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这两字,怎么就封杀不了
- 来源:独立鱼电影
原因很简单,它聚焦的是当下中国家庭都得面对的两个字:信奉「人生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家长们,在孩子小学阶段就开始了鸡血教育。不断为孩子安排课程,让孩子像永动机一般不停歇地学习。每当被加码的课程压到喘不过气来,子悠就不停的抠手指。就算学校再怎么强调,不要剥夺孩子休息和娱乐的权利。但一到活动时间,还是有大量家长来把孩子接走,去辅导班上课。他们对待孩子欢欢,奉行的一直是快乐教育,快乐童年。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这已经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家庭关系。南俪夫妻,几乎是只存在于虚拟作品中,模范般的家长。在所有的同学都疯狂加课辅导的情况下,没有参与辅导的欢欢成绩自然排到了倒数。班里原本跟她关系不错的同学们,开始嘲笑她是个笨蛋。他们还在小小的年纪,就开始在心中给大家分出三六九等,拿着有色眼镜去评判别人了。无奈之下,他们也只好把孩子送去辅导班,被迫加入了教育内卷的大军。超纲学习,奥数竞赛都是基本操作;提前学习高年级内容,也是人人必备。那我在孩子不会说话的时候就找好英语家教,从头打造语感。一个剧场里,大家原本都坐着看演出,突然前排有人站起来了,逼的大家不得不也站起来。在里面的所见所闻,简直是一部魔幻现实主义的恐怖片。从早上六点半到晚上八点半,孩子所有时间都被安排得满满当当。一个上小学的孩子,需要同时学围棋、珠心算、古诗、网球。编程课更是早早的安排上,甚至有「小学五年级才学是不是太晚了」的担忧。家长们竞相晒出自己的鸡娃计划,洗澡、吃饭等项目严格规定时间。所有的孩子都被贴上了标签,仿佛没有感情的提线木偶。家长视早恋如洪水猛兽这么多年,怎么突然之间转了性,开始鼓励了?原来口号的主题是,「提前过滤筛选,锁定阶层合适的亲家」。在孩子学还没上的年龄,家长就已经在研究,给TA找什么样的伴侣才可以提升阶级了。在这些家长眼中的孩子,到底是鲜活的生命,还是人形工具?「我都是为了你好」「父母这辈子就指望你了」等PUA式道德绑架,填满了孩子的思维。鱼叔实在不敢想象,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的孩子,需要背负多大的心理阴影。几乎所有关于教育的可怕词汇,都在这里交映生辉,映照出一片畸形的光怪陆离。或许很多人觉得,是高考造成了这一切,是教育内卷的罪魁祸首。不管鸡娃大军每天再怎么焦虑到辗转反侧,那也是在有条件的前提下。在教育资源倾斜如此严重的情况下,那些贫困山区、落后农村的孩子,出路又在哪里?能供米桃正常上学就已经很不容易,实在没有能力再给她提供额外的条件。有的孩子在父母的压榨下毫无喘息空间,而有的孩子却看着自己稀少的资源望而兴叹。一位中科院博士意外走红,他在论文致谢部分,声情并茂地描述了自己艰辛的求学生涯,让人敬佩不已。这样的寒门贵子,在成功的道路上到底遭遇了多少困境。北京上海的中产父母,正在操心孩子周末的马术课到底让谁去陪着上的时候。落后山区的父母考虑的,是孩子下个学期的费用凑齐了没有。高考,就是他们走出大山最后的希望,是这不公平的世界里通往上层的一个微小缺口。要鱼叔说的话,这个答案可能并不动听,甚至十分刺耳:在这个逻辑下,不能改变命运的教育,就一定不是好教育。人首先要生存,要生活,要占有更多的资源,来过更好的生活。已经占有80%资源特权阶层,想把剩下的20%也拿到手。中间阶层一边想锁死既得利益,一边想向上和向下取得更多。底层则在日复一日的摸爬滚打中,拼命寻找一个逆袭的机会。剧院中越来越多的人站了起来,有的站在椅子上,有的干脆开始爬梯子。当大家都想依靠努力学习来改变命运的时候,这条路上的门槛也就越来越高了。资质在平均值上下的大家,终于一同被封在了天花板内。只有那些天才中的天才,才有资本从内卷大军中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