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客微文大全00ke.net

  • 一个小学校长和钉钉程序员的故事:胜利钉是如何炼成的?
  •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图片

教育领域千军万马冲数字化、智慧化

但回过头来一看,真正最基础、最根本

最原始的应用很多都没有落地

图片


图片


在一天的大部分时间里,郭荣强和所有的中国小学校长一样,忙碌不停。他要管理杭州胜利小学两个校区的日常运营,处理学校的大小事务,抓党建、抓教学、抓文化建设、抓教师队伍……一样也不能少。


这所位于杭州市上城区的小学是杭城的名校,新校区的学区房单价10万起跳。学校的历史甚至可以追溯到公元1599年。“ 大学士王国维是我们的纯正校友”,郭荣强总是这样跟孩子们说。


但在过去的8个多月里,每周都会有一段时间,校长郭荣强会化身为另一种身份。


在这所明亮干净的校园里,你可能遇到这样的一幕:一群教师和一群工程师一起坐在学校的食堂里、阅读区、阶梯教室,或者是某个角落,拼起来的桌子上,画满流程图的纸片纷飞——俨然一副互联网公司 “作战室”景象。


校长郭荣强站在中间,有时让大家安静,把场景过一下;有时又会直接批评设计者:你这根本不是老师们想要先看到的!界面太不友好!有时还会直接否决一个设计,质问某个页面没有意义,或是某个功能为什么要藏的这么深?


在这些时候,小学校长郭荣强变成了“产品经理”郭荣强。


他带着大家热烈讨论的是一款叫做“胜利钉”的校园数字化工作台。与那些采购来的或者直接使用现成软件的产品不同,它的每个功能都是按照胜利小学的需求基于钉钉底座来定制的,因此处处体现着郭荣强的思路和胜利小学的特质。


与最近几年流行的教育数字化浪潮里动辄高大上的“人工智能进教室”不同,胜利钉的应用看起来都很简单,它解决的都是教学里最接地气的需求:

老师们受够了费劲从抽屉纸堆里寻找某一个证书或者文件,胜利钉就把教师档案系统做为最优先开发的应用,让老师们可以很快检索到自己的电子版文档证书;


每到学期开始,给全校排课表需要一台计算机连续跑一周。于是“胜利钉”开发了排调课应用,缩短了排课时间也方便了老师之间的调课;


家长总是担心学生在校园用餐的情况,胜利小学开发了一个菜谱功能,每天拍摄午餐的实景照片上传到平台上,让家长实时了解孩子到底午饭吃了什么。家长还可以自主报名参加就餐体验,把体验的感受也上传在平台中,供所有家长查看。

郭荣强说话中气很足,语言简练直接。在4月22日,胜利小学422年校庆的一场发布会上,他一身西装,手持iPad站在学校小礼堂的讲台上,熟练的用大屏幕向台下的同行们演示着胜利钉的各种功能。有那么几个瞬间,人们仿佛置身一场互联网产品发布会上。


图片

郭荣强在介绍胜利钉工作台


“我把胜利钉的开发形容为草根生长。”郭荣强说。大学毕业于数学专业的他,在工作后成为了计算机老师,后来又长期在学校行政岗位和教育局机关做文字工作。2019年夏天,在成为这所400多年历史的学校校长后,他开始对学校进行数字化的改造。但过程中发现,现有的方案都太过“高大上”了。


“比如教室AI助手给你用,用着用着又不用了。比如以前电子产品进课堂的潮流,用着用着也不用了。很多应用推上来,说得天花乱坠,但用起来一年,销声匿迹了,这种情况是大规模存在的。”


郭荣强发现,反而那些近在眼前,每天让老师和家长“挠头”的事情,没有数字化的解决方案。而现成的解决方案,往往是校长想做、局长想做,但老师和家长不想做。他想要改变这样的情况。


郭荣强为此尝试过不少平台,在成为胜利小学校长不久,他就开始做了一系列数字化的尝试,由于疫情的因素,这些合作也进展的很快。但使用了一段时间后,他开始觉得这些方案好像都差了那么一点。


钉钉教育行业总监卢涛还记得最初跟郭荣强交流的场景。他第一次去拜访郭荣强,特意提早到了一会儿,先自己在胜利小学逛了一下。


见面后,郭荣强对他做了一个比喻,他形容在学校数字化方面,小学像是一个小渔村,而大互联网公司像一艘艘万吨巨轮,在渔村里能看见巨轮驶过,但无法靠岸。


卢涛听了后跟郭荣强说,“我们誓要把巨轮开进小渔村!”


钉钉和胜利小学的合作在那之后很快正式开始。


“郭校是那种选择了就会全力投入的,我们聊了感觉很对味儿。不像以前那样遥不可及,我们很接地气,他也很接地气。”卢涛说。双方都认为要从简单但真正有价值的地方入手。


“教育领域千军万马冲数字化、智慧化,冲着冲着,牺牲的不少,真正成功的案例不多,但回过头来一看,真正最基础、最根本、最原始的应用很多都没有落地。”郭荣强说。


他拿校园通知文件的搜索举例。“这么简单一个应用,就是找一个通知而已,很多学校是翻不出来的。人们到微信里去辛苦的爬楼,这种场景经常有,很多学校连最基础的信息化应用都未解决。”


他决定要做胜利钉就要从基础应用做起,由易到难。“从容易的应用开始。将我们最根本、最基础、最容易的事情先落地落实,扎好根,再逐步地往深度的应用推进去。”


他向钉钉团队提出,这些事情必须“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馈”。


“要想富先修路。”黄桂晶说。她是钉钉教育资深总监。“和郭校的沟通让我们坚定了钉钉要把数字化高速路搭起来,这样优秀的老师、优秀的教育内容、更好的硬件能力才能到达各个末端。而不会变成我有能力可是我拿不到。”


有了这样的共识后,第一个挑战到来:如何把郭荣强脑海里这些务实但细碎的场景应用,放到一个可实现且可拓展的架构里。为此钉钉的团队费了不少功夫。


“这就像装修一样,装修的过程一定要先做规划图,再出装修图,然后施工图。而胜利小学更像是通过施工图去反过来实现规划图的路径。”卢涛说。


让他们惊喜的是,郭荣强可以很清楚地描述出他的需求。


“我在读大学的时候想去搞程序员,自学编程,考了初级程序员考试。工作后开始做学校的文字工作,数学思维的逻辑让我的思路比较清晰,程序设计的体验又会去思考流程的实现,文字表达基础又具有了一定的概括能力,可能是这么几个因素综合促成对教育信息化从理解到表达到实现,有自己的一点优势。”郭荣强说。


罗成是钉钉团队对接胜利小学最多的人之一,他发现郭荣强经常可以引用很多计算机术语来和他们沟通。


做教师档案管理系统时候,一个钉钉的程序员说拿企业应用的模板能够通用。郭荣强当面就质疑:你这个应用的字段好像不太符合学校的需求吧?我希望能更多可视化的实现。一个小学校长开会飙计算机“黑话”,让钉钉的工程师们觉得沟通无障碍。


这种对味儿是相互的。郭荣强也认为钉钉团队能听得懂他的需求。


“在技术领域,他们缺少的是行业专家。在行业领域,我们缺少的是技术能力。这是现实情况。学校不像企业有自己专门的技术力量,学校要倚重于提供服务的平台,而钉钉的服务能力特别好,他能听懂我的需求,这很重要。而且听懂以后还要能够有马上实现出来的服务能力。”郭荣强说。


前期的合作阶段,钉钉的团队几乎就驻扎在了学校。这也让技术背景的年轻人开始明白教育行业的许多思考方式,和每个看似简单的应用背后的教育理念。


“我们当时没有想到每日菜谱应用会这么受欢迎,”罗成回忆。“很多学校是没有这个能力的,郭校长提出要求是不要拍花哨的图片,而是每日午餐实际的样子。”


不是所有校长都能想到做一个这样的应用,它代表着胜利小学想要跟家长传达的信息。他希望让家长减少些对孩子学习之外的焦虑。“通过技术的应用能力其实渗透的是实事求是的品质,以及信息要双重对称。这是教育的思想,也是我们产品的能力。”罗成说。


让“用户”真的爱用


郭荣强和胜利小学的教育理念藏在每个简单的应用后面。


胜利小学校区的教学楼干净明亮,每个教室门外有学生自己喜欢的主题造型。与许多学校一样,门旁也有一个电子屏,但显示的内容却并不相同。


图片

胜利小学每间教室门口的电子班牌与钉钉班级圈打通


这块屏幕上的很多信息都是动态的。其中最有意思的是班级圈——家长们在放假期间给孩子们拍的照片,发到钉钉班级圈后,可以与这块“电子班牌”实时同步,这样同学们可以知道彼此在假期里去了哪里玩,做了什么。黄桂晶认为,这虽然看起来很简单,但却无意间打通了校园和家庭教育的边界,是场景化思考的体现。班级圈也成了老师家长用的最多的应用之一。


这样的效果,倒是符合郭荣强的预期。


“开发这些应用,最核心的一个问题是解决用户想用,也就是老师们觉得好用的问题。”郭荣强说。他提出“3秒3步”——即从口袋里拿出手机、打开钉钉、找到所需要的应用,必须在3秒3步内完成。


胜利钉给老师和家长减轻着负担,逐渐地更多的需求也转移到了胜利钉上来完成。比如更加复杂的听评课功能。


郭荣强认为,如果一上来就让老师使用新的听评课模式,那一定会遇到抵触。但随着很多基本任务已经在胜利钉上完成,老师们会更快接受这个转变。而且,听评课开发的新功能,让老师们可以通过拍照和写记录来更高效的记录自己的思考。年轻老师也可以看到资深老师是怎么分析一节课的,并从中学习。


“他把教育几乎所有的高频应用场景都已经自己跑了一遍,所以他清楚老师要什么。”罗成说。这是解决“用户想用”的第一步。同时,想让老师真的愿意用,产品的能力也必须跟上。


胜利小学之前也想要搭建听评课的系统,但当时需要三个月到半年时间。如今胜利钉上的听评课应用,是通过钉钉原生的低代码工具宜搭搭建起来的,前后不到两个星期时间。


钉钉还使用了类似“贴身服务”的方式,来及时处理老师们的反馈。


“老师听评课过程中需要拍图片,但有老师发现有时候拍下来图片是倒着的。他们提出来后,我们两天就给改过来了。”罗成说。“这就是低代码的应用搭建的优势,可以快速响应老师的需求,所以老师们就更愿意用了。”


图片


如今胜利钉已经集成了30多款应用,因为这些易用、好用、老师家长爱用的应用,胜利小学成了钉钉上全国20多万所学校组织中活跃度排名前列的学校之一。


草根生长,终成丛林


虽然仅仅上线使用几个月,但胜利钉已经开始在杭州的小学校长圈子里被广泛讨论。


卢涛认为,胜利钉不只是一个个案,它其实是找到了一种教育数字化的路径,它代表着一种状态。


“每个人对胜利钉的理解不一样。我认为胜利钉代表一种状态,就是今天中国所有中小学老师对于信息化的诉求这个状态。每一所学校都应该有一个属于它自己的胜利钉。”


而钉钉的低代码能力,也让像胜利钉积累的优秀经验可以更好地复制。罗成表示,他们现在不仅是帮胜利小学进行搭建,也会教他们怎么自行搭建。“不要低估老师们的学习能力。”


如今胜利钉也已经进入到下一个阶段。


在快速开发了仅仅八个月后,郭荣强在校庆日活动上正式发布了胜利钉平台。他和钉钉团队最初比喻的“航母开进小渔村”,也初步有了样子。


黄桂晶认为,钉钉本质上是在提供可能性。而郭荣强也开始看到“路”修好后,滚动的数据带来的新的可能。


他在校庆日纪念活动的演讲上分享了一个有趣的例子:


“我们有一个报修的基础应用,老师通过胜利钉进行报修。这个报修似乎在操作上没有传统的打一个电话快,但当一个大规模学校的数据集体汇总,到总务主任这里进行集中指派时效率就大大提高了。”郭荣强说。


“除此之外,数据背后还有重要的管理意义。比如A班一个学期修了30次凳子,而B班只有2次。那么我们是否可以反馈,A班的日常行为习惯管理需要加强,因为孩子坐着可能经常在摇凳子。而数据背后的意义就产生了。”


郭荣强认为,这终将孕育更多强大的数字化能力。


“很多学校在提教育大脑、学校大脑,但真正的过程应该是在这些应用的生长过程中,数据积累起来,自然而然就成为一个大脑。”


这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但至少胜利钉的根如今已经扎的很牢。“草根生长,最终生长为丛林。”郭荣强说。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刊立场。


推荐阅读
屡屡过亿,史上最高捐赠刷屏,985高校把钱花哪儿了

图片

图片

教育

<< 31 32 33 34 35 >> 

公众号 • 中国新闻周刊

  • 中国新闻周刊微信号 : chinanewsweekly
  • 这里是《中国新闻周刊》掌门周刊君,影响有影响力的你。和我一起拨开迷雾,追寻真相,守望时代。
  • 手机微信扫描上方二维码进行订阅
Flag Cou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