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客微文大全00ke.net

  • 备考2021|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答题技巧一览表,轻松拿分!
  • 来源:好课堂

图片


今天,学霸猫整理了高考中一些常见诗歌题材、答题思路和鉴赏训练,赶紧拿小本子记下来哦!


诗歌鉴赏解题的一般步骤



 1.辨诗题(看题材)

写作缘起、时间、处所、人物、场合、感情基调。


 2.审作者(解背景

时代、身世生平、思想、风格流派。


3.看注释

难字,或有典故。


4.通词句

认清歧义、理顺倒文、解读典故、推断品味关键字词,概括句义。


5.品意象

形声色质味情调;时空位置(在脑海中形成“多媒体”的图景)。


6.入意(主旨)境(意象)

设身处地,涵泳品味,领悟其中的“情”或“理”。


7.定主旨

综合思想因素与感情涵义,比较主次轻重。


8.认“技巧”

结构关系类、语意关系类、表达方式类(主要是写景抒情方式)、语句修辞类)。


图片


高考常见诗歌类型


要评价古诗的思想内容,就要涉及古诗的题材分类,因为不同的题材决定了古

诗所表达的不同的思想内容。

 

古诗按题材可分为:山水田园诗、边塞诗、咏物抒怀诗、怀古咏史诗、思乡怀人诗、送别诗、闺怨诗等。


(一)山水田园诗(写景诗)


以歌咏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描写美丽、清新的自然景色为题材的诗歌。这类诗歌的主要特点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即作者笔下的山水自然景色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愫,或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代表人物主要有谢灵运、陶渊明、孟浩然、王维、范成大、杨万里等。


鉴赏山水田园诗,一般从以下几个角度去掌握: 


1.把握意象:

①找准、找全典型意象;

②观察物象的组合方式(上下、远近、高低、里外、俯仰等);

③体会画面的色彩,感受画面的色调;

④注意画面的动态、静态;

 

2.分析意境:

①结合意象特点展开联想与想象,描摹诗歌图景。

②概括景象(意境)特点。

 

3.体会情感:结合意境特点剖析作者思想情感。一切景语皆情语。

 

4.鉴赏手法:注意从描写、抒情、修辞等角度考虑,并结合诗作分析。

 

5.品味语言:山水田园诗的语言风格多为质朴自然、清新洗练、清幽淡雅的。


山水田园诗常见内容情感:

表达对大自然的喜爱(通过描写壮美山河、自然风光,表现自然之美,表达热爱生活、自然或祖国山河的激情。)


表达对官场仕途的厌倦,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愤怒


表达对归隐生活、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的喜爱、向往


对生活、人生哲理的感悟,禅意的寄托


常见表现手法:描写、抒情


鉴赏训练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田园乐》

王维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1)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在诗中,作者写景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解析

(1)第一首诗歌表达了作者对春光的怜爱。第二首描绘了一幅花红柳绿的静谧的山村景色图,表达了诗人闲居乡间的悠闲逸致。


(2)渲染色彩,用桃红柳绿来写春景,给人艳丽感;视听结合;以声衬静,莺啼清脆,但山客仍沉眠未醒,显示出环境之清静。



(二)边塞诗


1、要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


边塞诗是时代的产物,最能体现国运兴衰,所以,如能对作者所处的时代有所了解,对体会作品的内容和作者的感情是大有帮助的。如:

 

盛唐时期,即使是艰苦战争,也壮丽无比;即使是出征远戍,也爽朗明快;即使是壮烈牺牲,也死而无悔;即使是失败而归,也虽败犹荣。

 

中晚唐,国势开始衰微,虽然诗人们也仍然保持着昂扬向上的基调,但不免夹杂着几许悲壮,几多忧伤。

 

宋代,国家在民族斗争中一直处于劣势,外辱不断,国难当头,可统治者却软弱无能,边塞诗中流露出来的感情,更多地体现为报国无门的愤懑和归家无望的哀痛。

 

分类:边塞诗可分为三类。

一类是颂战,如卢纶的《塞下曲》;

一类是反战,如杜甫的《兵车行》、柳中庸的《征人怨》;

一类是反映战况或戌边生存状态。

 

景物:边塞风光(雄奇壮丽,残酷恶劣,荒芜凄凉,单调无味)

 

人:统治者——穷兵黩武;将军贪功

将士——艰苦生活;报国豪情,(杀敌豪情);思乡念亲

百姓——战争带来的痛苦;对和平的渴望;思妇对征人的思念


风格:雄壮豪迈 苍凉悲慨 凄凉悲愤 豪放旷达 慷慨悲壮 委婉清丽

 

2、边塞诗的常见思想内容:

描写边塞苍茫雄奇的自然风光,歌颂祖国边塞的大好河山。(雄奇壮丽,残酷恶劣,荒芜凄凉,单调无味)


表现战士们奋勇杀敌、建功立业、积极进取的思想内容。抒发报效国家、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


表现塞外生活的艰辛、控诉战争的残酷和给人民带来的灾难。


反映征人思念家乡、厌倦战争、渴望团圆和安宁生活的思想。或家中亲人(妻子)的离恨。


抒发报国无门、壮志难酬而又无可奈何的郁闷之情。

 

3、著名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李颀、王之涣、崔颢等。


鉴赏训练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塞下曲》

王昌龄

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

出塞入塞寒,处处黄芦草。

从来幽并客,皆共黄沙老。

莫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

 

1、首联写景的作用是什么?

2、颈联和尾联作者运用什么手法?其目的是什么?

 

解析

1、点明时令及边塞的具体地点,渲染边塞的荒凉冷落。


2、对比;赞扬戍边战士驻守边塞不畏艰苦的精神,批判游侠儿只以骏马矜夸。

 

(三)咏物诗


1、咏物诗的特点:

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思想上往往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寄情于物、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等手法。

 

2、鉴赏步骤:

①抓所咏之物的形象特点(外形、内涵)。

②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

③分析咏物诗的写作技巧。

 

常见的主题、情感:

表达诗人清高孤傲的人格,坚持理想绝不趋势媚俗不向恶势力屈服的坚定意志。


抒发政治上失意的郁闷苦恼,表达愤慨之情或渴望得到赏识重用的愿望。


表达诗人的人生理想或愿望:或远离尘世(污浊的官场),追求闲适的田园生活;或积极入世,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讽刺社会上丑恶的人性或现象。


鉴赏训练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子规》

吴融

举国繁花委逝川,羽毛飘荡一年年。

他山叫处花成血,旧苑春来草似烟。

雨暗不离浓绿树,月斜长吊欲明天。

湘江日暮声凄切,愁杀行人归去船。

 

1、诗歌咏物托意,反复渲染子规鸣啼的衰声,写出作者怎么一种思想感情?

2、颔联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试说明之。

 

解析

子规,杜鹃写的别称。这也是古人写诗时常用的典故。蜀国国王杜宇,号望亭,失国身死,化为杜鹃,悲啼不已,故李高隐有名:“望常春心托杜鹃”。本诗中的“行人”,可视为自指。

 

1、反映作者漂泊异乡、仕途失意的愁绪。


2、以春草葱茏于宫苑,杜鹃啼血于异乡,反衬、映照鲜明,突出杜鹃鸟孤身飘荡、衰告无门的悲惨命运。

 

图片


(四)怀古咏史诗


这类诗多叙述登临凭吊之事,描写所见所闻所想,常常运用今昔对比、用典、借古讽(伤)今手法,表达出:


物是人非的惆怅,盛衰无常的感慨;


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奢侈淫逸;


借对古人的不幸遭遇的同情,感慨身世,抒发自己渴望建功立业或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感伤;


借古讽今,忧国伤时,劝谏批评当今统治者。


鉴赏训练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蜀先主庙》

刘禹锡

天下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

得相能开国,生儿不象贤。

凄凉蜀故妓,来舞魏宫前。

 

1、“蜀先主”是指三国时期的刘备,“天下”二字既表明了刘备志在天下的气魄,也指出他威摄天下的功业。“千秋尚凛然”渲染、突出了刘备的______,也表达了作者对刘备的_________之情。


2、“得相”句中指刘备得到______的辅助,开创了大业。“生儿”句是指由于儿子刘禅___________,葬送了基业。


3、联系注释思考,作者在尾联使用的典故有什么含义?


4、全诗先写蜀之盛,后写蜀之衰,在鲜明的对比中总结了什么历史教训?

 

解析

1、英雄气概;仰慕、崇敬


2、诸葛亮;不能效法先人的贤德(或答“不象贤”亦可)


3、写刘禅不惜祖业,只求享乐而毫无廉耻,进一步揭示蜀国败亡的原因。


4、人才得失是大业成败的关键,善于择相使刘备开创大业,短于教子却葬送了基业。

 

(五)思乡怀人诗


古人或久宦在外,或长期流离漂泊,或久戍边关,总会引起浓浓的思乡怀人之情,所以这类诗文就特别多。或写羁旅之思(自己旅途中孤单寂寞的愁苦,内心的凄凉),或写思念亲友,或写征人思乡,或写闺中怀人。写作上或触景伤情,或感时生情(中秋望月、重阳登高、伤春悲秋、日暮)

 

思乡诗情感表现及其寄托方式:

物象:月、雁、杜鹃(又叫子规、杜宇、布谷鸟)鹧鸪、柳、笛等。


时空:黄昏、春秋、年关、佳节、乡人乡音乡景、梦等。


鉴赏训练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望江南·超然台》

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针。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时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趋年华。

 

从词中的“咨嗟”、“休对”、“且将”这些词语看,你认为作者在词中要表现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

 

解析

登超然台望见的景色,引起了作者的乡思,但他无法回家,因此只能在酒醒之后苦涩地“咨嗟”不已,无奈地说:“休对”老朋友说什么乡思之愁,“且将”心火煮新茶聊以自慰吧!因此题中所列的“咨嗟”、“休对”、“且将”都是直抒胸臆的词,表达了了作者无奈、苦涩的心情。

 

(六)送别诗


古代由于交通不便,通讯极不发达,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故古人特别看重离别。离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有时还要吟诗话别,因此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一个永恒的主题。

 

特点:

1.形式标志:标题中有“送”或“别”等字眼;

 

2.常见意象:时间(傍晚、月夜);地点(长亭、渡口、古道、南浦等);意象(柳树、芳草、瘦马、晚风、浊酒、笛声、远山等)

 

3.基本主题:

依依不舍的留念;情深意长的勉励;坦陈心志的告白;别后情境的想象、担忧与对友人的思念。

 

4.感情色彩:

恋与不舍——低沉哀婉,伤感惆怅;

安慰与祝愿——旷达刚健,乐观向上。

 

5.常用手法:借景抒情、对比衬托、虚实结合、修辞

 

从风格上来看,送别诗分为两类:伤感型和豪迈型。

 

常见情感:

大多数写离别的依恋、悲伤或分手之后的孤寂、凄凉、沉重、落寞。如杜牧的“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李商隐的“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有豁然开朗、意气风发的,重在劝勉、鼓励、安慰。如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高适的“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有一部分是“惜而不伤”的,虽充满依依惜别之情,但并不悲伤,反而透露出一种诗情画意,充满友情的深情。或通过别后情境的想象表达对友人的思念、关切、担忧、祝福、嘱托。如王维的“渭城朝雨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鉴赏训练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人归东》

温庭筠

荒戍落黄叶,浩然离故关。

高风汉阳渡,初日郢门山。

江上几人在,天涯孤棹还。

何当重见日,尊酒慰离颜。

 

清朝有位文学批评家称这首诗的首联“起调最高”;其意思是,起笔便显露了不凡的格调。请参考这一评价,写出你对首联(“荒戍落黄叶,浩然离故关”)的理解和评价。

 

解析

送友人东归,但见荒废的古堡,凋零的黄叶。这本是充满别愁离绪的场景。殊料,友人心志高远,既不悲秋也不伤离别,于是诗人便以“浩然离故关”奏响了昂扬的主旋律。起笔写深秋送别,却意气洋洋,确实格调不凡,正所谓“起调最高”。

 

(七)闺怨诗


古来闺怨诗词非常多,多以弃妇、思妇为主要描写对象,以伤春怀人为主题,剖析女子们在特定社会情态、生活遭遇下或悲悼、或悔恨、或失落、或惆怅的复杂心理状态。

 

1、表现闺中女子的后悔、怨恨。青年士子为了博取功名利禄、荣华富贵而远离妻室,使得妻子在无尽的等待与无边的愁闷中生出怨恨之情。

 

2、表现对游子的思念。丈夫在外出征或在外谋取功名,闺中的妻子自然是日思夜想。

 

3、表现对丈夫的关切、牵挂。唐代王驾之妻陈玉兰的《寄夫》:“夫戍边关妾在吴,西风吹妾妾忧夫。一行书信千行泪,寒到君边衣到无?”写的是一位女子不顾西风吹在自己身上的寒冷,却对丈夫体贴入微,嘘寒问暖,十分生动地写出了少妇的焦虑。

 

4、表现闺中人的寂寞、冷清。这类诗犹以表现宫女的寂寞之情的最为突出。古代的最高统治者为了满足自己的淫欲和役使的需要,把民间大批的美貌女子掳人宫中。这些宫女在深宫里被高墙深院锁着,一呆就是一辈子;除非特殊的原因可以被放出宫,不然就只能老死于这寂寞冷清的皇宫里。一些宫女进宫后,连皇上的面也没见过。她们的痛苦、怨怼可以想见。


鉴赏训练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征人怨》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1、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2、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

 

解析

“岁岁、朝朝”表达了对戍边生活的不满。


1、诗句中有金河、玉关、青冢、黄河、黑山等边塞地名,写了征人的戍边生活。


2、怨年年岁岁频繁调动,怨时时刻刻练兵备战,怨气候酷寒,怨景色单调。


附:

高考鉴赏答题技巧一览表

↓↓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图片
图片
图片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教育

<< 46 47 48 49 50 >> 

公众号 • 好课堂

  • 好课堂微信号 : zhongguohaoketang
  • 要想好成绩,尽在好课堂!好课堂数字出版中心,隶属天成教育集团。专注打造学生学习、老师备课的全能平台。提供海量精品课程,帮助学生快速提高成绩;深度开发碎片化备课资源,助力老师高效备课。让学生快乐学习,让老师轻松备课,更多精彩,敬请体验好课堂
  • 手机微信扫描上方二维码进行订阅
Flag Cou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