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客微文大全00ke.net

  • 90岁张忠谋1小时演讲,台积电的成功不可复现,还怼了下英特尔
  • 来源:21世纪商业评论

图片

图片

本文字数:3346|预计6分钟读完

张忠谋指出,复现台积电的成功“难”。


来源丨芯东西(ID:aichip001)

编译丨高歌  编辑丨心缘



上周,台积电创始人张忠谋在台湾经济日报主办的2021大师智库论坛上,以《珍惜台湾半导体晶圆制造的优势》为题发表演讲。


1987年,张忠谋在中国台湾成立崭新商业模式的台积电,专门从事晶圆制造服务。到2020年,台积电成为全球市值最高的半导体公司,市值达6000亿美元


2018年6月,张忠谋从台积电退休,至今已有3年,演讲中,认为,美国生产成本较高,政府短期补贴不能弥补长期的竞争劣势;三星电子是台积电在晶圆制造领域的强劲竞争对手。


图片


以下是张忠谋演讲全文实录:



1


半导体简史:八大关键事件



半导体的电导性介于导体(金属)与绝缘体(木头)。你可以控制半导体的电导性,总之它是介于金属和木头之间,所以称为半导体。


一直到1948年,半导体(semiconductor)只是一个科学家知道的名词,老百姓不知道的,念文科的、念商科的、念法律的人也不知道。


图片


1948年,一件半导体业的大事发生了,美国的AT&T公司,是美国最大的电信公司。它有贝尔实验室,是世界第一流的研究机构。


贝尔实验室里有三位物理学家,他们三个合作发明了基于半导体的电晶体(晶体管,transistor)。


他们发明的东西非常重要,因为它(半导体电晶体)非常小,以前真空管可以做transistor,但是真空管大得很,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美国制造计算机,因为使用了真空管,(计算机要占)整个房间。


transistor发明了后,这三个物理学家在1956年,就因此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1952年,AT&T知道不能独占transistor,就自动把这个发明授权给许多公司,包括IBM、德仪(德州仪器,TI)、有几十家公司。


之后,电脑和半导体开始平行发展的,因为电脑是最需要半导体的。


我是在1955年得到Master学位(硕士研究生学位)以后,加入了半导体行业。1955年以后半导体的历史就和我有关了起来。


1958年,那一年我刚刚到德仪。我的一个新同事,叫Jack Kilby,他比我大八岁,但是我们是同代人,TI董事长叫他做积体电路。


Jack Kilby学历不高,只有Master,没有PhD(学术研究生博士学位),你跟他讲理论物理,他不太懂,他坚持自己是工程师而不是科学家。有人说他是科学家,他马上否认说:“我是工程师”,他后来发明了集成电路。


当时半导体圈子非常小,有次我与Robert Noyce(仙童半导体和英特尔的联合创办人),以及英特尔的Gordon Moore一起开会,大家当时相当的gentlemanly(绅士的)。


开完会,我们一起去喝啤酒,那时我27岁,Noyce31岁、Moore29岁,都非常兴奋,认为自己是天之骄子,很幸运地加入了前途无量的半导体领域。


他们两个人Jack Kilby和Noyce几乎同时发明了集成电路,Kilby早一些,但是如果没有Noyce的发明,集成电路也不会真正研发成功。


后来经过一些争执,两个人同意是共同发明了集成电路,2000年Jack Kilby因此拿到了诺贝物理尔奖,Noyce却很不幸在1990年就过世了,只有63岁。


图片


下一个大事是1965年的摩尔定律。


摩尔预测电路密度每1.5年-2年加倍,这个预测后来被称为“摩尔定律”,一直到最近都相当有效。


虽然摩尔定律只是预测,但是它逼得每个公司每一年半到两年就要把电路密度加倍,因为后来半导体界杀气腾腾,大家都在想如果我不加倍的话,竞争者会加倍,所以所有公司都在拼命,这也是摩尔定律最重要的一点。


MOSFET也使得我们(让电路密度)可以加倍加倍再加倍,


1980年代至今,半导体应用快速扩展,IBM发布PC,把PC普遍化。IBM之前,很多小公司的PC只被人们视为玩具,和电子游戏类似,IBM改变了这种观念。90年代,PC在家庭中变得开始更加普及。


1987年,张忠谋在中国台湾成立崭新商业模式的台积电,专门从事晶圆制造服务。2020年台积电成为全球最高市值的半导体公司。


英特尔本来是半导体行业数十年的霸主,从1980年后期到最近。去年台积电市值在6000亿美元,英特尔只有2000多亿美元,是台积电的一半都不到。不过,以后的事是不一定的。


2021年,英特尔宣布他们也要做晶圆服务。这个对我来说,有相当的讽刺性。


本来他们是霸主,有些看不起晶圆制造。我曾找英特尔投资,1985年台积电正在募资的时候,因为不太景气,英特尔没有同意。


台积电成立后,英特尔帮了不少忙,可是他们没想到,晶圆代工模式会变得这么重要;也没有想到,有朝一日他们也要做晶圆制造。


图片



2


半导体产业分工



国防、工商业、日常生活用的电脑、手机都需要半导体,可以说半导体无处不在


图片


我刚刚加入半导体领域的时候,行业还没有形成分工,IC设计工具、晶圆制造、制程研发、封装测试很多都是一家公司自己完成。


IC设计其实是技术密集,附加价值高,但是资本不密集。晶圆制造和制程研发是资本密集、技术密集、附加价值高的环节,封装测试没晶圆制造资本密集,不如IC设计技术密集。


图片


分工从60年代开始,先分出来封装与测试,在低工资的地区做,包括中国台湾、菲律宾、新加坡、中国香港、甚至日本。当时日本工资只有美国的5%,中国台湾则只有1%。


我当时建议TI到中国台湾来,CEO当时认为日本更好,说1%与5%相差不大。但是我讲,日本工资会很快的上涨,中国台湾工资上涨则没那么快。


1984年,我是通用仪器的总裁,有人来找我要5000万美元的投资。3周以后,我再打电话,他说不需要5000万美元了,500万美元就够,而他自己就能凑够500万美元。我问为什么,他说他不做晶圆制造了,他只做设计。


这是我首次听到有专门做设计的公司,那有专门做设计的公司,也可以有专门做晶圆制造的公司


一年以后,我把这个想法实现,就是台积电。


制程研发和晶圆制造是原来IDM半导体公司的心脏,至少是心脏的一部分,另一部分是IC设计。


而在晶圆代工的商业模式下,台积电的客户是半导体公司,我们的竞争者就成为了IDM模式半导体公司的晶圆制造部门,这就扰乱了半导体行业。



3


中国台湾的优势



首先是人才,中国台湾大量优秀敬业的工程师、技工、作业员愿意投入制造业。


这些优秀的工程师、技工愿意投入制造业,而美国制造业已经不红了,相当多的人做金融、R&D(研发),也有很多做市场的,都比制造业吃香。所以这就是中国台湾一大的优势。


高铁、高速公路交通方便,适合大规模制造业人员调动。台积电的三个制造中心:新竹、台南以及台中的工程师不必搬家,都是一天以内的路程。


图片

而且中国台湾还有相当完备的半导体供应链。


上游有设计公司如联发科等;中游有设备厂商,硅晶圆、气体供应商,全球重要设备厂商ASML、应用材料、科林研发等也在中国台湾有服务据点、培训中心和研发实验室;下游有日月光等组装、测试公司。


图片

台积电的成功因素,最重要的就是中国台湾在晶圆制造方面的优势


此外,还有专业经理人领导,台积电从董事长以下都是专业经理人。当然也有坏处,可是我是觉得,要成立一个世界级的企业,专业经理人还是一个比较好的方案。


长期坚持R&D的投资,这个我们是做到了。


那前前后后,我们有过12万员工,这是所有的员工,我们的离职率很低,大概只有3%、4%


政府、社会的支持,这也是我呼吁的对象,希望他们继续支持台积电。


图片


台积电今日已经是半导体制造技术领袖。


半导体市场,去年是4760亿美金,当中记忆体(存储器件)是1170亿美元,逻辑体(逻辑器件)是3590亿美元,大约1/4,其实也不过1/4而已是台积电制造的。


在已开发世界约25亿人口中,几乎每个人都在日常生活或工作上用到台积电制造的半导体产品


图片



4


美国短期补贴不足弥补长期劣势



与我们竞争的国家,美国最厉害。


美国的晶圆制造条件与中国台湾比较,土地绝对是占优势,水、电也占优势。但是中国台湾的优势,是美国的劣势。


就如我刚才说的,人才(工程师、技工、领班和作业员)、中国台湾派遣人员在美国的经营、管理能力和大规模制造业人员调动能力不行。


结果,就是企业单位成本显著较中国台湾高,它有美国联邦政府和州政府的财政补贴,但是短期的补贴不能弥补长期的竞争劣势,补贴只是几年而已。


图片



南韩的竞争,在晶圆制造领域,三星电子是台积电的强劲竞争对手。因为南韩在晶圆制造方面的优势跟中国台湾相似,人才调动很方便。



5


复现台积电的成功:难!



现在有人讲,我们要再有一个“护X神山”。假如“护X神山”的定义是对全世界重要,中国台湾又有高市场占有率的行业,那你要找一个在中国台湾有潜在优势、又对全世界重要的行业。


不然的话,中国台湾到底只有2400万人,地方又小。我找到了一个晶圆制造,没有再找到第二个,几十年了也没有找到。


那下一个“护X神山”要有创新的产品或商业模式,晶圆制造是一个新的商业模式。


那你也要多年的经营及努力,所以这个问题,我的答案是:难!



(本文有所删减,标题为编者所加)


图片

科技

<< 31 32 33 34 35 >> 

公众号 • 21世纪商业评论

  • 21世纪商业评论微信号 : weixin21cbr
  • 《21世纪商业评论》敏感于一切商业新知、商业产品、商业模式和商业英雄,敏感于新公司的新玩意、老公司的新改造、旧话题的新表达、老商业的新颠覆,为您提供最新鲜实用的商业养分。
  • 手机微信扫描上方二维码进行订阅
Flag Cou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