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些被忽略的癌症「照顾者们」
- 来源:人物
江西省肿瘤医院附近的小巷里,有一个「抗癌厨房」。一对夫妇支了20多个煤炉,支了几十口铁锅,炒一个菜收1块钱,癌症患者家属每天来这里做饭。厨房的故事已经被书写过很多次,但在抗癌厨房中做饭的人,他们来去匆匆,面容模糊。 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的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新发癌症457万人。每天,我国都有超过一万人确诊癌症。即便一位患者只需要一名家属照顾,每年,我国也将新增400多万癌症患者家属。 在相关研究中,他们被称为「照顾者」。面对癌症,他们用最多的时间照顾患者,没有报酬,长期处于过度疲劳与应激压力中,身心健康水平、生活质量甚至要低于慢性病患者。多数照顾者都处于亚健康、甚至患病状态。 但在当下的癌症叙事中,大众关注患者、关注新药、关注医生,甚至关注厨房——这些癌症患者的照顾者们,则常常被忽略。 今天的故事主角是老夏,一位曾在抗癌厨房里往来五年的照顾者。之所以讲述老夏的故事,是因为在一众照顾者中,他像是一个「异类」,他不苦闷,开朗,爱开玩笑,会在病房里唱歌,好像什么事都难不倒他。但妻子从确诊到离世,整整五年,即便乐观如老夏,也经历了一个照顾者被消耗、被改变的全过程。 我们希望通过记录老夏的生活,同样去记录——当癌症突然来临,一个普通的癌症患者家属到底会经历什么?
文|罗芊编辑|金石图|纪录片《人生第一次》(除署名外)
癌症来了 癌症的脚步很轻。被发现时,有可能只是一个小小的包块,有点肿,不痛也不痒。 2015年8月,老夏发现妻子曾京飞有一只脚不对劲,有点肿,过段时间,耳后也长了一个包,他意识到有问题,给女儿打电话,让她帮忙预约检查,妻子听到后批评他,「你就是事多,一点小事就麻烦孩子。」 去了三家医院后,老夏拿到了最终的检查结果——宫颈癌,晚期,已扩散。 老夏不相信,宫颈癌不应该在宫颈吗?妻子只是脚有点肿。女儿提出去上海,去找更权威的专家确认一下。她找同学帮忙,预约了上海一家肿瘤医院的专家号,当晚联系好,第二天一早9点多,他们已经到了上海的医院,做完检查,结果没变。 由于癌细胞已经扩散,无法手术,只能放疗化疗,专家建议老夏带妻子回到江西省肿瘤医院治疗,费用会少一点。为什么不能手术?老夏不理解,专家打了一个比方,「就像种菜一样,当时只有一个根,你把它割掉就没事,如果到处都是根,割就没用了。」 这是老夏了解到的关于癌症的第一个具体常识,此前,除了「会死人的」,他对此几乎一无所知——这也是绝大多数癌症患者家属面临的状况,一位30多岁的女士告诉《人物》,在父亲被确诊为肺癌之前,她唯一一次住院是去生孩子,自己连内科外科有什么区别都不知道,更何况是癌症。她苦笑着说,父亲被确诊的那天,医生说的是「恶性肿瘤」,她一时有点恍惚,问医生,恶性肿瘤跟良性肿瘤有什么区别?医生答,恶性肿瘤就是癌。 在中国,面对重疾,很多时候家属们会比患者更早知道真相。面对真相,他们中绝大多数人都需要在恐惧与慌乱中从零开始学习面对。 治疗开始前,家属们最急迫的需求大多都是——要抓紧时间。为了节约时间,老夏一家人当天晚上就坐飞机回到了南昌。老夏记得,那是个周六,赶到医院已经是晚上了,他着急住院,医生却说,「不急不急,星期一来。」他感到「心里拔凉」,「医生这样说,是不是意味着这个病没得救了?」 一开始,老夏并不想告诉妻子真相。那些天,他依旧假装没事发生,但腿会发软,出了医院明明要左拐,腿却往右迈,饭也吃不下,妻子太聪明了,话是她主动挑明的,「是癌症吗?你们那么急、那么怕干什么,这有什么,能活多久就多久。」 考虑到家人的生活质量,妻子曾试图提出放弃治疗,老夏不同意,女儿也不同意,治是一定要治的。「钱是王八蛋,花了还能赚,」老夏把癌症晚期理解为判了死刑,不去治它就是当场执行了,如果去治,就还有可能缓期执行。老夏选择和死神争取缓刑。 「花点钱,用点好的药,我不相信,有钱还治不了病。」从最初的打击中缓过来之后,老夏又开始变得乐观起来,大半辈子过去,他攒了近200万,即便是面对癌症,他也感觉粮草充足。为了给自己信心,也为了给妻子打气,老夏逢人就拍胸脯,「没问题,我老婆肯定会好的。」 因为早年间当过兵,老夏走路总是昂首挺胸的,很威风,许多病友形容刚进医院时的老夏,「像个当官的」。在肿瘤医院,大多数患者家属都一脸愁容,老夏不那样,他开朗,爱说笑,明明病房在17楼,18楼的护士他也都认识,见人喜欢高喊一声「美女」,护士们都笑。 那时是首次治疗,看着妻子能走能吃,除了身体虚弱点,一切都看起来没那么糟,老夏总觉得,都会好起来的。总之,他信心满满。
坏日子 在临床医学中,癌症被定义为一种病程较长、病死率较高的全身消耗性疾病——很快,老夏就感受到了这种「消耗」。 化疗药一打进去,妻子马上就要吐,长长的头发,晚上一抹全掉了。医药费一个月好几万,进口药8000多一支,「钱就像纸,交进去了就没了。」 被消耗的还有信心。在肿瘤病房,死亡是时常发生的。一次,一位患者吃完晚饭在那里聊天,说话说得好好的,突然就不行了,老夏眼看着他鼻子里面出血,一边说没事没事,掩住了,血又从嘴巴里冒出来。医生把他推到抢救室,不一会儿,人就没了。后来,老夏了解到,那位患者是鼻咽癌,一直在用激光治疗,血管烧酥了,突然破了,就没命了。 在病房里,老夏24小时守护着妻子,他坐在一张窄窄的折叠椅上——那是他在病房里唯一拥有的空间,白天坐着,到了晚上睡觉前才能获准打开,撑成一张硬邦邦的简易床。就这样熬过了4个周期的化疗,妻子终于可以暂时告别医院,老夏也以为,他们终于可以过几天「好日子」了。
照顾者们 《恩宠与勇气:超越死亡》的作者肯·威尔伯曾经说:「陪伴一个正在经受疾病折磨的人,你要学着成为一个合格的支持者,尽你所能,像一块海绵一样吸收疾病带给他的情绪起伏。」 而在一项关于癌症患者家属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将老夏这种长期陪伴癌症患者,共同居住,用最多的时间照顾患者且没有报酬的人,定义为「照顾者」。 该研究也同时指出,在中国,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以及护工体系的不健全,「照顾者」们大多都是伴侣、子女、父母或有直系血缘关系的兄弟姐妹。 女儿也曾经提出请护工,但被老夏拒绝了。他觉得,护工能做的,都是最简单的事,打个饭,跑个腿,而真正的照顾需要用心。就拿最简单的喂饭来说,妻子的每一餐饭,是老夏一调羹一调羹哄着吃下去的,他不相信有护工能这样耐心。 周丽萍也是一名照顾者,2019年,她的丈夫因脑肿瘤住院,和老夏的妻子分在一个病房,他们一起度过了大半年。 在肿瘤科,同一个病房里的照顾者通常过着一种互助式的生活。早上六点,老夏和周丽萍会一起出去买菜,回来给病床上的两位同时刷牙,之后同时喂早餐。到了快中午,老夏先去厨房炒菜,周丽萍守着两个患者,等老夏炒菜回来,换周丽萍去炒。一年到头都是这样,「他也没有人替换,我也没有人替换。」 他们的一天被切得很碎。白天被一日三餐切成三块,中间穿插着几瓶吊瓶,由于脑肿瘤患者自己不会按铃,他们必须醒着,随时注意药水是不是快打完了,还需要喂水、喂饭、解决排便问题。比起周丽萍,老夏要更累一些。周丽萍的丈夫通过手术切除了1/3的肿瘤,还能撑着她站起来,每周都能进卫生间洗澡。老夏的妻子无法洗澡,就连给她换张床单,都需要3个人同时进行——老夏托着头,周丽萍抱着脚,还得有护士帮忙托着身子。不能动的人尤其沉,每次换完床单,大家都一身汗。周丽萍还记得老夏妻子的腿,绷硬,无法弯曲,有一种血液不通的凉。
「人间感」 在拍摄《人生第一次》时,黄远发现,老夏特别喜欢去「抗癌厨房」呆着。妻子刚生病的时候,他可不是这样的。 那时,老夏看不上厨房。一是不会做,妻子生病前,他几乎没进过厨房,二是嫌麻烦,去厨房炒菜,还得先买菜、洗菜、切菜,不如直接下馆子,想吃什么点什么。 后来,花钱的速度远超想象。老夏动了心思,想去抗癌厨房看看。病友家属也鼓励他,不要那么懒,跟我们去炒,自己炒,又便宜,又好吃。 第一道菜,老夏做的是红烧肉,那是妻子的拿手菜。他凭着感觉炖了一锅肉,结果盐巴一倒咸得不得了,完全吃不得。旁边的病友家属看不下去,教他,你傻呀,开始少放点盐,尝一下不够咸了,再倒一点下去。 很快,老夏就成了红烧肉高手——五花肉切成方块,拿开水泡干净,过油,放葱姜蒜,下八角桂皮香叶,下料酒,加水,放泡好的干香菇。别人用高压锅压,老夏喜欢慢慢烧,一个小时后,加酱油和大蒜米,小火焖一会儿,出锅。 除了红烧肉,老夏最喜欢做的是鱼。鲈鱼、马鲛鱼、黄鱼,这些都是从前家里餐桌上的常见菜,妻子爱吃,他也爱吃,一道鲈鱼豆腐汤,老夏能把汤烧到牛奶一样雪白。
慢慢的,厨房变成了老夏的喘息之地。从医院到厨房,有好几百米,走过去,要穿过医院里的那些香樟树,穿过停车场,走过人行道,然后走进那条人流熙攘的长长的巷子。厨房最忙的时候是11点多,老夏10点多就来了,错开人流,早早把菜做好,做好菜之后,他总会多坐一会儿,和人扯闲篇。厨房里挤满了人,挤满了饭菜香——这是老夏一天中为数不多的、可以不用去面对癌症的时刻。 对于其他照顾者,也是一样。 去年秋天,我在厨房待过几天。一群需要面对生死的人,在那条窄窄的巷子里,用几十口铁锅制造出了一种复杂的烟火气。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喜好,每口锅看上去都让人很有食欲,每个人炒菜时都很认真、专注。 令我印象很深的是一个年轻小伙子,那天,他炒豆干,先把五花肉煸出油,放葱蒜爆香,再下豆干,最后加青蒜和青红椒,装进饭盒,把调料收回水桶,打两份饭。我在背后看了他很久,他都没有发现,好像那一刻没什么事比炒菜更重要。 这种「喘息感」并不只出现在厨房里。 因为抗癌厨房的存在,病房里的开水间也变成了「公共备菜房」。家属们都在这里洗菜、切菜,再去厨房炒。秋天的时候,我在这里见到几位家属一起做了一道柚子皮下饭菜。她们都是在医院照顾自己患癌丈夫的女性。她们会把柚子皮洗干净,切成小片,开水泡一晚去涩,第二天攥干水分,加小米辣、蒜泥、姜丝、糖、盐、芝麻油、老干妈,搅拌好的下饭菜,辣中带点甜,有柚子的清香。
告别 在被问到「家人生命末期自己最大的感受时」,很多照顾者的回答并不是「悲伤」,而是「恐惧」。 一位照顾者说,由于公立医院的一般科室都有死亡率的考核,很多癌症患者到生命末期都需要出院——这会让照顾者陷入一种巨大的慌张,「回到家,他随时都可能面临疼痛无法控制、呼吸衰竭、大出血……一旦出现问题,我们只能再想办法送他去医院,那颗心无时无刻地悬着,像一只惊弓之鸟。」 老夏的恐惧来自于钱。治疗越到后面,老夏越害怕,妻子已经花了100多万了,家里的积蓄已经空了,两个女儿也出了不少钱,万一再出现什么状况,去哪里弄钱?钱是老夏信心的来源。一开始有钱,「心都是暖和的」,越治到后面钱越少,人感觉都是冷的。 2020年2月末,主治医生找到老夏,根据他的判断,老夏的妻子——曾京飞女士的生命已经快要走到终点了。摆在老夏面前的选择有两个,一个是用一种进口的特效药,花20几万,让妻子再活20天,另一个则是,「如果想回老家,可以尽快出发了。」 尽管早有这个心理准备,老夏依然很难接受。小女儿也不同意,怎么可以放弃妈妈,就算花那二十万,她也是愿意的。 老夏将最终的选择权交给了曾京飞女士自己。老夏问她,想不想回家?她情绪很激动,嘴巴发出呜呜声,一直点头。她好像等这一天很久了。 其实,刚发现脑转移的时候,老夏就和妻子聊过死亡。妻子的意思是,如果真的有那么一天,她希望能在老家死去,叶落归根。为了这个愿望,老夏专门在农村老家盖了新房。房子盖了7个月,那会儿妻子还能坐起来,老夏常常推着轮椅带她去施工现场,妻子胸前背个包,工人下班,轮椅上的女主人笑着给他们发钱。 现在,妻子终于要回到那座新房子了。为了让妻子顺利回家,老夏做了很多准备。他带了一些可以应急的药,还特意向护士长学了静脉注射。药怎么配,针怎么打,都拍好视频存在手机里。 刚到家那天下午,妻子84岁的妈妈过来了,妹妹也来了,她说不出话,边笑边流泪。第二天,状况开始变差,为了等大女儿回来,老夏照着护士的视频给妻子打了升压针。大女儿到家后不到20分钟,老夏的妻子——曾京飞女士离世,终年56岁。尽管已经瘫痪两年多,但去世时,曾京飞女士身上所有皮肤都是好好的,没有一块褥疮。
星标关注《人物》微信公号精彩故事永不错过
「是个人物」系列帆布包、笔记本
点击图片购买👇
健康
-
-
- 旅客下飞机突然吐血!原因竟是..
- 前段时间萧山机场的航站门前出现了紧急一幕一名旅客下飞机后突然口吐鲜血倒地不起现场这名旅客除了吐血神智还是比较清醒的,第一时间将家人的联系方式告诉了民警,医务人员给旅客进行了紧急处理后,将旅客抬上担...
- 医聊家
-
-
-
- “诱骗治疗,花费翻10倍”?医生网曝肿瘤治疗黑幕 国家卫健委:调查!
- 19日,一个话题迅速蹿上热搜肿瘤治疗黑幕这几个字直接戳到了人们的心这究竟是怎么回事?事情还要从4月初说起一名自称是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肿瘤内科医生的知乎用户“张煜医生”在知乎发布的一篇文章在医疗圈引起轩...
- 羊城晚报
-
-
-
- 下载打印狂背!护士「历年常考240个知识点」!
- 2976位护士考生在这里做题打卡,你还等什么?护考240个常考知识点,考前背会,背会提分!基础护理知识与技能1—80个知识点失血性休克患者最适宜的体位是(中凹卧位)车祸导致面部开放性伤口,经清创缝合后入院观察...
- 万题库执业护士考试
-
-
-
- 直播预告|治愈痛风,重在慢病管理——420全民关注痛风日公益健康教育论坛
- ● 治愈痛风,重在慢病管理——420全民关注痛风日公益健康教育论坛 我国痛风相关专家倡议,将4月20日定为“420全民关注痛风日”,旨在让大家能重视痛风和高尿酸血症的原因及其带来的危害,做好早期预防和控制,...
- 腾讯视频健康
-
-
-
- 廖宁教授:HER2阳性乳腺癌关键临床研究进展
- 2021全国乳腺癌大会暨中国临床肿瘤学会乳腺癌(CSCO BC)年会以“线上+线下”形式,于4月9日在北京顺利开幕。CSCO BC年会是国内乳腺癌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学术盛会之一。会议期间,广东省人民医院廖宁教授分享了HER...
- 医脉通肿瘤科
-
-
-
- 中西医结合--突破传统白血病治疗技术瓶颈
- 白血病作为十大高发恶性肿瘤之一,其死亡率位居血液病首列。具有“血癌”之称的白血病,一直都被认为是不治之症。白血病作为世界性医学难题,它到底能有效治疗吗?有效治疗的几率有多大?想必这是很多白血病患...
- 中国血液病病友会
-
-
-
- 三大顶级期刊连发重磅:人类健康因气候变化倒退50年
- 自工业革命时期以来,温室气体浓度持续上升,全球平均气温也随之增加。在《柳叶刀》(The Lancet)杂志发布的长达43页的“Lancet Countdown”2019年度报告中指出,全球气候变化最直接的影响是全球平均温度的稳定...
- MedSci梅斯
-
-
-
- 今日谷雨|又“潮”又“火”的时候,你要小心这几种疾病→
- 推荐阅读:B族维生素竟然能缓解这么多小毛病!这下真找到用处了!中疾控专家:我国建立免疫屏障或需10亿人接种疫苗手抖不是帕金森病的“专利”,出现这些症状也需警惕!又一医生猝然离世!这些连医生都想不到的...
- 湖北疾控
-
-
-
- 养生大姐6年住了4次院,最近一次险些丧命!体检单上这个指标超了务必警惕……
- 家住杭州临安的黄大姐(化名),今年46岁,平时就在家种种地,生活平淡。可她这几年却有一个心病。6年前开始,她总是因为同一个病入院,反反复复,六年间,她就住了四次院,而最近的一次发作,更是让黄大姐“鬼...
- 浙江在线健康网
-
-
-
- 那些被忽略的癌症「照顾者们」
- 江西省肿瘤医院附近的小巷里,有一个「抗癌厨房」。一对夫妇支了20多个煤炉,支了几十口铁锅,炒一个菜收1块钱,癌症患者家属每天来这里做饭。厨房的故事已经被书写过很多次,但在抗癌厨房中做饭的人,他们来去...
- 人物
-
-
-
- 反复胸痛,做了 6 张心电图,却因忽视 T 波改变,错过最佳诊疗时机!
- 病例详情女性患者,37 岁。既往体健,否认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高脂血症、脑血管疾病及风湿性疾病病史。无吸烟及酗酒史。母亲 58 岁时患脑梗死。2 月 7 日,无明显诱因出现心前区疼痛,持续 2~3 min,休息...
- 心血管时间
-
-
-
- 肾功能不全、肌酐超过265,还能吃沙坦或普利类药降蛋白吗?
- 沙坦类、普利类两类药物是治疗高血压的常用药物,最近几年研究表明,在治疗慢性肾病方面也有一定的作用,主要在降低蛋白尿水平、延缓肾功能方面有明显作用。普利类降压药,包括贝那普利、培哚普利、卡托普利、赖...
- 石家庄肾病医院肾病之友
-
-
-
- 浙江最新调查:一年里死于肺癌的高达7857人!连续霸榜癌谱首位近20年,专家分析
- 上周,浙江省肿瘤防治办公室发布《2019浙江肿瘤登记年报》,这份浙江省最新的肿瘤年报,统计了2016年包括杭州在内的浙江14个肿瘤登记地区1425万登记人口的肿瘤发病情况,其中肺癌新发病例数11621例,占当年全部...
- 都市快报
-
-
-
- 沉淀基层!智慧办医也许是民营医院出路之一
- 在民营医院面临公立医疗大举扩张,医疗人才被公立医院虹吸,医疗市场竞争日趋恶化的现实面前,民营医院的发展陷入前所未有的困难。与公立医院拼人才,显然不是事业编制的对手;与公立医院拼品牌,显然底气不足;...
- 华夏医界
-
-
-
- Nature子刊:怀孕重编程乳腺上皮细胞,降低乳腺癌发生
- 2021年1月,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署(IARC)发布了2020年全球最新癌症负担数据。预估了全球185个国家和地区、36种癌症类型的最新发病率、死亡率情况,以及癌症发展趋势。详情:2020最新全球癌症数据2020年全...
- 生物36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