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客微文大全00ke.net

  • 干货|高考政治常考易错易混归纳-附加电子版(生活与哲学)
  • 来源:思政好教师

图片


打印方式在文章结尾

高考政治常考易错易混归纳

(生活与哲学)


1.哲学的含义

考场陷阱

(2016·江苏卷·25)②哲学是“科学之科学”

纠正: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认为哲学是凌驾于具体科学之上的“科学之科学”是错误的。

易错提醒 

①哲学是关于世界的本质和一般规律的学说,是对整个世界以及人和世界关系的总体性反映和把握,因此,它对一切具体科学和实践活动有普遍指导作用。

②方法论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普遍的根本方法。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③哲学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具体科学为哲学的产生提供实证知识和基础。哲学从具体科学中概括出一般结论。哲学与具体科学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


2.意识的本质

考场陷阱

(2016·课标卷Ⅱ·22)②把对战争规律的真理性认识作为军事行动的出发点

纠正:行动的出发点是实际情况而不是认识。

(2016·课标卷Ⅲ·23)①意识内容的变化本质上是人的反映方式的变化

纠正:意识内容的变化本质上是作为反映对象的客观存在的变化,而不是反映方式的变化。

③有什么样的意识内容就有什么样的反映对象

纠正:从本质上说,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意识的内容来源于客观存在。因此有什么样的被反映对象就有什么样的意识内容。

易错提醒

①从意识的起源看,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从意识产生的生理基础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从意识的内容看,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②意识有正确与错误之分,正确的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如实反映,错误的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歪曲反映。

③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这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3.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

考场陷阱

(2016·课标卷Ⅱ·22)④认识到红军将士的主观能动性在战争中起决定性作用

纠正:主观能动性(属于意识的范畴)的作用无论怎么大都不可能起决定性作用。

(2016·课标卷Ⅱ·23)①老马的识途功能的客观实在性取决于人的发现

纠正:客观实在性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2016·海南卷·21)①改造自然实践的成功取决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纠正:改造自然实践的成功最主要的原因是在遵循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2016·北京卷·27)③“量化评估”创造了新的规律,督促我有条不紊地完成任务

纠正:规律是客观的,人不能创造规律。

易错提醒

①一方面,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掌握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另一方面,尊重客观规律是充分、有效地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②我们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③既要反对片面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否认规律的客观性、盲目蛮干的做法;又要反对片面夸大规律的客观性,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倾向。


4.实践和认识

考场陷阱

(2016·课标卷Ⅰ·20)①脑力劳动者的认识活动越来越具有直接现实性

纠正:只有实践活动才具有直接现实性。

(2016·课标卷Ⅱ·23)④老马之“智”与人之“智”归根到底都源于实践

纠正:实践是人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没有人就不会有实践活动。

(2016·浙江卷·28)D.一个人只有亲身实践才能获得正确认识

纠正:人们既可以通过亲身实践获得正确认识,也可以通过学习获得正确认识。

(2015·四川卷·9)②体现了创造性思维能检验和发展真理

纠正: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要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2015·山东卷·34)C.先知后行重在知

纠正: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

(2015·广东卷·35)C.着眼于全局的认识就是真理性认识

纠正:着眼于全局有助于我们获得真理性认识,但着眼于全局的认识并不一定是真理性认识,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易错提醒

①实践是人类特有的活动,实践是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

②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强调的是认识在实践的基础上“从无到有”;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强调的是认识在实践的基础上“由浅入深”,强调认识的动态发展是由实践推动的;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强调认识要回到实践中去,服务于实践。


5.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

考场陷阱

(2016·海南卷·21)③人与自然的矛盾来源于人对自然认识的局限性

纠正:人与自然的矛盾来源于客观事物自身,不是来自于人的主观认识。

(2015·北京卷·24)④(人们)在实践中获得了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完整认识

纠正: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人们对自然的认识总要受到具体实践水平的限制,总要受到不同的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生理素质等条件的限制,认识是不断深化和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2015·福建卷·35)②对事物的认识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

纠正:认识具有上升性,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易错提醒

①认识具有反复性,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客观事物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

②认识具有无限性,认识的对象是无限变化着的物质世界,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③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6.真理考场陷阱

(2016·课标卷Ⅰ·20)④得到不同认识主体认同的知识才具有真理性

纠正: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2016·海南卷·22)②失败与成功相互渗透和转化,没有明确的界限

纠正:成功和失败是有严格界限的,是成功还是失败可以通过实践来检验。

(2016·江苏卷·28)④真理的内容和形式具有客观性

纠正: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易错提醒

①从内容上看,任何真理都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包含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对同一个确定对象只能有一个真理性认识。

②真理与谬误既对立又统一。首先,就一定范围,一定客观对象来说,真理与谬误有本质区别。其次,真理与谬误相比较而存在,没有谬误也就无所谓真理。再次,真理的发展也是通过与谬误的斗争来实现的。最后,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③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7.联系的特点

考场陷阱

(2016·海南卷·20)①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只有人力才能改变

纠正:联系是客观的,人可以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联系,建立新的联系,但不能改变客观联系。

(2015·浙江卷·29)②任何事物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

纠正:联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并不是任何事物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世界上的两个事物有无联系还要看是否具备联系的具体条件。

(2015·山东卷·34)A.联系是普遍的和无条件的

纠正:联系是普遍的,但也是有条件的。

(2015·海南卷·22)①事物的联系是多变的,稳定的联系不存在

纠正: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是普遍存在的,世界上不存在没有规律的运动,因此稳定的联系是存在的。

②人能够改变人为事物的联系,但不能建立人为事物的新联系

纠正:联系是客观的,人为事物的联系和自在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但这并不意味着人们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易错提醒

①联系是客观的。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无论是自在事物的联系,还是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都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②我们既要承认联系的客观性,不能把主观臆造的联系强加给事物,又要看到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③把握联系的条件性,我们要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8.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考场陷阱

(2016·海南卷·19)④整体与部分在事物存在和发展中的地位同等重要

纠正:整体和部分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地位、作用和功能各不相同。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

(2016·浙江卷·27)④着眼于事物的要素进行系统优化

纠正:着眼于事物的整体进行系统优化。

(2015·四川卷·7)③事物的整体功能总是大于部分功能之和思想是生命的奴隶,生命是时间的弄人。

纠正:事物的整体功能并不总是大于部分功能之和,只有当各部分以合理、有序、优化的结构构成整体时,整体功能才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易错提醒

①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所以我们要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正因为部分能够影响整体,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所以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

②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但系统具有整体性、有序性、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的基本特征。

③常见的标志性词语:顾全大局、集体意识、全局观念、事关全局、地方保护、地方与中央、结构调整、系统工程等。


9.发展的实质

考场陷阱

(2015·浙江卷·30)②发展的实质是新出现的事物战胜旧事物

纠正: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而不是新出现的事物战胜旧事物。

(2015·广东卷·34)④以新形式出现的事物,有远大发展前景

纠正:新事物并不等于以新形式出现的事物,新事物有远大发展前景,以新形式出现的事物并不一定有远大发展前景。

易错提醒

①判断一个事物究竟是新事物还是旧事物,不是看事物形式的新旧,不是看事物出现时间的先后,也不是看力量的强弱,而是看其是否同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相符合。

②运动、变化与发展的关系:发展是一种运动、变化,但运动、变化不一定是发展,只有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变化才是发展。


10.量变与质变

考场陷阱

(2016·江苏卷·33)④量变引起质变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纠正: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的状态,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

(2015·广东卷·34)②质变是由事物的内部结构变化引起的

纠正:质变并不都是由事物的内部结构变化引起的,事物数量的增减也可能引起质变。

易错提醒

①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②事物的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才会引起质变,要保持事物的性质稳定,就要坚持适度原则;事物数量的增减和结构的变化都会引起质变。

③质变不一定是发展,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它有两种方向,既可以是上升的、前进的,也可以是下降的、倒退的,只有上升的、前进的质变才是发展。

④量变引起质变还包括倒退性的变化,因此要防止事物向坏的方向发展。


1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考场陷阱

(2016·课标卷Ⅲ·20)③认识矛盾的特殊性就能把握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

纠正: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这个关系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

(2016·江苏卷·30)④矛盾的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

纠正: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

易错提醒

①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

②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不同的场合可以互相转化。要从实际出发,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共性与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12.创新意识 

考场陷阱

(2016·课标卷Ⅱ·21)③科技创新以思想观念的创新为先导

纠正: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变革的先导。思想观念的创新对推动科技创新非常重要,但不能夸大其作用。

④科技创新总是通过吸收、改造传统技术而实现

纠正:科技创新固然离不开传统技术的土壤,但科技创新是通过辩证否定来实现的。科技创新不仅要去改造传统技术,还要去吸收一些新的技术,加入新的元素。

易错提醒

①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是实现新事物产生和促使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

②辩证的否定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克服旧事物中过时的、消极的内容,保留旧事物中积极合理的因素,其实质是“扬弃”。

③创新更新了人们的生产工具,促进了生产技术的进步,提高了劳动者的素质,开辟了更广阔的劳动对象,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④创新推动人类思维方式的变革。人类文化的发展是通过创新来实现的。


13.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考场陷阱

(2016·课标卷Ⅰ·22)①劳动关系是生产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决定着生产关系的性质

纠正:劳动关系是生产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着生产关系的性质。

(2016·课标卷Ⅲ·20)④人民群众的意愿是衡量社会发展道路正确与否的根本

纠正:意愿是意识范畴,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是衡量社会发展道路正确与否的根本标准。

(2016·北京卷·28)D.人的意志不断推动社会发展

纠正: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推动社会发展。

(2016·江苏卷·31)D.改革的目的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纠正:改革的性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易错提醒

①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人们在生产活动中形成的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面貌,生产方式的变革决定着社会形态的更替。

②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14.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考场陷阱

(2016·天津卷·9)A.价值观对人的成长有促进作用

纠正:价值观有正确和错误之分,只有正确的价值观才对人的成长有促进作用。

易错提醒

①价值观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价值观影响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影响人们的行为选择。

②正确的、科学的价值观能够引领人们迈向光明而美好的人生道路,错误的、消极的价值观则会把人引向歧途。


15.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考场陷阱

(2016·海南卷·18)②价值观是衡量价值判断正确与否的尺度

纠正:是否符合事物发展规律,是否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衡量价值判断正确与否的尺度。

(2016·浙江卷·30)④人的各种价值判断是在价值选择的基础上形成的

纠正:价值选择是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形成的。

易错提醒

①价值判断是价值选择的基础,价值选择是价值判断的体现。②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必须坚持真理,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


16.人生价值及人生价值的实现

考场陷阱

(2016·上海卷·27)人生的社会价值是D.社会对于个人的尊重和满足

纠正: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是人生自我价值的体现,不是社会价值的体现。

(2016·天津卷·9)C.满足他人需要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

纠正: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2016·北京卷·28)A.人生价值的大小通常来自于个人体验

纠正:人生价值的实现有客观的评价标准,它的大小不能由主观体验来决定。B.生命的意义在于社会对个体的肯定纠正:生命的意义主要在于个人对社会的贡献,社会对个体的肯定只是生命意义中的次要部分。

易错提醒

①评价一个人的价值,主要是看他的贡献。

②人生价值是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社会价值的实现是实现自我价值的前提和基础,个人只有在社会中才能真正地实现自我价值。

③要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也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④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正确价值观的指引。

⑤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 


图片
扫码关注思政好教师
对话框回复“0485”即可领取所有资源
思政好教师
思政好教师
思政好教师必备账号,每天分享各类思政知识!
1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图片


教育

<< 31 32 33 34 35 >> 

公众号 • 我是好父母

Flag Cou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