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客微文大全00ke.net

  • 累官不失至州郡 #X88
  • 来源:水库线下


旧文重发系列


累官不失至州郡 #X88



1)司徒乘舟


司徒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求救声。


初平年间,董卓杀群臣,王允杀董卓,李傕杀王允。东西二京,尽作焦土。

上至皇帝,下至百姓,全部流离失所。所谓“播越西迁移,号泣而且行”。

 

在这号泣奔逃的人群中,两位书生像兔子逃离猎犬一样,试图甩开身后追来的贼人。

不幸的是,前路被大河阻拦。幸运的是,大河上刚好有一只游船。

 

两人还没来得及上船,却又有人追来,哀求带他一程。

书生甲沉吟,没有点头。书生乙却觉得船上还有空间,多带一人无妨。

 

那带着就带着吧。

 

小船载三人,吃力走不快。贼人也找到船只,眼见着穿波度浪,遥遥而来。

 

书生乙又后悔,想丢弃这逃难者不管。

若不是还有人在,恐怕立时就要问起来,“你是要吃板刀面,还是馄饨”

 

书生甲看他这样,说:“当时之所以犹疑,就是觉得带了他可能走不快。但带都带上了,半路因为着急,就把人家扔下,这算什么事儿呢?”

 

最后三人百年修得同船渡,还是成功逃出生天。

 

 

——好了,这就是2016年,高考的作文题目。

现在请听题:书生甲和书生乙,哪一个后来更有前途?

 


 

2)奉帝玺绶

 

书生甲华歆,山东省平原郡高唐县人,原本是个低调行事的县级干部。

董卓之乱后,为袁术献计献策,也没有得到重用,后来辗转做到豫章太守。

豫章就是今日的南昌,“豫章故郡,洪都新府”。但当时依旧是小小的一座城池,无兵无将,难有什么还手之力。

 

所以孙策在江东攻城略地,打到豫章,华歆直接就投降了。

 

然而接下来,又坐了六七年的冷板凳。

众所周知,江东是个家族企业。文臣如张昭,是升堂拜母的交情;武将周瑜太史慈,乃是夺戟换兜鍪的知己。里里外外,自然轮不上华歆插嘴。


华歆苦闷之时,迎来了一次出使献帝的机会。孙权起初还不愿意派他去,华歆劝道:

“派我去,助将军一臂之力,与曹操交好,不是很好吗?”

“不然白养着我,跟养个废物有啥区别。”


孙权听了很高兴,便同意派华歆出使。

 

华歆那一年已经四十三岁。

我们并不知道在辗转流离的前四十年里,边缘人物华歆想过什么,只知道出使之后,他直接投降曹操,从此开启了开挂的后半生。

 

而他开挂的方式,就是跪着

 

曹操过世之时,华歆一早就守在了许昌。

资治通鉴的说法是“献帝派华歆奉策诏授曹丕印绶”。但当时的情况,华歆有可能拿出一张早就写好的、封曹丕为继位人的诏书,甚至是强迫献帝盖章。


然后马不停蹄地连同丞相、魏王的印绶,送到邺城曹丕的王府,让曹丕顺利即位,成为魏王。

 

曹操死后八个月,曹丕就篡汉逼迫献帝退位。受禅仪式上的主持人,也是华歆。

这个位置,基本相当于全场焦点,坐实了奸臣嘴脸。

甚至拿着宝剑,逼献帝写下退位诏书的,可能也是此人。

所以他在传统京剧里面,是一个非常丑陋的角色。


最露骨也最有名的一件事,见于《后汉书》正史。

曹操诛董承时,杀了有孕在身的董贵人,这件事令伏皇后感到非常恐惧,唇亡齿寒。

伏皇后很吊诡,她防止自己成为董贵人的方式,竟然是给自己父亲伏完也写了个“衣带诏”。

 

伏完当然是没敢举动,但建安十九年,事情还是被仆人泄露。

曹操大怒,派御史大夫郗虑入宫取伏皇后的玺绶,赶她出中宫,又令华歆为郗虑副手,带兵入宫搜寻伏后。

 

伏皇后藏在墙壁的夹层中间,华歆是直接打破墙壁,用手抓住伏皇后的发髻,将她从墙壁内拖出来。

汉献帝与郗虑,当时就坐在外面。伏后披头散发,光着脚走过献帝面前,问献帝,“真的没办法救我了吗。”

献帝答道:“我都不知道自己会命丧何时。”然后他问了郗虑一句话:“郗公,天下竟有这样的事情吗?!”



华歆就靠着这样的功劳,短短十几年,位极人臣。

从一个中级干部,做到了三公之位的太尉。活了75岁,平安终老,享尽荣华富贵。

《底层工务圆是怎样逆袭的》,华歆大概会说,“跪下就可以了。”

 



3)吾观圣孙

 

在“华王同舟”的故事里,书生乙王朗是被狠狠踩上一脚那个人。

现实故事里,王朗的仕途也不如华歆那样耀眼。

他虽然也做到了三公之位,所谓“王司徒”。但那是退休之前的“安慰奖升半级”,并不是一个真正的“实权司徒”。


王朗的境遇跟华歆很像。当年也是从函谷关逃出来,翻越了秦岭,进入南阳盆地。

也是到江东发展,他担任会稽太守,“会稽山阴之兰亭”,今日的浙江绍兴。

接下来,很不幸地,他也遇上了怪力小霸王孙策。

 

与华歆不同,王朗是硬扛了一波攻击,下场自然很惨。他被打得跑到了东治的海上,也就是今天的福州一带,又在海上继续被揍一顿,只好投降。

只是孙策敬重他,没有杀他。但他却不肯为小霸王效力。

 

后来王朗也被朝廷点名要人,由于战乱,道路不通,他从曲阿辗转走了将近一年才到任,相当于从江苏一点点到了河南。

 

王朗是个通晓经籍的学问家,也有几分骨气。需要澄清的是,他是自己病死,并不是在阵前被诸葛亮丢丑骂死。

当然,他也没有什么光辉的履历,一级一级升官上去,临走领个安慰奖,达成三公成就,也算功德圆满。


但是他最bug的一点,是他生了个儿子叫王肃。

王肃又生了个女儿王元姬,王元姬嫁给司马昭,生下了司马炎和司马攸兄弟。

这样一来,可是大大的了不得!

王朗一下子就从水货三公变成了真正外戚,当上了皇帝的曾外公。

 

相传王朗曾言,“兴吾家者必此女也”,祖父看孙女,应该是准的。

王家谱系,后来极尽荣华富贵。

王元姬的弟弟,就是用饴糖和干饭擦洗镬子,与石崇斗富,被砸碎了珊瑚树的王恺。

更重要的是,王肃因为是皇帝的外公,他对儒家六经的注释,被大力推广,成为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官方教材。

盛极一时,“王学”盖过了昔年的“钟学”。

 

从某种意义上讲,王朗才是最后的大赢家。

他没有出卖良心,他没有跪着活过。最后却靠晚辈之福,家族绵延,来了个身后名大翻盘。

王朗不会写工务圆逆袭手册。他大概会改个朋友圈签名:“孩子不是手段,孩子就是目的。”

 



4)谁是赢家

 

洋洋洒洒堆砌这么多资料,两个人漫长又短暂的生平,看得人直打哈欠。

高考阅读题,总是这样不知所云。

 

所以我们也回到最初的问题上来。

2016年,你是一名考生,命题人给了“华王同舟”故事,问你以后谁会更成功。

……这这这这,这我也不知道啊

这跟当年两个愣头青坐船,有个毛线的关系啊


“累官不失至州郡”,两个人慢慢混,混个太守以上总没问题。

但是想要位列三公,总得有点出奇制胜之处。

他们的“奇”,未必是你能预料得到、领会得懂的。但你不能因此,就否认它的合理性。

 

王朗当年也许老婆都没,华歆那时还是个坚守原则的君子。

谁能知道命运的漩涡,会怎样扭曲掉每个人的轨迹,你是被抛上浪峰,还是沉沦深海。

 

正确答案是,坐船这件事,华歆的坚持与王朗的摇摆,不能代表任何意义。

品行也好,能力也罢,都不能决定事情的轨迹。必然之上,还有更大的偶然。

命题人对这个世界运作的原理,完全没有宏观的理念认识。

 

抛弃你的毒教育,你不可以“见微知著”。

不可以津津乐道“细节决定成败”,用一些鸡毛蒜皮小事,判断他人的品行,又从品行,推断最后的胜败。

这是不对的,是很low的,既不懂人的力量,也不懂命运的力量。

 

丹布朗形容,史前的海洋,是一锅满满游动着有机物的“生命之汤”。

有机物与有机物,在海浪里随机冲撞。直到某日,上帝之手搅动了勺子,于是它们结合,组成了第一个生命体。


在这样风雨如晦的大镬里,非要纠结某一个有机物的品行如何,再怎么说,也太过傲慢了。

 

 


(司空军师祭酒桃,2019年6月20日)





















    已同步到看一看
















    发送中














    其他

    << 26 27 28 29 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