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客微文大全00ke.net

  • 代茶饮-即萃现饮的本草饮品
  • 来源:辛随成生活研究院


   在清代宫廷医药档案资料中,运用代茶饮法以治病和调理的记载很多,应用范围也非常广泛,形成清宫医案的一大特色。


   代茶饮是将中药煎汤,或用开水沏,像日常饮茶一样频频饮服的一种中医传统服药治疗方法。这种治法有悠久的历史,其来源大约与我国人民的饮茶习惯有关。


   代茶饮法之所以受到宫中欢迎,有这样几方面因素:服药较为方便;药多轻灵精巧,性多平和,味多甘淡,良药而不苦口;小量频服利于慢性病的防治,利于机体功能的调整,亦宜于长期坚持服用。


   宫中广泛应用的代茶饮,就其处方数来说是非常多的,在此难以尽述。这里仅就其功效作如下归纳,并在每类中介绍方例,以使读者了解其大概。



1

补益类代茶饮


有补气、养血、滋阴之不同,但又常相互兼顾。


1.补气类,常用人参、黄芪等,或兼以健脾和胃、养阴生津之品。方药如:


保元代茶饮:人参、制黄芪、炙甘草。道光朝全贵妃曾用此方。


人参须老米,水煎代茶,慈禧太后曾用此方。


益气生津代茶饮:人参、鲜石斛、麦冬、鲜青果、老米。慈禧太后曾用此方。


2.补血类,以当归、白芍、生地等组方,此类代茶饮方不若补气类代茶饮多。方例:


和胃代茶饮:当归身、川芎、白芍、生地、广木香、枳实、苍术、焦三仙。珍妃曾用此方。


3.补阴类,清代宫廷中这类代茶饮方是非常多的,并有滋肾阴、养胃阴、补肝阴、养心阴、补肺阴等不同偏重,常用药如生地、玄参、麦冬、天冬、沙参、白芍等。方例:


滋胃代茶饮:绿豆、西瓜皮(去青皮)、香蕉(去皮)。此方有滋养胃阴作用。


光绪皇帝曾用的代茶饮方:干、鲜地黄,杭芍,归身,知母,云苓,山药,盐柏,酒芩,玄参,寸冬,泽泻。此方兼补肝肾之阴。


道光朝全贵妃曾用代茶饮方:玄参、桔梗、麦冬、甘草。有清肺养阴功效。


参苓代茶饮:沙参、块苓、天冬。乾隆朝定贵人曾用此方,有养阴兼扶脾之效,当时“定贵人脉息沉缓无力,原系肝阴不足之症,惟病后气血衰微,因循日久以致脾土虚败,胃气日渐消耗,恐成虚脱之症“,而用此方。



2

调理脾胃类代茶饮


多有健脾养胃或滋胃和中之效,常配伍以行气、消食之品。常用药有茯苓、白术、陈皮、半夏、三仙、谷芽、砂仁等。多用于病后调理、培补后天。方例:


和胃代茶饮:生於术、茅术、茯苓、陈皮、金石斛、谷芽、建曲、广砂。此方调补脾胃,兼养阴消食,系光绪皇帝病后调补方之一。


嘉庆朝华妃曾用代茶饮:陈皮、麦冬、半夏曲。有和胃益阴之效,亦用于病后调理。


二神代茶饮:茯神、神曲。此系嘉庆朝玉贵人病后调理方之一,有健脾安神、消食和胃之效。




3

消导类代茶饮


均以神曲、山楂、麦芽、谷芽等消食化积药为主,或辅佐以健脾和胃清热之品。宫中因常食膏粱厚味之品,又少活动,易患饮食积滞,故此类方亦属常用。方例:


嘉庆朝三阿哥曾用代茶饮方:焦山楂、焦麦芽、焦神曲、益元散,引用灯心。此方为焦三仙加味,重在消导,兼能清热利湿,为病后调理方。


保元代茶饮:焦曲、谷芽、茯苓、南楂。嘉庆朝医案载“五阿哥喜痘八朝,浆满充足,头面周身,似有结痂之象,饮食如常,今议用保元代茶饮调理”。



4

解表类代茶饮


解表药多属辛散,不宜久煎,故宜于用代茶饮法,亦为宫中所常用。方有疏风解表、清热解表,宣肺解表之别。除常用发散风寒、风热的解表药外,尚酌情伍以清热解毒药或宣肺药。方例:


嘉庆朝五阿哥曾用代茶饮:苏叶、防风、葛根、桔梗、枳壳、荆芥、前胡、广皮、甘草,姜、灯心为引。五阿哥不满周岁,“外受寒凉”,“以致微热鼻有清涕”,用此方疏风解表,发散风寒以治疗感冒。


清温疏解饮:荆穗、防风、薄荷、花粉、酒连、牛蒡、玄参、桔梗、黄芩、马勃、连翘、人中黄,引用芦根。道光朝四公主曾用此方,由解表与清热泻火药组方,兼顾表里,疏风清热。


杏苏代茶饮:杏仁、苏梗、橘红、半夏、茯苓、枳壳、焦曲、焦楂、前胡、桑皮、桔梗、浙贝,引用生姜皮。此方属宣肺解表,道光朝和嫔曾服用。




5

清热类代茶饮


清宫医案中此类方亦甚多,有的兼有养阴、利湿、和中、化痰等作用,应用较广。此类方中有的只用黄连、灯心、金银花等単味药,或桔梗、花粉、桑白皮、菊花等两味药组方。其它许多复方只能简要举例介绍。


清热和四代茶饮:竹茹、麦冬(去心)、小生地、花粉、赤苓、神曲、焦楂、谷芽、灯心。此方曾为道光皇后服用,有清热养阴、和胃消食之效。


导赤代茶饮:赤苓、生地、木通、石斛、灯心。此方亦见于道光皇后脉案,仿导赤散方义拟方,有清热利湿养阴的功效。


光绪皇帝曾用代茶饮方:云苓、茅术、广皮、槟榔、酒黄芩、花粉、银花、连翘、竹叶卷心、寸冬。本方以清热和中作用为主。


清热代茶饮:蒌仁、麦冬(朱砂拌)、竹茹。乾隆二十二年二月,定贵人“痰涎上壅,气闭作抽”,御医拟此方有清热化痰养阴之效。



6

除湿类代茶饮


这一类方中又可细分为化浊除湿、理脾除湿、利水除湿及祛风除湿等方。常用利水、化浊、燥湿药,或兼伍行气、健脾、祛风药。


兹选一则光绪皇帝曾用的代茶饮方:大腹皮、木香、砂仁、陈皮、炒枳壳、泽泻、木通、赤苓、宣木瓜、楂炭。此属健脾理气除湿方。



7

祛暑类代茶饮


包括清气祛暑、利湿祛暑及清暑益气等类代茶饮方,均有祛除暑邪的功效。


如道光二十七年六月十一日,琳贵妃所用生津代茶饮,由沙参、麦冬、竹茹、益元散组成,有清暑利湿、益气生津、养阴除烦的功效,宜于夏季调理应用。



8

止嗽类代茶饮


如嘉庆年间医案记载有五阿哥“脉息浮数,系肺胃痰热,微受风凉,以致咳嗽有热,头项微热,今用橘苏代茶饮”。其药物组成为:苏梗、橘红、杏仁、桔梗、半夏、桑皮、枳壳、前胡、赤苓、葛根、浙贝母、防风,引用生姜。



9

安神类代茶饮


清代宫廷中也常用有安神宁心作用的小复方,以代茶饮法服用。如:


同治皇帝患天花时曾用安神代茶饮:茯神、炒枣仁、朱砂(冲)。


慈禧太后临终时所用安神代茶饮则包括麦冬、枣仁、茯神等药,以补心阴、安心神。


乾隆朝医案中还记载有福晋用枣仁、灯心枣仁、麦芽水煎代茶,均以安神作用为主。



10

通便类代茶饮


   例如治光绪皇帝大便秘结方:“叭哒杏仁、松子仁、大麻子仁、柏子仁各三钱,共捣烂,滚水冲,盖片刻,当茶饮。”此方有润燥通便作用,用于素为阴虚体质的光绪皇帝是较适宜的。


   其它尚有调气、截疟、治耳病及温中等许多类代茶饮,足见宫中代茶饮方剂的繁多。


   从以上方例介绍可知,清代宫廷中广泛应用的代茶饮,其组方用药的总的原则虽不出一般中药方剂学的规律,但又确有其特色。


   其组方特点,除注重辨证和配伍严谨之外,选药精、总药量少是突出特色。


   其遣药特点有:药性多平和,药味多甘淡,或微寒微苦,常用益气、滋阴、和胃、消导、利湿、清热等类药,少用过于苦辛或温阳、峻下药,一般不用动物药或质地坚硬、难以浸出之药,每味药的用量也较小。


   由于代茶饮具有许多独特和优越之处,而成为一种保持中医辨证施治特色,又易掌握和运用,节约药物、方便服用的服药治疗方法。代茶饮不仅受到宫中御医的注重和皇帝、后妃们喜用,也很值得我们在现代临床工作中重视。























    已同步到看一看
















    发送中














    其他

    << 26 27 28 29 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