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客微文大全00ke.net

  • [速看 CAA2021]落实麻精药品管控文件促进麻醉学科发展,听麻醉大咖怎么说?
  • 来源:第1医学频道
图片
图片
图片


中国医师协会麻醉学医师分会2021年年会于4月23-25日在上海富悦大酒店顺利召开并取得圆满成功,大会由中国医师协会、中国医师协会麻醉学医师分会主办,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承办。


图片


会议期间,人先医疗在富悦1厅隆重举办了以落实麻精药品管控促进麻醉学科发展为主题的卫星会。会议荣幸邀请到徐州医科大学曾因明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于布为教授、上海市第四人民医院熊利泽教授担任本次大会主席。


卫星会上,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高巨教授作了《落实卫健委麻精药品文件促进麻醉学科发展》的专题报告并介绍了应用人先麻精药品天眼系统(RASS)的体会;南通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张建峰教授担任本次会议主持。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缪长虹教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闵苏教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黄文起教授、河南省人民医院张加强教授、福建省立医院郑晓春教授、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袁红斌教授、青海省人民医院王云教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刘学胜教授、《中华麻醉学杂志》编辑部主任彭云水教授、南通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曹汉忠教授作为特邀嘉宾,围绕如何落实麻精药品管控及对麻醉学科的挑战与历史机遇展开了热烈讨论。


图片
图片


回放

图片

扫描二维码

观看视频回放


图片

曾因明教授致辞


曾因明教授高瞻远瞩,以“巨人激烈的篮球比赛,如果没有科学的比赛规则,可能结果是什么”为导入,提出了麻醉学科的发展需要技术的创新,同时需要不断探索科学系统性管理。国卫办医发〔2020〕13号麻精药品管控文件要求必须建立麻醉科书面医嘱,改变麻醉科医生自己医嘱、自己取药、自己给药的历史,再造业务流程,其意义深远,可想而知;同时将进一步促进麻醉科护理团队及麻醉护理学的发展。人先医疗与医护团队并肩合作,为麻醉学科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和学科智慧化建设,共同为促进麻醉学科高质量发展而努力奋斗。


图片

于布为教授致辞


于布为教授呼吁所有麻醉医护人员,面对麻精药品管理现状,吸取教训,勇于担当社会责任,高度重视麻精药品的管控,规范麻精药品使用,严格防范麻精药品流弊,提高思想认识,加强智能化监管水平及相关制度建设,落实管理责任,精准治疗满足患者舒适化医疗的需求,推动麻醉学科健康可持续发展。


图片

高巨教授《落实卫健委麻精药品文件促进麻醉学科发展》专题讲座


高巨教授详细解读国卫办医发〔2020〕13号文件中的管理要求,深入浅出分享了麻精药品管控中的经验,建立麻醉科医嘱制度、精准下达医嘱,保证临床需求,杜绝滥用、建立麻醉医生查房制度等。苏北人民医院麻醉科引进了人先麻精药品管理系统,对麻精药品使用流程包括评估、医嘱、审方、配置、执行和治疗过程等实施智能化信息化可追溯闭环管理。只有借力信息化、智能化、智慧化,才能有效落实麻精药品的管控要求,进一步规范医疗行为,促进学科人才培养,提升麻醉综合服务能力,落实人文麻醉、品质麻醉、学术麻醉,建设智慧麻醉科。


大咖面对面

Face to Face


主持人南通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麻醉科张建锋教授,也是医院信息科科长,简要介绍了南通市卫健委率先出台了落实国卫办医发〔2020〕13号麻精药品管控文件的考核细则,其中明确:


1

麻醉科必须建立医嘱制,实现麻醉医师医嘱、护士执业分开;

2

麻醉科必须建立查房制、麻醉科会诊制度;

3

应用信息化、智能化手段提升管理效率和效能。


图片


对南通市卫健委高度重视医疗信息化水平和能力,主动迎接扑面而来的数字医疗时代!!!提升医疗安全和服务能力,为民办实事!值得点赞!同时也是对麻醉学科的巨大挑战。张建锋教授就此挑起话题。


话题一

依据国卫办医发〔2020〕13号文件要求麻醉科必须迅速建立书面医嘱制度


图片

黄文起教授、熊利泽教授、彭云水教授、张建锋教授


黄文起教授表示麻醉科必须建立围术期全面医嘱制度,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麻醉科恢复室已建立书面麻醉医嘱制度,并规范执行,近年来国家对麻精药品的管控的重视,建立术中麻醉医嘱制度已刻不容缓,信息技术的发展有助于高效落实麻醉科术中书面医嘱制度,相信推行麻醉科围术期全面书面医嘱制度指日可待。

熊利泽教授强调推行麻醉医嘱制度有利于创造麻醉医生工作安全环境,促进学科人才前瞻性思维日常化培养的大好机遇。麻精药品信息化全流程管控,为青年麻醉医生提供了安全高效工作氛围,有助于其以患者为中心,系统思维,规范医疗工作,快速提升工作能力及水平,并一再强调要克服困难,迎难而上,抢抓机遇落实各项工作。


彭云水教授谈到国卫办医发〔2020〕13号文件的出台,是加快落实麻醉学科发展的又一契机,结合国卫办医函〔2017〕1191号文国卫医发〔2018〕21号文,进一步促进麻醉队伍、麻醉护理队伍建设,提升麻醉学科的医疗服务能力及水平。希望广大麻醉医生们要抓住机遇,落实各项工作,共同推动麻醉学科发展。

话题二

依据国卫办医发〔2020〕13号文件要求麻醉科应建立和完善围术期查房制度


图片

刘学胜教授、熊利泽教授、郑晓春教授、张建锋教授


刘学胜教授谈到麻醉科查房是了解患者诉求,提升服务能力,实现舒适化医疗有效途径,是临床麻醉医生重要工作之一。他深刻体会应用人先智能化技术开展麻醉查房,有效提升麻醉质控质量,提升麻醉医生职业成就感,提高患者满意度。


郑晓春教授分享了福建省立医院自引进了人先智能镇痛泵系统后,麻醉医生实时感知患者的镇痛需求,通过麻醉科查房,提高麻醉医生服务质量,提升患者就医体验,麻醉学科作为临床医疗的平台枢纽与关键学科,正在肩负起更多的社会责任与担当。


熊利泽教授讲述了早年自己作为麻醉医生时的麻醉与镇痛的工作经历。在日常临床工作中,常常会有臂丛麻醉手术病人及家属问起术后何时会感到疼痛?为此,做了100例的临床研究,通过随访查房记录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得出疼痛的起始时间,有信心地指导患者做好相关工作。麻醉学已经向围术期医学转变,对自己长期镇痛医嘱(PCA)负责任的意识需进一步提升;对质量控制的反馈重要性的认识有待提高;还有应深刻认识到术后规范查房是人才系统性思维培养的基础土壤;规范的查房是否是麻醉科重要的对外窗口,是学科品牌认知提升日常化、普遍化的重要途径。麻醉医生不仅关注手术期患者的安全,主动开展围术期查房,了解患者需求及治疗效果,通过及时反馈,提升工作质量。号召麻醉医生克服艰难险阻,将麻醉科查房进行到底。


话题三

如何应用镇痛质量指数(AQI)——舒适化指数提升麻醉科管理效率效能


图片

王云教授、闵苏教授、曹汉忠教授、张建锋教授


王云教授分享了科室利用人先RASS生态软硬件中的镇痛泵系统舒适化指数开展工作的体会:舒适化指数中的“平均按压次数”、“镇痛不足率"、"镇痛欠佳率"指标数据综合反映患者的镇痛需求,质控小组处理及时性,以此提升了患者满意度;镇痛泵系统"堵塞自检”功能,对堵塞管路自检,畅通后自动恢复运行,提升了工作效率,提高了医护满意度。镇痛泵系统及舒适化指数提高了麻醉科的镇痛管理质量,满足了患者的舒适化医疗需求,同时也是科室绩效考核的依据。


曹汉忠教授轻松地谈到:“医疗健康管理正在迎来数字医疗时代,加速推进了舒适化医疗的发展;舒适化指数(AQI)的创新是信息时代的必然产物,其本质是对物联网镇痛泵系统(Ai-PCA)的自动记录的真实客观数据的挖掘应用,实现了质量控制PDCA的日常化、智能化,其对管理效率和效能的提升是可想而知的;咱们科室作为绩效考核指标之一,实现了绩效分配的智能化,公正高效;上升到理论上讲就是探索了生产关系(分配关系)的智能化、数字化,这种与医疗质量直接智能相关的分配关系将极大的推动麻醉、镇痛、麻精药品管理效率,如果更广泛应用,将加速推动麻醉学科创新发展及高质量发展”。


闵苏教授坚定地表达,给咱们留下深刻印象:“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已成为国家战略规划,在“十四五”开局之年,麻醉科必须通过建立麻醉科书面医嘱制度,完善麻精药品管控制度,人员培养制度等,规范医疗行为,提升麻醉医疗服务质量,促进麻醉学科高质量发展,践行健康中国发展战略”。


会议总结

Conclusion


图片

熊利泽教授作大会总结


最后,熊利泽教授作大会总结,他铿锵有力,特别呼吁麻醉同仁们要勇于面对挑战,更要抢抓国卫办医发〔2020〕13号文件赋予的历史机遇,知行合一,应用智慧化赋能麻醉学科,以迅速行动落实各项文件管理要求,全面践行舒适化医疗,提高人民群众医疗获得感,提升麻醉学科社会认知度,促进学科高质量发展。为加速建设中国特色的麻醉强国,行动!再行动!!!

来源:人先医疗

关注我们

图片

第1医学频道

图片

健康中国观察


长按二维码 识别关注



健康

<< 26 27 28 29 30 >> 

公众号 • 第1医学频道

  • 第1医学频道微信号 : yixue001tv
  • 第1医学频道创立于2009年,以视频为主要手段为医学新技术、新知识、新观点和新学说提供立体式、全方位的专业学术传播,旗下拥有《医会在线》、《医影传声》、《院长说》等众多品牌栏目,已成为专注于医疗健康领域学术文化传播的综合服务平台。
  • 手机微信扫描上方二维码进行订阅
Flag Cou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