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耶鲁大学一个简单的“手掌测试”,反映凶险的心血管病风险
- 来源:生命时报
主动脉瘤,并不是一种肿瘤,但它却异常凶险。
患者平时可能没有任何症状,一旦破裂主动脉瘤,患者会因体内大量失血而造成短时间内猝死。
你也许对这个名字比较陌生,实际上主动脉瘤并不少见,其中腹主动脉瘤在老年人群中的发病率约为5%。
我们熟悉的一些名人也死于主动脉瘤破裂:
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在做胃切除手术时,医生意外地发现他还患有腹主动脉瘤,并要求给他做动脉瘤切除手术,但是爱因斯坦拒绝了。
几年后,动脉瘤引起腹部剧痛,医生要求他立即手术,可爱因斯坦再一次拒绝了。最终,腹主动脉瘤破裂,夺走了他的生命。
法国总统戴高乐、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也都死于腹主动脉瘤破裂。
近日,美国耶鲁大学医学院发布一项“拇指手掌测试”,可以初步自测你是否可能隐藏着主动脉瘤。
《生命时报》(微信内搜索“LT0385”即可关注)结合研究并采访专家,揭秘为什么主动脉瘤是血管里的“不定时炸弹”,并给出6点建议降低心血管病发作风险。
受访专家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管外科主任医师 张韬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脏外科中心心外一科主任、教授 刘永民
耶鲁大学发布“拇指手掌测试”
这项“拇指手掌测试”非常简单:举起一只手,将手掌摊开。将大拇指向掌内收拢(其他四指尽可能保持不动),看最远能达到什么程度。
如果你的大拇指收拢后如图②所示的程度,说明正常。
如果大拇指能轻松越过平坦手掌的边缘(如图③所示),说明你可能隐藏着动脉瘤。
腹主动脉瘤是主动脉的膨胀或肿胀,主动脉是从心脏向下穿过胸部和腹部的主要血管
这项研究由耶鲁大学医学院附属耶鲁纽黑文医院(Yale-New Haven Hospital )的研究人员完成,研究结果发表在《美国心脏病学杂志》上。
研究人员对305名接受心脏手术的患者进行了“拇指手掌测试”,这些患者接受了术中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检查,检查了多种疾病。
其中,升主动脉瘤共59例(19.4%)。10名患者(3.3%)的拇指手掌试验呈阳性,295名患者(96.7%)呈阴性。
“拇指手掌测试”对主动脉瘤的预测作用,敏感性极低(7.5%),但特异性比较高(98.5%)。
简单来说就是:大多数主动脉瘤患者,没有表现出阳性拇指掌征(拇指越过手掌边缘)。所以阴性测试结果并不排除动脉瘤。但是有阳性体征的患者,有很高的可能性患有主动脉瘤。
研究人员表示,动脉瘤通常需要几十年才能发展到破裂的地步,所以阳性检测结果不必引起恐慌。
动脉瘤疾病的最重要的一步是在动脉瘤破裂之前识别出普通人群中的受影响者。
研究人员建议“拇指手掌测试”应作为标准体检的一部分,尤其是对那些有主动脉瘤家族史的人。
研究人员用这张图片展示了阳性拇指手掌测试的样子
事实上,“拇指手掌测试”一直是马凡氏综合征重要的判断依据之一。
能够以这种方式移动拇指,表明病人的长骨过度,关节松弛,这可能是整个身体结缔组织疾病的迹象。通俗点讲,就是把人体细胞黏合在一块的「胶水」出了问题。
而“马凡氏综合征”患者最致命的危害,往往就是主动脉夹层和主动脉瘤。
★
Tips
★
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每个检测结果呈阳性的人都是动脉瘤携带者。不能仅凭“拇指手掌测试”就判断一个人有没有主动脉瘤。
出现上述问题,并怀疑有心血管疾病的,应该前往医院进行全面地诊断,进而决定下一步的治疗。
主动脉瘤,血管上的不定时炸弹
了解主动脉瘤之前,先要知道什么是主动脉。
主动脉是人体最粗的一根动脉,也是人体承受压力最大的一根血管。
它从心脏的左心室发出,向上、向右、再向下,像一根弓状的管道,沿脊柱下行,并在胸腔和腹腔内分出很多分支,向全身各处输送血液。
主动脉瘤是指主动脉的"膨胀"。
具体来说就是动脉壁在病理因素作用下局部变得薄弱,受到血流的冲击后慢慢向外膨出而形成的。
大多数主动脉瘤并没有任何症状,通常小的动脉瘤仅在体检或影像学检查中才能发现。因此,筛查和定期体检能提供早期诊断的机会。
主动脉瘤常见于人体的两个部位。一处是在胸腔内,称为胸主动脉瘤。另一处是在腹部,称为腹主动脉瘤。
数据显示,全球约50%的腹主动脉瘤破裂者在送医院前已经不治;即使能接受治疗,成功率也不到一半。
不过主动脉瘤在生长过程中,一些人有可能会出现以下症状:
腹主动脉瘤:
背部疼痛;
腹部一侧深处痛;
脐部有抽动感。
胸主动脉瘤:
胸部或背部疼痛;
呼吸或吞咽困难;
咳嗽;
声音嘶哑。
有些主动脉瘤会破裂,有些则不会。还有些主动脉瘤会影响某些器官和组织的供血,导致各种问题,如:心脏病、肾损害、卒中甚至死亡。
哪些人容易患主动脉瘤?
高龄、高血压、动脉硬化、抽烟、高盐饮食、有动脉疾病家族史、糖尿病,这些都是主动脉瘤的高危因素。
65岁以上人群,尤其是男性,有高血压、心血管病等慢病,烟龄在10年以上,有外周动脉瘤病史者,应每年做一次腹部超声。
7点降低心血管病发作风险
绝大多数心血管病是可以预防的。心血管病的发作主要与不健康的饮食习惯、体力活动少、高血压、高血脂、肥胖有关,这些危险因素往往相辅相成。
想要降低心血管病风险有7个关键因素:
01
把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
血压高不仅会慢慢地伤害心、脑、肾等器官,还会引发主动脉夹层这种能迅速夺去人性命的急症。
生活中要避免大喜大悲、熬夜、过劳等可引起血压骤然升高的因素。
盐吃得太多会使血压升高,推荐成人每天食盐摄入量不超6克(少于一个啤酒瓶盖的量)。
少吃油多、盐多、糖多的饭菜,每天吃够一斤蔬菜、半斤水果,并尽量选择不同种类、不同颜色的。
适量多吃鱼类,有助提供欧米伽3脂肪酸、多种氨基酸等,促进神经递质形成。
减少反式脂肪酸(常见于植物性奶油、马铃薯片、沙拉酱、饼干、薯条等食物)摄入。
02
戒烟限酒
不吸烟的人最好永远远离香烟;吸烟成瘾和难以应对戒烟挑战的人,应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采取更有效的方法戒除烟瘾。
酒精不仅会导致酒精性心肌病、高血压等,更会造成心梗、脑梗、房颤、心衰、脑血管破裂等问题。
03
控制体重
超重或肥胖人群应尽早采取有效措施减肥,减少热量摄入,同时积极运动。
通常可通过体重指数(BMI)来评估,计算公式为BMI=体重(千克)÷身高(米)的平方。
04
每周运动3~5次
成年人每周应进行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或75分钟高强度运动。
经常运动的人可适当增加运动强度;不经常运动的人应尽量改变久坐的习惯,循序渐进增加运动量。
05
避免大幅度扭转、拉伸
例如,起床、从沙发上站起身时动作要慢;厕所马桶边最好有个扶手,起身时借一下力;东西掉在地上,不要探着上身去够,而应该走近然后蹲下再捡,可减少心血管病发作的风险。
06
控制好其他慢性病
多项研究证实,高血压、高胆固醇、高血糖以及糖尿病等都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风险因素。建议及早改善生活方式,并进行相应治疗。
07
遵照医嘱吃药
医生往往会给“三高”人群开具他汀类降脂药、降压药或降糖药控制病情,患者应遵照医嘱坚持用药。▲
本期编辑:刘云瑽
等等,右下角点个在看再走吧👇
版权声明:本文为《生命时报》(微信号:LT0385)原创,未经授权谢绝转载。欢迎转发朋友圈。
我们不传小道消息和谣言
我们不取吸引眼球的耸人标题
我们不做只为转发量而存在的媒体
请你相信原创的力量
健康路上,我们愿意陪你一起认真走下去
人民日报主管 环球时报主办
电话垂询
业务合作:010-65363765
内容合作:010-65363786
喜欢,就点个“在看”
健康
-
- 预防ERCP后胰腺炎,你需要做好这5步|临床必备
- 本文为医脉通编译整理,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ERCP操作与对术者的要求 1968 年,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自问世以来,就成为了消化界的“新宠”,在许多胆源性胰腺疾病的诊断和管理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但随着...
- 医脉通消化科
-
- 乙肝两对半,只会辨认大小三阳?这里有份最全解读指南
- 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是我国常见的传染性疾病,临床上常用乙肝的免疫学标志物和HBV-DNA定量检测对其进行诊断。乙肝的免疫学标志物即我们平时所说的“乙肝两对半”检查,其主要由五项指标组成,分别是乙...
- 江西省中医院
-
- 患有严重牙龈疾病的人血压升高的可能性可能是正常人的两倍
- 与牙龈健康的人相比,患有牙周炎的成年人患牙龈感染的可能性会明显升高。以前的研究已经发现高血压和牙周炎之间有联系,但是,证实这种联系的研究很少。牙周炎是一种将牙齿固定在适当位置的牙龈组织感染,可导致...
-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
- 入夏“祛湿第一米”竟不是薏米,而是它!生吃补肾、熟吃养胃,体内湿气哗哗排出
- 来源/养生每日推送(FDHealth)马上就要到5月份了,温度和湿度像是两个感情甚好的小姐妹,手牵着手往上爬。这不,身体里的湿气越来越重了!问题来了:该怎么祛除体内湿气?试试“祛湿米”啊!马上吃“祛湿第一米...
- 健康全说
-
- 别再忽视牙疼了!这可能是心梗的前兆
- 医聊家上周介绍了一例差点因为牙疼“要命”的案例☞牙疼不是病?这位患者却差点因为牙疼丢了命!很多人对牙疼并不重视。家住汉口的许婆婆今年62岁,患有高血压很多年。不久前,老人的牙齿开始隐隐作痛,尤其在上...
- 医聊家
-
- 人老了是不是真的会有“老人味”?
- (图片来源于网络)经常听周围人抱怨,走到老年人多的地方或走进老年人的房间,就能闻到一股特殊的气味,这种气味让人很不舒服,很多人把这种气味称为“老人味”。 人老了,是不是真的会有“老人味”?(图片来...
- 兰世亭
-
- 想改善肠易激综合征,对症下药很重要![新民健康]
- 肠易激综合征( IBS)是一种以慢性或者反复发作的腹痛伴排便习惯改变为特征的功能性肠病,并缺乏形态学和生化标志的异常是一个缺乏器质性改变的临床综合征,其胃肠道症状常表现为腹痛,肠道习惯改变如腹泻或便秘...
- 新民健康
-
- COVID-19恢复期患者体内T细胞及抗体动力学特征是这样的,疫苗设计又有新思路
- 针对SARS-CoV-2的长期免疫记忆的形成对于群体免疫至关重要,这也是疫苗接种的目标所在。然而,目前对于COVID-19患者体内T细胞的长期记忆方面的了解仍不十分清楚。在最近一项研究中,来自德国图宾根大学的Juliane...
- 细胞
-
- 守卫血液健康●共抗淋巴肿瘤京鲁血液名医联合会诊预约进行中!
- 会诊专家介绍会诊预约方式由于每日专家号接诊人数有限,建议患者提前网上预约,线上预约通道现已开启,请根据下方提示进行预约~方式一扫描二维码填写患者详细信息即可免费在线咨询↓↓↓↓↓↓长按识别二维码方...
- 血液病专家
-
- 快讯|国家卫生健康委回应“医生反映肿瘤治疗黑幕”问题
- 4月27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局长焦雅辉在回应“北医三院肿瘤内科医生反映肿瘤治疗黑幕”时表示,关注到网上消息之后,国家卫生健康委非常重视,对于其中反映的问...
- 健康报新闻频道
-
- 打苗苗之前,先看这一篇|世界免疫周
- 我们一起打疫苗一起苗苗苗苗苗保护他人与自己身体健康最重要每年4月的最后一周是“世界免疫周”,今年的主题是“疫苗使我们更紧密”。构筑人体的免疫长城,离不开疫苗的助力。接种疫苗能提供终身保护吗?过敏还...
- 全国卫生12320
-
- 注意!中疾控发布最新提示来了!
- 为平安健康地享受美丽的春天以及与亲友欢聚的美好时光,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温馨提示:今年五一假日期间,要重点做好新冠肺炎、诺如病毒肠炎、手足口病、蜱传播疾病、动物传播疾病和食物中毒的预防与防范。(来...
- 人民网健康
-
- 养胃 根据体质选对食材
- 年纪轻轻查出胃癌,这样的消息时常见诸报端。实际上,从最开始的胃炎演变到胃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如何在胃癌来临前养护好我们的胃?“国际护胃日”刚刚过去,记者请浙江医院专家讲讲正确的护胃法。胃病发...
- 生活与健康报
-
- 10个女人9个乳腺增生!会不会癌变?要不要治?如何预防?
- 很多女性一听自己得了乳腺增生就害怕,因为乳腺增生一旦变成乳腺癌,问题就大了。 那我们今天就来讲一下,乳腺增生会不会癌变? 1. 从表面上看他们都是乳腺皮细胞过快增长。 2. 其他区别乳腺癌是一种恶性肿瘤,...
- 春播运营平台辽宁省区
-
- 能减肥,还能健脑,这样的好事请转给所有人!
- 推/荐/阅/读 | 预防骨质疏松运动也能预防骨质疏松,这篇文章全说透了! | 乐眠操沾枕头就睡的养生功法,专家力荐,不学就来不及了 | 健康走路学会这样走,日行万步不伤膝!▼点击原文了解更多科普▲感恩有你,一...
- 小大夫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