中释放出来,处理别的操作,比如发语音,打电话。 
  
华为将「无缝流转」的能力开放给了应用开发者,音视频、导航等应用在这方面比较容易出彩。
 
鸿蒙车机操作系统及其背后的生态,毫无疑问是华为在智能座舱领域的王炸。
 
 
华为对座舱软件生态的思考
 
智能座舱的生态,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话题。未来的生态是什么样的?由谁来打造?智能座舱内会不会出现手机上的苹果和安卓模式?
 
王庆文认为,操作系统背后核心的商业逻辑是应用生态。一个体验良好的大型应用背后往往是商业模式的驱动。
 
他认为做应用生态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开放规模足够大
 
开放方面,华为要把底层的鸿蒙车机OS能力做好,通过API的方式,把这些能力开放给生态伙伴。让生态伙伴能更快捷更高效的做应用迭代和体验优化,从而带动整个生态系统的活力。
 
规模方面,他认为,汽车的出货量相对于手机太少,即使大众、丰田已经达到了年1000万台的规模,但是对于应用生态来说,还是远远不够的。
 
王庆文认为,座舱的生态不会是一个孤岛,而是和手机联系在一起的,这也是华为提出的「1+8+N」战略的一部分。
 
他举了一个苹果的例子,“苹果的生态系统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通过这么多代硬件一路铺回来,iPod、Mac、iPhone、iPad,一开始苹果也只有iTunes,后面才有的App Store。”
 
在未来的生态格局上,王庆文表示,目前座舱领域的头部应用伙伴多数还仍将延续手机上的格局,只是手机上的长尾应用在座舱上可能会没有用武之地,应用不论在类别还是在数量上,都会变得更少,也更加头部聚集。
 
而汽车相对于手机上可用的资源更多了,有摄像头、各种传感器、惯导等,应用可能在车上需要重新再设计。另外,在娱乐、游戏、办公领域,还会出现新的增量机会。
 
在应用软件的商业模式上,王庆文认为移动互联网「羊毛出在猪身上」的商业模式在智能座舱并不常见。他表示,车载应用应该是用户付费的,这里面有大量的刚需应用,用户有付费的意愿。
 
王庆文认为,开放的生态在汽车上会更有价值。

 

互联网一定是一个版本搞定所有的用户,版本太多,一定会失败。因为软件版本的分化会导致人员急剧增加、成本急剧增加,但是收入却没有增加。可以这样做,但无法持续。

 

导航、语音等应用伙伴之所以在车载场景下做的很痛苦,而且还赚不到钱,也是上面的原因导致的。
 
在生态的下层,华为的操作系统改变了两件事:软硬件分离,以及不用再为每个车企单独做定制。这将极大减轻了开发者的负担,进而促进华为的座舱生态。
 
 
AR-HUD以及交互的探索
 
在这一次的车展上,华为还重点发布了AR-HUD。
 
华为希望通过AR-HUD去颠覆一些事情。王庆文表示,“AR-HUD如果只用来做导航的话,价值不大,这个事情HUD就可以做,体验不错,成本也更低。”
 
华为希望通过AR-HUD,以及车内的7.1环绕音箱,将车内的空间打造成一个绝佳的观影场景、音乐厅场景、沉浸式游戏的场景。
 
规格方面,华为AR-HUD具有大视角FOV为13*5度,vid为7.5米,虚像尺寸最大可达70寸,分辨率可达1920*640,支持2k画质,亮度达12000nits,强光照射下不影响使用,体积为10L。
 
在主驾驶位置上的导航可以覆盖三个车道,甚至更远,配合丰富的传感器可实现车道级融合定位。
 
 
在副驾驶位置上,作为一个大屏幕,可用作影音娱乐使用。
 
华为的AR-HUD在光机上与传统的TFT、DLP技术方案不同,采用的是ODP光学芯片。这里也体现了华为ICT技术在车上的复用。
 
2019年,华为成立智能汽车与解决方案BU之后,智能座舱产品部门认为AR-HUD是个方向,在了解了AR-HUD的技术原理后,他们发现光网络业务部门的技术可以用来做AR-HUD,只用了3个月,就做出了第一代的AR-HUD。
 
还有一点值得关注,华为将传统HUD上使用的楔形膜干掉了,他们通过软件、算法去消除重影,而不是在前挡风玻璃中镶嵌一块楔形膜。这样的话,硬件成本和复杂度也被降低。
 
其他交互方面,华为认为车内的屏幕离人太远,亲和力不够,输入也很麻烦,他们想尽一切办法把语音做好。
 
华为利用其终端部门的语音能力,在加上车BU自己开发的部分,在车内场景下做到了「可见即可说」等能力。
 
屏幕方面,华为开放了一些能力来为应用的移植开发服务。自适应各种大小屏幕,应用开发者不用为每个屏幕再单独做适配。
 
另外,华为在车展展位还展示了视觉的唇语识别、手势识别,毫米波的动态手势识别等能力。例如华为实现了通过手势在车内玩“水果忍者”之类的游戏,颇有些移动互联网初期的感觉。
 
 
华为在积极探索各种交互方式,以及交互的融合,并将这些能力放到了HMS-A中去,开放给应用开发者,应用开发者可以更快捷地将这些交互方式融合到自己的应用中去。对于消费者来说,整个座舱的体验也更连贯、完整。
 
 
尾声
 
当前的智能座舱产业,还没有一种声音、一家公司可以穿透这个行业。
 
这里的问题很多。
 
在上游的软硬件生态上,定制化、碎片化,没有统一的标准,成本高、开发效率低,用户规模小。
 
在用户体验上,多数车机应用的体验还不如手机,软硬件的代际差使得人们在车上仍然丢不掉手机。
 
这里的机会又同样诱人。
 
智能+空间,人类还从来没有在一个如此小的空间内,有机会拥有如此多的感知、计算、交互设备,毫无疑问,这些组合将带来无穷的可能性。
 
华为提出了一种看起来可行的路线:打造一个开放的平台,提供扎实的基础能力,集合软硬件生态伙伴,一起为用户提供连贯、高效、丰富的智能座舱体验。
 
这也符合华为车BU的愿景:将数字世界带入每一辆车。


作者微信:ilusanjin,欢迎添加交流。


《中国汽车科技趋势报告(2021年)正式发布

《建约车评》出品




图片



《中国汽车科技趋势报告(2021年)》产品权益包括:

  • 1份中国汽车科技趋势报告年报(2021年)
  • 3份中国汽车科技趋势报告季报(2021年Q1、Q2、Q3)
  • 中国汽车科技趋势系列沙龙免费参加权益
 
【中国汽车科技趋势报告年报】
  • 受众:汽车制造商、供应商、科技企业、投资公司等企业中高层决策者
  • 定位:汽车科技产业“决策者的望远镜”
  • 内容:2021-2030年的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预测;汽车产品形态、自动驾驶、数字化的趋势预测;头部企业的战略研究,不同类型企业应对环境变化的建议
  • 作用:为企业决策者在战略、定位、产品、投资等领域的决策提供信息支持

【中国汽车科技趋势报告季报】
  • 对每年Q1、Q2、Q3季度的汽车科技产业重大新闻事件进行梳理,并以季度为单位对科技趋势的预测进行动态更新。

【中国汽车科技趋势沙龙】
  • 《建约车评》定期为产业中高端人群举办的系列汽车科技趋沙龙,每期沙龙参与人数为30人左右。
 
正式售价:8万
 
购买报告联系或咨询:
蔚苗   微信:13646207353
石颖   微信:serashi
 
往期内容参考:《中国汽车科技趋势报告(2020年)》

招   聘

《建约车评》招聘内容编辑,希望与具有如下特点的你,一起打造不凡的汽车科技新媒体。
1. 方向:自动驾驶、数字化、动力电池、车型产品
2. 人品好,三观正;
3. 极强的进取心;
4. 文字好,以写作为信仰;
5. 心态极度open;
6. 英语好。
简历请发2691378@qq.com,附上任意自己满意的作品。

《建约车评》同时在招聘实习生
要求:有基本文字功底、一周至少四天在岗。
图片
建约车评  只做有价值的汽车科技报道


科技

<< 36 37 38 39 40 >> 

公众号 • 建约车评

  • 建约车评微信号 : jianyuecheping
  • 热爱汽车,热爱自主,信奉科技,信奉市场。为你带来前瞻科技和产业深度报道。
  • 手机微信扫描上方二维码进行订阅
Flag Cou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