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客微文大全00ke.net

  • “农村不让养猪养鸡”“强行起棺火化”……基层治理岂能“一刀切”?
  • 来源:沂源老干部

“农村没有鸡鸭鱼鹅那还叫农村吗?”

文| 秦宁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人民网”(ID:people_rmw),原标题为《“农村不让养猪养鸡”“强行起棺火化”…基层治理岂能“一刀切”?》,原文首发于2018年7月30日,不代表瞭望智库观点。

如何搞好农村基层治理,近日有两件事值得关注。一件是江苏省环保厅对走入歧途的“无猪镇”“无鸡镇”迅速纠偏。另一件,是江西省强推火葬,省内多地发生“抢棺材”事件。

“农村没有鸡鸭鱼鹅那还叫农村吗?”7月26日,江苏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举行的联组会议上,江苏省人大代表对畜禽污染整治进行询问——一些地方对待畜禽养殖场的整治,简单采取禁养、关闭和拆除的办法,比如提出要建成“无猪镇”“无鸡镇”。对此,该省环保厅厅长王天琦坦言,在部分地区确实存在把握政策不准的现象,有的地方出现简单粗暴的“一刀切”。

出现问题,解决问题;一旦跑偏,及时纠偏。从“支持农民科学合理的养殖,对盲目扩大禁养区进行纠偏”,到“落实畜禽养殖政策作为重要内容,对不正当行为进行纠偏,直至对相关干部进行问责”,江苏省相关部门的纠偏之道,呼应了民意,受到了好评,将走入“歧途”的“无猪镇”“无鸡镇”迅速刹车,值得肯定。

与之相比,江西的抢棺材事件愈演愈烈,引发群众不满和网民热议。当前,江西省强推火葬,有的地方明确提出,全面完成棺木收缴,实现群众家中无棺木存放,从业人员无棺木工匠,流通市场无棺木销售。多地甚至出现了“抢棺砸棺”的场景:执法队进村入户,强行将村民的棺材抬走,经挖掘机捣毁,棺材化为碎木。更有甚者,不仅活人的要抢,死人也不放过,“在江西弋阳,有老人已经下葬了,当地官员强行将墓掘开,把棺材撬出来,将尸体抬出火化”……消息传出,舆论哗然!有网友嘲讽道,其他地方在抢人才,江西却在抢棺材。之所以把两件事放在一块说,是因为两者之间既有差异,又有关联,值得深思。

社会治理,一定程度上是人心治理。如何做基层群众工作,如何取得人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群众拥护不拥护是我们检验工作的重要标准,“政策好不好,要看乡亲们是哭还是笑。要是笑,就说明政策好。要是有人哭,我们就要注意,需要改正的就要改正,需要完善的就要完善。”从江西殡葬改革的实际效果来看,不仅民众哭了,也怒了。这样的改革再有道理,也说明不得要领,不得人心。相比之下,江苏迅速纠偏的举措,就受到当地群众的肯定和认同。

移风易俗,初衷良好;推进绿色殡葬改革,契合时代语境。但是,此项改革,是否征求了基层群众意见,在组织动员、说服群众、思想引导、配套服务等方面是否得当合理,是否尊重当地习俗,是否符合群众意愿等方面,值得检讨和考量。对于涉及群众利益的事情,该不该一刀切?如何兼顾公序良俗?有没有理由采取粗暴乃至野蛮手段?使蛮动粗,哪怕有了些许效果,怕也伤了人心,毁了形象,甚至激发了民怨,埋下了不安。移风易俗固然重要,但必须以人民的意愿为前提、以群众认可的方式去推进。如此,改革的初衷才不至于变成一厢情愿,改革的效果才不会事倍功半。

人民利益无小事,群众工作无小事。为人民群众办实事,把好事办好,更要倾听民意,尊重民意,敬畏民意。

拓展阅读

凭一纸公文就抢棺砸棺,这还是治理吗

人们奇怪的是上述蛮横一刀切式迫不及待地闯户夺棺的动力究竟来自哪里,这种明知道会引起怨声载道而强推的行政究竟出于什么动机。

本文转载自光明网,原文首发于2018年7月30日,原标题为《凭一纸公文就抢棺砸棺,这还是治理吗》,不代表瞭望智库观点。

夺棺而毁,使得手段之蛮横、行政之粗糙、治理之无方暴露无遗。

“农村不让养猪养鸡”“强行起棺火化”……基层治理岂能“一刀切”?

最近两天,抢棺材的新闻夺人耳目。有消息称,今年夏天,江西许多地方出现“抢棺砸棺”的场景:执法队进村入户,强行将村民的棺材抬走,成百上千副棺木,密密麻麻地在空地上堆积如山,挖掘机一锤一锤捣毁,一口口的棺材瞬间化为碎木,场景甚是“壮观”。

这样的“壮观”,简直让人悲愤交加,欲哭无泪!相关消息描述说,在江西吉安、宜春等地,不少地方官员或执法队闯入农户,强行搜查棺材,见棺即夺,集中堆放销毁。“很多老人眼睁睁看着陪着自己多年的棺材要成为一堆废木,忧愁愤怒无处诉说,有的老人默默流下眼泪,更多的老人则是大声痛哭。还有老人看着棺材被拖走,他们跳进棺材,要与棺材一起‘走’,任人劝说,怎么都不肯爬起来,最后执法队强行把老人拖出来”……

这种吏呼一何怒,翁妪一何悲的画面,是怎样的一幅社会图景啊!社会治理,本来就是一个民心工程,因为治理的目的是为了民众更好的生存。但是,如果实现治理的实际手段恰与这个目的所描述的愿景相逆,那么,这样的社会治理——如果还能称为治理的话,就是一个失败的治理。毫无疑问,上述这种硬性夺棺而后强行毁坏的丛林手段,不论目的多么正确,不论宗旨多么动听,都是悖民意、失民心的治理,都是在快速累积民众对行政的不信任。

夺棺而毁,使得手段之蛮横、行政之粗糙、治理之无方暴露无遗。公众异口同声地谴责入户夺棺,并非反对丧葬火化,并非不赞成以更加符合当代生存现实的方式安排人类的后事。人们愤怒并谴责的是这种以恶行来行政的方式,谴责的是这种强行夺人私产、或罔顾权属人意志强迫置换私产的霸道行径。这样以一纸公文代替道理、以闯户夺棺代替情理的霸道行政,也许会奏效一时,但一定会为社会的长远治理埋伏下不定时爆发的隐患。

人们常谓中国国情复杂,由此而对一些倍受诟病弊端的缓慢改进抱以宽容的态度,这常常被视作为“懂事”的表现。那么,在丧葬改革、尤其是农村丧葬改革问题上,难道中国国情就变得简单了,难道就可以一刀切地强迫农村高龄的人们齐刷刷地弃棺入炉?既然我们可以在理解国情的情况下,等待由历史发展以及几十年剪刀差带来的城乡差异的逐渐抹平,用农村人口流动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城乡公共服务的非均等化,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能稍微等待或延缓一下农村“落后”的丧葬方式的改变?

丧葬火化是大势所趋。对此,即使是生活在农村地区的人们也并非昧于此势。对于那些离土打工的中青代农民及其后代来说,改变丧葬观已非难事。人们奇怪的是上述蛮横一刀切式迫不及待地闯户夺棺的动力究竟来自哪里,这种明知道会引起怨声载道而强推的行政究竟出于什么动机。


来源:瞭望智库

三农

<< 21 22 23 24 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