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制对资本市场带来哪些影响?这场研讨会给出答案
  • 来源:e资本

近日,由证券时报社主办的第二届“最受上市公司尊敬的投行评选”专家评审会暨研讨会在深圳召开,来自中国证券业协会、深交所、部分地方金融局或上市工作指导中心的主要负责人以及国际知名券商投行负责人共10位评委参会。会上,与会专家评委就新《证券法》及注册制的推出对资本市场发展带来的深远影响等市场关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来源:证券时报近日,由证券时报社主办的第二届“最受上市公司尊敬的投行评选”专家评审会暨研讨会在深圳召开,来自中国证券业协会、深交所、部分地方金融局或上市工作指导中心的主要负责人以及国际知名券商投行负责人共10位评委参会。各评委对入围投资银行、投资银行项目团队、投资银行家、保荐代表人名单进行了严格评审。会上,与会专家评委就新《证券法》及注册制的推出对资本市场发展带来的深远影响,对券商投行市场格局和业务模式导致的深刻变革,对各地金融管理局工作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以及如何推动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等市场关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今日,《证券时报》推出专题版呈现与会专家的精彩观点,以飨读者。
注册制全面推广将激发资本市场活力中国证券业协会信息传导部主任曹永强2020年3月1日新修订的《证券法》正式实施,明确了全面推行注册制,此次修订对发行注册制做出了比较系统的规定,对中国资本市场而言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注册制改革是我国资本市场一项系统性、基础性制度变革。注册制的运行逻辑是让发行人在符合基本发行条件的基础上,以投资者需求为导向,真实准确完整地披露信息;投资者则根据发行人披露的信息审慎作出投资决策,形成合理价格,从而更有效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全面推行注册制是我国“简政放权”的改革思路在资本市场运用的最新成果,政府将选择权更多地交给市场,而更加强调信息披露的质量和提高市场透明度,有效平衡了政府职能和市场效率,在合理运用监管的同时充分尊重市场规律,必将进一步激发资本市场活力,有利于打造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注册制将促进证券公司投行业务转型升级。注册制设定了更为灵活的上市条件,也加快了企业发行上市的效率,为成长性企业提供了更加完善的融资环境,为市场引入了更多优质企业,将直接带来以下4方面明显变化。一是全面推行注册制后,新股发行更加市场化,公司IPO的节奏明显加快,直接利好证券公司投行业务。根据证券业协会发布的证券公司经营数据,2020年度证券承销与保荐业务净收入672.11亿元,较上年度增长39.26%。从投行项目数量和募集金额看,2020年共有399家企业完成首次公开发行,合计募集资金4726.49亿元,同比增长86.55%。二是回归本源,促进投行业务定价、保荐、承销三大能力的形成和提升。注册制带来的重大变化是发行定价的市场化,这对证券公司的发行定价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更加考验证券公司的定价与承销能力;跟投制度的存在也加强了证券公司和发行人的长期联系,证券公司、发行人和投资者的关系更加紧密。因此,在初期的承销保荐业务之后,后续并购重组、再融资、投资咨询和直投等全业务链投行服务将成为证券公司新的业务机会,满足客户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投融资需求。三是在投行业务不断增长的同时,证券公司及时跟进注册制变化进行组织结构调整。根据证券业协会专项调查数据,2020年约55%的证券公司开展投资银行业务的组织架构有变化,主要是业务组增减、内部层级调整等。组织设置方面,超过70%的证券公司按投行业务品种设置组织架构,通常分为股权融资和债券融资。约80%的证券公司在总部之外设有异地业务团队从事投资银行业务,异地团队多布局于北京、上海、深圳以及杭州、南京、广州、成都、武汉等城市。四是从投行业务从业人员数量变化情况看,注册制促进了投行从业人员数量增长和结构优化。根据证券业协会专项调查数据,2020年证券公司从事投资银行业务的总人数约2.78万人,增长约20%。从业人员分布上,从事股权融资业务的人员约1.56万人,增长约8%;从事债券融资业务人员约8400人,增长约20%;从事资本市场业务的人员约1600人,增长约15%;其他从业人员(如综合管理、质控督导、新三板及其他等)约3100人,增长约10%。提高上市公司的质量是注册制改革的重要目标。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是推动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有序推进的注册制改革正不断地吸引着优质企业进入资本市场,但是进一步提高我国上市企业的质量,仍需要监管部门、企业、中介机构和市场投资者等多方共同努力。首先,信息披露需要以投资者需求为导向,发行人和中介机构应该充分披露市场上投资者做出企业价值判断所必需的信息,保证信息披露真实、完整和准确。其次,注册制下原来核准制下的部分实质审核责任从监管机构逐渐向保荐机构等前移,保荐机构需要充分发挥资本市场“看门人”的职能,筛选出优质企业向监管机构推荐。最后,需要健全上市公司退出机制,完善退市标准,进一步拓宽多元化退出渠道,对存量上市公司进行优化,实现市场的优胜劣汰。全面推广注册制改革仍需各方力量协同努力。在制度层面注册制改革优化了企业上市环境,但目前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一是虽然注册制对发行人信息披露的要求有所提高,但是目前发行人信息披露的质量和有效性仍存在改进空间;二是推行注册制需要及时统筹完善各项制度,进一步明确各中介机构的职责,但受各种因素影响,中介机构之间仍存在责任不清晰的现象;三是注册制的核心理念是将企业估值与定价的权利交还给市场,但是目前中国股市的参与者中散户的比重较大,散户对信息甄别的能力较弱且比较容易受市场情绪影响,市场对企业价值判断做出理性判断的能力还存在不足;四是注册制下上市企业数量增速变快,若退市制度无法有效起到筛选及淘汰作用,将不利于整体提高中国上市公司的质量。注册制改革的关键,是建立有效的市场化约束机制,中介机构归位尽责、勤勉尽责、专业负责、忠实履责是核心环节。2020年8月中国证监会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证券业协会自律管理职责的意见》(证监发〔2020〕77号),从8个方面对加强协会自律管理职责提出指导意见。其中,在强化证券发行、承销、保荐业务自律管理方面,明确提出强化证券发行承销保荐业务自律管理,加强网下询价配售、保荐、承销业务自律规范,加强保荐承销机构执业行为规范。下一步,协会将发挥自律组织的共建、共治、共享平台作用,更加突出前瞻性引导、预防性规范作用,研究建立保荐机构执业质量评价机制,优化网下投资者自律管理工作,建立自律导向的市场化激励约束机制,督促中介机构提升专业水准、归位尽责,为注册制改革做出应有的贡献。

聚焦“质”“量”双升 五个方面力促上市公司发展陕西省金融局二级巡视员张春明陕西作为科教资源优势突出的大省,促进科教资源转化,孵化产业创新,带动产业转型升级是重要急迫的任务。科创板和创业板注册制的实施为陕西省抢抓机遇推进企业上市、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大的政策红利,极大丰富了科技创新企业的融资渠道,降低了企业上市的制度性成本。
陕西省地方金融监管局立足建机制、打基础、谋长远,牢牢把握注册制改革机遇期和窗口期,上线运行上市后备企业资源库信息管理系统,出台了《陕西省企业上市政务服务绿色通道机制工作规则》《陕西省后备企业管理服务办法(试行)》等文件,开展政策宣讲会、资本市场服务周、投融资路演、董秘培训、高管成长营等一系列培训宣传活动,为推动培育企业上市打下了良好基础。科创板注册制实施以来,科创板首批上市25家企业中有西部超导、铂力特2家陕西企业,目前累计在科创板上市或已过审待注册6家、待审核3家,在西部省区位居前列、西北地区第一;创业板注册制实施以来,杨凌美畅成为创业板注册制实施后首批上市企业,易点天下、中熔电气、荣信教育已过审待注册、待审核1家。科创板和创业板注册制的实施使陕西近两年新增上市企业数量实现新高,创历史最好水平,全省上市公司已达59家、已过审5家,促进了产业的转型升级,引领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奋力谱写陕西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贡献了“加速度”的力量。为提高地方上市公司质量,陕西省委省政府印发了《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实施意见》(简称《实施意见》)。《实施意见》聚焦“质”、“量”双升的总目标,明确了总体要求、支持优质企业上市融资、推动上市公司做优做强、纾解上市公司困难问题、强化工作保障等五个方面12条内容。陕西力争到2025年末上市公司新增家数、总股本、营业总收入实现“倍增”,证券化率等指标赶超全国平均水平。支持优质企业上市方面,意见强调发挥创投机构市场化发掘和培育企业的功能作用,大力发展天使投、风投、创投、产投,加快深化区域性股权市场改革创新。推动上市公司做优做强方面,意见强调引导支持上市公司发挥融资平台作用,支持上市公司市场化并购重组,重点提升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发展质量。纾解上市公司困难问题方面,意见明确稳妥化解股票质押风险、严禁资金占用和违规担保、防范退出潜在风险等方面的要求,安排组织开展自查自纠专项行动。意见还强化工作保障,明确完善工作机制、加强工作统筹、政策保障的具体任务,同时要求加强境内外市场、股票债券市场的工作统筹。《实施意见》出台后,陕西省地方金融监管局与陕西证监局联合召开贯彻落实《实施意见》座谈会,听取陕西上市公司协会和隆基股份、蓝晓科技等8家上市公司负责人的意见建议,督促上市公司把握政策红利,完善公司治理,提升信息披露质量,增强技术创新能力,推动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目前,陕西A股上市公司数量59家,总市值突破万亿元,虽然上市公司数量仅占全省企业数量的万分之十九,但利润总额占规上企业的22.94%,已经成为陕西实体经济的龙头,经济发展新动能的“转换器”。下一步,陕西省地方金融监管局将继续加强与上市公司协会、上市公司的沟通交流,深入调研,主动服务,切实解决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面临的各种难题,坚决抓好《实施意见》的贯彻落实,推动上市公司质量再上新的台阶。

改革经受市场检验 全市场注册制要坚定前行湖北省上市工作指导中心主任向勇近期,注册制出现的一些新情况引起了市场的热议。总的来看,相关制度安排经受住了市场的检验,市场运行保持平稳,市场活力进一步激发,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各方总体是满意的,改革是成功的,而且是必要的。“开弓没有回头箭”,市场预期的全市场注册制改革应该要坚定地走下去。
市场扩容,上市企业数量大幅增长,本就是注册制改革以及证券市场发展的问题中应有之义。“堰塞湖”迹象的再次出现,某种程度上是旧的投资思维和老的监管思维惯性所造成的。科创板,开始时担心门槛太高,符合条件的企业数量不够,因此,市场推广力度和行业包容度要大于监管与审核严苛度,随着创业板注册制的推行,紧跟落地一大批中小企业。科创企业看到了上市的希望,争相上市当然会成为新一轮的风口,但我们完全没有必要害怕增加了几百家企业排队上市。市场下跌、监管失措、怀疑注册制改革的方向、埋怨交易所审核放水、质疑中介机构钻空子等惯性思维模式带来的短暂逆反现象不足为惧,我们需要的是更沉稳、更自信、更坚定的改革举措,而不是否定注册制改革总体上取得成功的事实。当前受中美贸易摩擦、新冠疫情等多种不利因素影响,科创企业中小民营企业,尤其是制造业企业比以往任何时期都缺少资金,正嗷嗷待哺迫切需要直接融资的支持。注册制的市场化、法制化、透明化、可预期化的变革正好契合了这一需求。大幅扩容,让更多的实体企业更快速、更高效地获得发展资金并无不妥,况且现时市场上并非承受不了多几百家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反而是大量的资金无处可去,只能去抬高房地产。据科创板三月底的统计数据,累计上市246家,筹资金额3356.93亿元,总市值32040.57亿元,流通市值9262.08亿元,企业募集资金的算术平均值13.65亿元,中位数8.17亿元,无论从哪个指标看,都不会造成抽血效应,全部科创板企业合并起来的融资规模甚至难顶一家巨头企业。市场监管与调控要进一步提高自信度和前瞻性,做到胸有成竹。注册制改革虽然是摸着石头过河,没有可借鉴的经验,但是“堰塞湖”的现象是有前车之鉴的,并且是有前兆的,绝不是三两天就形成的。绝大多数企业的上市酝酿,筹备过程都需要二到三年的时间,有的甚至长达十年以上,股改、辅导、验收、申报、审核、注册等每个环节都可控制节奏。极不赞成在审核环节突然提高隐形门槛,严苛监管措施,强消“堰塞湖”。企业原本以为可以分享到制度改革的红利,可主宰、可预期自己的命运,突然的转向或刹车会严重挫伤企业的上市积极性,加大企业融资成本,降低市场对改革的信任度。中介机构的执业水平亟待提升,监管力度要进一步加强,责任进一步压实,但也要确立对中介机构的信任与尊重度的前提。我国证券市场起步晚,中介机构发展也较为滞后,尤其是注册制下的中介机构执业水平、执业质量、人员素质整体偏弱。原核准制之下,上市批文是稀缺资源,中介机构根本不用操心发行问题,当然也就无须做精准、专业的价值判断和价值推广,梳理好历史沿革,归置好财务报表,撰写好招股说明书,就等着发审委投票决定命运。这种体制下,很难历练出高端的投行精英,“包工头”项目体制在中介机构中盛行,三五个人就是一个团队,打一枪换一个地方,除几家头部机构有较为精细化、专业化的分工协作外,大部分机构都是同质化、小团队,各自为战。签字人跑项目,实习生做项目已见怪不怪。改变这一现状,首先是要坚定不移地把注册制改革进行下去,让市场去选择、去淘汰、去锻炼中介机构。其次是要进一步完善制度,加强监管,压实中介机构责任,如:不允许项目负责人、签字人脱离现场尽调工作和底稿撰写工作,一定规模的项目签字人至少要有三人以上等等。让高收益、高地位与高压力、高质量相匹配。再次是要加强培训和持续再教育,充分调动大学、交易所、证监会、行业协会的培训资源以及中介机构自身的传、帮、带机制,建立常态化的实务与理论知识更新体系,不断打造资本市场合格队伍。同时,也要从制度体系上构建对中介机构的信任,尊重原则。对于已经通过证监会资格认证的中介机构出具的报告、发表的意见,原则上应该认可,而不是质疑。“无厘头”的怀疑就要求中介机构和企业自证清白,开具各种免责证明文件的做法是内耗和制度不自信的表现。只有信任和尊重,才更能激发中介机构的自尊和自律,也只有信任和尊重,才能在中介机构犯错误、不尽责时给予其惩处而令其心服口服。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提高全市场效率,要成为注册制改革的重要目标。毫不讳言,我国企业上市成本在之前的相当长时间内都非常高,虽然表面上看起来中介机构费用低于境外市场,但是制度缺陷造成的规范成本、时间成本、隐形支出成本等让很多企业望而却步。监管部门“家长式”的审核模式,“有罪推定”的前置思维,消耗了大量的行政资源和行政效率,从而拉低了全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注册制改革就是要把企业的精力、中介机构的精力、审核部门的精力低效运转的部分解放出来。“刨祖坟”式的论证历史沿革,“我是我”、“我妈是我妈”式的证明材料,各级地方政府兜底文件,各类行政机关的合规证明等工作,不能再成为中介机构和企业的重大负担,企业要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生产经营、业绩提升、战略布局上,中介机构要把更多精力放在价值判断、资源优化配置、持续督导上来,证监会要把更多精力放在宣传教育、市场监管、法治化建设上来。

充当“啄木鸟” 督促中介机构勤勉尽责南通市金融局局长张乃华上市公司是资本市场的基石。随着去年3月1日新修订《证券法》的正式实施,科创板及创业板接连推行注册制,以及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的出台,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显得尤为重要和更为关键。在此背景下,南通金融局主动转变职能,探索从三个方面着手提高南通地区上市及拟上市公司质量。一是引导市场主体规范运作。南通金融局以规范性为推进企业上市挂牌的基础,通过宣传、走访、调研、座谈、培训等方式,引导企业家强化主体责任,树立规范化运营的理念,不断完善内控制度,提高信息披露质量和自身治理水平。近几年,南通针对上市及拟上市企业开展的各类培训、企业家座谈会上,都将引导企业规范运作作为重要内容。二是全面督促各类中介机构勤勉尽责。随着我国资本市场不断改革和发展,证券发行注册制的全面推行、分步实施,中介机构的作用愈发凸显。优质的上市资源需要证券公司等投资银行类金融机构筛选、保荐、承销,复杂专业的市场信息需要律师、会计师出具意见。中介机构的归位尽责是市场健康发展的保障,也是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的宗旨所在。但目前市场上,中介机构本身良莠不齐,或自身力量有限,或大额经济利益的诱惑让少数从业者逐渐忘记本心,无法保持职业操守。如相关执业程序不充分、不适当;如对财务舞弊迹象未保持合理怀疑;如有的保荐人未尽到必要的持续督导责任等。南通金融局就在其中充当“啄木鸟”的角色,督促券商、会所、律所等中介机构勤勉尽责,充分发挥中介机构服务功能。去年下半年开始,南通金融局每周定期召开属地政府、企业、中介机构等多方视频会议,及时了解拟上市公司推进进度,指出存在问题并明确相关责任及时限要求。目前已累计开展拟上市企业“云会商”157家次,协调矛盾问题97个。今年春节刚过,南通金融局马不停蹄地把全市各县(市)区20几家拟上市企业跑了个遍,督促企业加快进度,督促中介机构勤勉尽责。三是全力支持上市公司健康发展。为积极抢抓资本市场改革重大历史机遇,加快推进企业上市挂牌,鼓励企业利用资本市场做大做强,南通金融局研究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企业上市挂牌的若干政策意见》(通政规〔2020〕5号),全流程打通企业上市挂牌难点堵点,一家企业在市级层面最高能享受累计2000万元上市挂牌及融资奖励。不仅鼓励企业上市,更是鼓励上市挂牌企业做大做强,明确对上市(新三板挂牌)公司中非“5215”企业兼并重组项目符合产业链整合或新兴产业方向的,参照南通市“5215”工业大企业培育实施方案的扶持政策执行,最高奖励1000万元。对上市挂牌公司通过增发、配股、发行可转债等方式实现再融资,按实际到位资金1%的比例予以奖励。同时鼓励上市公司设立基金、孵化器等支持本地中小企业、优势产业创新发展,所设机构投资的企业成功上市(新三板精选层挂牌)后,一次性奖励出资上市挂牌公司100万元。日常工作中,南通金融局还加大了对上市挂牌企业重大事项和经营情况的关注力度,及时推动协调解决有关问题,帮助市场主体防范处置风险隐患,比如资金占用、股权质押、违规担保等问题,确保南通地区上市公司质量总体稳定并有所提升。

抓住注册制机遇 提高上市公司核心竞争力贵州省金融局资本市场处处长熊华乔科创板和创业板注册制改革是资本市场的“成人礼”,中国资本市场要走向成熟,要坚定朝这个方面迈进,要更加市场化地推进企业上市。贵州上市公司数量还比较少,市值倒是比较大,这其中茅台股份市值占比较多。上市公司较少的原因,既有区域经济基础薄弱等历史因素,也有企业认识不足、动力不够的原因,贵州省有很多发展前景广阔、盈利水平突出、创新能力强的企业,没有很好的利用资本市场推动发展。新《证券法》注册制实施后,企业发行上市条件进一步优化和包容,注册期限进一步压缩,且容许存在亏损的高成长性企业发行上市,我省企业抢抓改革机遇,推动上市意愿近年有了明显提升,进行辅导备案的企业以及申请纳入上市挂牌后备资源库的企业数量较以往有了大的突破。贵州省地方金融监管局负责牵头协调全省企业上市工作,从地方金融监管局角度来看,推动企业上市工作中的一些企业层面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在注册制改革实施,企业上市积极性提高后进一步凸显。其中一个主要问题就是企业治理能力水平不满足现代企业标准,核心竞争力不强。我省在推动企业上市同时,也在推动企业完善公司治理,提高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推动企业迭代升级,这是注册制改革带来的一个契机,将有助于夯实贵州企业发展基础。贵州省地方金融监管局现在着手一个事情,就是整体提高贵州上市公司和拟上市企业董事会决策质量。在对拟上市企业开展调研时发现,很多公司治理存在一些共性问题,如企业“三会”权责不清、管理无序、发展方向不明等,直接制约了企业走向资本市场和稳健发展的能力,究其原因很多在于董事会出了问题。对此,贵州省地方金融监管局邀请国内知名的公司治理专家,围绕加强董事会建设,提高决策水平开展专场讲座辅导,帮助贵州省上市公司和拟上市企业成长赋能。贵州金融局期待广大投资机构、中介机构来到贵州,加强业务合作,帮助企业提升治理能力、提升核心竞争力、提升公司为客户源源不断创造价值的能力。

推动区域性股权市场创新建设 助力IPO注册制改革长效化杭州市金融办资本市场处处长倪骅实施注册制是资本市场市场化改革的必然趋势。如何做好注册制这篇大文章,多个问题需要厘清。首先是信息披露的问题。注册制改革关键是信息披露,信息披露是核心,怎么样审,什么样的企业好,什么样的企业不好。需要从企业披露的信息、监管部门问询的回答当中去了解企业的真实情况,如果没有披露清楚、问询清楚,企业就会存在隐患。信息披露该怎么做好呢?有两种方式,一种就像考大学一样,从小学开始上学,初中、高中,一步步的上,最后参加考试;另一种是不上学,平时自己放羊,关键时刻参加培训班,然后应付最终的考试。目前国内情况大多是通过中介机构临上市前,把企业基本情况梳理、汇总。在这个过程中,很多方面存在问题。这里面有中介机构博弈的问题,也有存在企业发展不合规、不规范、不健全的制度问题。在注册制下,应该呼吁和强调怎么样利用好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来助力注册制下IPO改革的常态化和长效发展。而不是把所有的压力压在中介机构。通过把股权市场、新三板市场建好,让企业更多的精力通过挂牌期间规范发展和积累信息信用的基础,到最后去赶考、去申请主板IPO上市。那么通过这样一种方式,让拟上市企业在挂牌期间掌握和积累信息、信用情况,能够减轻目前IPO注册制下,对信息掌握不全、不真实、不可追溯的问题。因此,我们不仅仅要在注册制本身这篇文章上下功夫,应该更多地把功夫下在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的领域里面,通过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挂牌培育,通过时间的力量来形成信用的基础,这样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就比较夯实了。今年初证监会1号文件批准浙江开始全国首个区域性股权市场创新试点。这个创新试点的核心意义有三方面:一是支持区域性股权市场数字化建设,建设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股权登记交易系统和企业成长数据库;二是成为多层次资本市场互通互联的标杆,构建高效便捷的上市服务机制,进一步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的作用;三是增强资本市场的普惠性,畅通资本市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最后一公里”。浙江希望通过这样创新的试点,把浙江区域性多级资本市场不断地健全,为企业更好地在注册制改革下IPO上市奠定很好的基础,为资本市场深化改革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抓好中介机构的同时,不要忘了抓好区域性股权市场的建设。

多措并举 培育新增优质上市公司广州市金融局资本市场处处长俞薇在注册制实施的背景下,各地政府都抢抓这一重大历史机遇,将推动企业上市工作的重要性提升至前所未有的高度,加快研究部署推进相关工作,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以便更好发挥资本市场在支持“双统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突出作用。注册制也给地方金融工作部门带来挑战。
首先,注册制对地方金融工作部门服务拟上市企业的深度和广度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日常工作中面对的拟上市企业数量和所需协调的问题均大幅度增加,这需要相关部门对企业改制至上市申报这全流程的服务工作进行统筹谋划,形成摸查储备、培训辅导、路演对接、协调问题、奖励补贴等全过程全链条的服务体系,营造良好的资本市场生态氛围。其次,需要着力提高上市企业对战略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依照目前科创板和创业板出台的上市规则,战略性产业企业已成为IPO的主力军。地方金融工作部门需要进一步探索产融结合的促进措施,一方面加快战略新兴产业拟上市企业的挖掘与培育,另一方面,需要支持上市企业利用资本市场,带动产业链上中下游、全产业链企业融通创新,打造具有更强创新力、更高附加值、更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充分利用资本市场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最后,需要严格落实属地责任,强化上市领域的风险防控工作。注册制对辖区资本市场健康稳定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地方金融工作部门需要落实属地责任配合证券监管部门对上市公司加强监管,协调处置上市公司高比例股权质押风险、债券违约风险、退市风险等问题。上市公司是资本市场的基石,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是主力军。但是上市公司的治理还存在不少问题,如部分上市公司独立性不足,有的存在道德风险、治理失效、管控失灵、运作失序等引发资金占用和违规担保等严重问题。对此,广州市地方金融监管局通过完善协作机制,强化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工作合力;坚持多措并举,培育新增优质上市公司;提质增效并重,支持上市公司利用资本市场做优做强;防范化解风险,维护广州资本市场平稳健康运行等四个方面提高辖区上市公司质量。其中,在培育新增优质上市公司方面,广州金融局持续推进“领头羊”行动计划落地实施,结合广州经济布局战略和优势产业特点,动态筛选出科技创新能力强、主营业务突出、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优质企业,不断充实完善上市后备企业信息库。重点以广州市高新技术企业、独角兽企业等为基础,通过市区纵向联动、市直部门间的横向联动以及与银行、券商、行业协会、投资机构、广东证监局等金融机构或主管部门的联动,联合上海证券交易所南方中心开展“科创之星”企业培育行动,建立科创板上市后备企业库;支持广州企业参加深交所一站式全程培训课程、投融资路演等系列培育活动。强化广州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工作,加大上市培育动员力度,增强企业利用资本市场发展意识,促进资本与科技尽早对接。同时,在支持上市公司利用资本市场做优做强上,广州金融局充分发挥粤港澳大湾区的政策、资源禀赋和区域协同优势,以“产业链+资本链”思维,把对接多层次资本市场与构建区域产业链优势有机结合起来,支持上市公司依托资本市场实现产业协同联动、设施互联互通、资源共建共享,加快形成上市公司与配套企业联动发展格局,通过一批上市公司带动一个产业链、打造一个产业集群。及时出台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资本运营三年行动计划,通过“产业+资本”“并购基金+市属国企”等方式,推动开展针对上市公司等优质资产的产业并购工作,形成战略性产业发展新格局。

通过上市公司引领 推动产业链整合协调发展成都市金融局资本市场处副处长施秀玲成都自新《证券法》和注册制推出以来,先后出台了金融科技发展规划、科创板扶持政策等系列文件,即将出台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和公募私募基金支持政策等措施意见。同时,为协调解决拟上市企业在上市过程中遇到的具体困难,建立了常务副市长牵头的推进西部金融中心建设联席会议机制,并持续推动“交子之星”倍增行动计划,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注册制实施以来,科创板上市7家,过会3家,创业板上市3家,过会3家,通过行业领军型上市公司的引领带动,生物医药、计算机通信设备制造、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航天航空、绿色食品等现代产业集群快速发展,有效推动了产业链垂直整合和产业发展协同联动。继上交所、深交所和全国股转三大全国性证券交易场所西部基地落户成都后,科创板企业培育中心(西部)上月也在成都正式挂牌。
注册制推行对于市场的体系结构,包括融资的结构、上市公司的结构、中介、投资者、资金总量等方面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核准制到注册制的转换,信息披露是核心,证监会明确提出中介机构要严格履行核查验证、专业把关等法定职责,为上市公司提供高质量服务。这对投行是一个很大的考验,角色也较以前重点帮助发行人通过审核,转变到更多的帮助企业获得社会认可、获得投资,需要其具备更强的研究、定价和风控能力,能对公司核心价值深入挖掘,帮助企业合理定价。成都邀请了金融机构及中介机构知名专家,组建了金融顾问服务团,建立专业人才与地方政府、企业间的服务和沟通机制,服务范围涵盖全市14个产业生态圈和66个产业功能区,并向成德眉资地区拓展,营造良好资本市场生态环境。注册制的实施也意味着退市将逐步向常态化发展,妥善解决各类风险平稳处置、支持上市公司再融资、并购重组、畅通多元融资渠道,是我们今后工作中面临的重点,正推进“三大金融基础工程”:“蓉易贷”普惠信贷工程设立融资服务中心158个,信贷规模36亿元。推动国有控股融资担保公司注册资本金年增长86.91%。企业信用评级提升工程实现新增AA+主体信用评级国有企业13家。

国际投行欢迎中国资本市场进行各项改革野村国际董事总经理、中国区投资银行业务主席王仲何《证券法》的修改、注册制改革以及相关制度的调整,从国际投行的立场来看,是非常好的事情。这些改革对中国的资本市场走向的深度和广度,以及进一步的对外开放,都产生了非常好的正面影响。
关于注册制,我们认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注册制推出之后提升了市场的规范性,以及公开、透明、可预期性,这慢慢会归结到以市场为核心的资本市场运作和监管的思路和体系。从投资银行的角度、从发行人的角度、从中介机构的角度来看,资本市场各个参与者都会使自己更加专业、更加负责。对国际投行而言,首先对于这样的改革持非常欢迎的态度,国际投行也在积极地参与其中,从自身做好各方面,深刻理解中国注册制的改革,使国际投行成为受人尊重的投行,在中国业务上获得广大上市公司、投资人的认可。另外,很多国际投行也希望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过程当中。目前野村国际正在不断地扩大公司的团队,希望在环渤海、珠三角、长三角地区尽快布点,并通过这些网点来推出具体的业务,进一步参与到中国资本市场开放的浪潮中。


关于e资本【e资本】是《证券时报》旗下的新媒体——专注于资本市场,聚焦资本人物、报道资本事件、讲述资本故事、剖析资本运作案例,资本风云,尽在e资本。
更多精彩,敬请期待你的每个赞和在看,我都喜欢!

财经

<< 51 52 53 54 5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