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一个5年,什么企业更有前途?
  • 来源:正和岛
编 辑:鲁一
来 源:正和岛(ID:zhenghedao)
商业的新常识
后疫情时代,企业面临最大的挑战是什么?对大多数企业而言,数字化成为不得不做的一场转型。
数字化以前所未有的方式赋予企业高增长价值的可能,也带给企业管理者诸多困惑:怎么理解数字化?企业是否一定要数字化?又如何把握数字化转型的关键?
事实上,数字化嵌入企业的速度比想象中更快。早在普华永道的“2017年数字化指数调查”上,88%的中国企业明确将数字化融入企业战略,70%的全球企业明确数字化融入企业战略。 某种程度上,数字化已上升为国家战略。“数字经济”“数字中国”被列为“十四五”规划的核心之一。 据统计,仅“数字化”在规划的全文就出现25次。此外,还有数字中国、数字时代、数字政府、数字社会、数字经济、数字生活、数字技术、数字娱乐等高相关词汇出现了60多次。 理解数字化,已经成为商业的一种新基本常识。越来越多人形成一种共识:未来的企业只有两种——要么是数字化原生企业,要么成为数字化重生或转型的企业。 今天,企业对数字化转型的认知不是愿不愿意拥抱变化,而是以多快的速度,以何种方式拥抱变化。跟不上就被淘汰,已经不是发展问题,而是生存问题。

30年持续领先的企业做对了什么?

“宁可转型升级死,绝不因循守旧活”。这代表了不少正在探索数字化转型的企业家的真实心声。 如今,企业不得不面对更多的不确定性。整个世界不断飞出“黑天鹅”,一切皆变,无常才是常。如何保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是企业管理者永恒的追问。
数智化、智能制造、工业4.0、工业互联网……各种概念层出不穷,如何找到正确的方向?陈春花教授在持续跟踪中国领先企业发展的近30年时间里,她发现这些领先企业的共性特征就是持续进步、持续转型、持续自我超越。
这些企业能顺利度过各种状况,持续领先30年,其根本原因就是与时俱进,满足顾客需要求并创造顾客需求;在今天,这些企业则运用数字技术,更新自己的认知,将市场与技术的变化融入组织的能力,持续实现真正的产品和服务创新,创造产业新价值。这些企业也因此成长得更加稳健。

数字化时代必备的3种认知
沿着旧地图找不到新大陆。企业管理者的认知高度决定企业发展的高度,尤其在数字化时代,数字化转型的起点,首先是认知转型。 那么认知又如何转型?企业一把手要具备哪些认知?目前诸多学者和企业实践者的观点可以概括为: 1. 一切皆数据 一切正在转化为数据。数据意识也成为从公司高层到普通员工的重要能力。 相信很多人已感受到数字化带来的影响:买东西扫一扫导购的企业微信号、上班打卡统计每个月的出勤时间;企业引入智能智造,柔性化、定制化生产得到普及,越来越迅速、精准掌握客户的偏好与需求等等。 所有现象的背后暗含数据,消费、生产等若干场景皆被数据化,这也折射出各大企业在数字化投入方面暗暗下了大力气。 2. 唯一不变的是顾客 德鲁克很早就提醒我们“企业的目的就是创造和留住顾客。”
在不确定的商业环境中唯一可确定的是顾客。工业时代和数字时代的分水岭是,一个以产品为中心,一个以顾客为中心。顾客的需求越来越成为企业的风向标。
欧莱雅中国总裁做过形象的概括“22年前进入中国时,美妆行业是千人一面,现在是一人千面。”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数字化转型及其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就是:如何去满足海量的、碎片化的、实时的、多场景的顾客需求。
3. 培养第四种力量:连接力 这一个认知基于第二个认知,创造顾客价值的基础正是连接能力。如何理解? 如马化腾提到的,在工业经济时代出现过三种力量,它们先后驱动着企业生产和社会发展取得历史飞跃,这三种力量分别是:机器代替手工、电力的广泛应用、各类科学技术的兴起。 前三种力量促进了社会组织与生产当中各个节点的形成。而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工业发展与进化的“第四种力量”——“互联网+”将实现所有这些节点的连接,将一个一个孤悬的岛屿编织成彼此互通的立体网络。这种新兴的力量,被他称为“连接力”。 连接力是互联网时代的第一生产力。 实际上,与用户连接的速度不断被压缩。财经图表网站VisualCapitalist曾统计了各种发明的用户数量达5000万所需的时间:飞机、汽车、电话代表的以交通、通信和电力为主的第一阶段至少需要46年的时间,平均时长超过56年;
信用卡、电视机、ATM机、计算机和手机为代表的以新技术革命为主的第二阶段需要的时间缩短到12~28年;
到了互联网技术出现的第三阶段,这一时间被压缩到1年以内;
在互联网快速普及时,有的只有19天;
在数字化时代,这一时间将进一步被缩短,用户连接呈现指数级增长。

基于此,陈春花教授对企业管理者们提出一个问题:自己所在的企业、产品、战略与时间有怎样的价值关联?如果没有,你其实还没有进入数字化生存状态,仍然停留在工业时代。 保持与用户的连接力成为企业经营中的重要命题。
大量投入数字化后业务为何还不增长

《第五项修炼》有一句话:“今天问题的产生,源自于昨天的解决方案。”同样,企业未来的发展,来自今天的解决方案。
美的董事长方洪波在接受腾讯高级顾问杨国安采访时,坦言自己最艰难、焦虑的决策,是数字化转型的投入。美的8年坚持数字化转型,投资数百亿,“挑战可以说是‘无孔不入’。从基层员工到董事长,从上游到下游,所有都是挑战。” 这也是很多企业面临的最大难题:投入数字化之后,成本变大,但业务没有看到明显的改变,就会担心数字化投资到底值不值。 陈春花教授的答案是企业没有把增值做出来,数字化驱动企业成长的本质在于帮助企业实现“价值增值”,她在调研数十家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实践后,总结出一套企业价值成长路径,新的研究成果企业新价值增长模型——“AIRS价值增值环”可以给我们一些启发。

AIRS模型包括四个方面:触达终端(Access)。以人为中心,“第一公里”连接企业内外部、产业链上下游各个组织单元的人,也就是终端;当数字化来了之后,内外部信息的对称性已经变得非常高,沟通效率成为最重要的事情。
集成功能(Integration)。无论是企业内部还是供应链、生态伙伴之间,会有一个一体化的集成,这也是与需求、供应效率之间的变化。以美的、贝壳为代表的传统行业市值非常高,也得益于它们让整个产业端到端的集合效率得以提升。
重构场景(Reconfiguration)。工业时代的企业与数字时代的企业有一个变化是从产业思维转向场景思维。
共生价值(Symbiosis)。今天的竞争方式是以共生,而不是以输赢的方式出现的。竞争是基本状态,但合作是竞争的基本模式。

事实上,企业数字化投入和收益之间不是一个平行线,数字化投入只有超越了集成的某个临界点之后,收入才会呈现指数化增长。美的8年坚持数字化转型,投资数百亿,营收最终实现从1000亿到2700亿的跃升。
企业不断成长的5个关键点

陈春花教授常常对很多焦虑的企业高层说:数字化时代,把经验拿掉,调整认知,对未来有想象力;相信和别人合作,相信工具;不要怕尝试,相信顾客,做好连接,和顾客站在一起。 数字化时代,技术工具是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载体。企业微信就是一个很好的工具,已经帮助大量企业实现终端连接和数字化转型,很好地诠释了陈春花教授提出的企业数字化价值成长模式,其中有5个关键点。我们以此为案例,做一个深度剖析。 1. 为什么年轻人喜欢创业公司? 信息爆炸的年代,为何众多互联网巨头纷纷推出各种云服务?为何如此重视数字化平台建设?其背后折射的正是对信息传递的效率的重视,这已成为企业运营与增长的新变量。 数字化时代,让人有意义成为最重要的事情。我们可以更理解为什么年轻人喜欢去新创企业或者创业企业?因为他们认为在这些企业里,人是更加灵活的,是有更多可能性的。好的企业能够不断地激活人,让更优秀的人不断加盟进来。让人有意义的核心是什么?就是要解决整个组织的效率。 这也是为什么企业微信非常强调与微信一致的沟通体验。除了让人们用熟悉的方式工作之外,其背后,实际上是消息作为基础通讯单元、人作为企业基础单元的双重激活,改善了人与人的连接。 2. 构建“以人为中心”的连接 企业微信把自己定义为专属连接器。截至2020年底,企业微信的活跃用户数超过1.3亿,连接微信用户数超过4亿;入驻了550万个真实企业和组织、1300万名企业服务人员、400万医护人员、20万所中小学校等等。 珠宝知名品牌周大福是其中的入驻企业之一,行政部副总经理包建豪总结了他们为何使用企业微信:主要使用价值点在于,作为企业单位,如何与我们的员工、与客人做联系。连接非常重要,因为连接直接带来信任,没有信任就很难会有销售。企业微信是珠宝企业“人即销售”这类企业非常重要的工具。

我们能看到企业微信已经不是一个技术的链接,而是能够实现内部员工、与外部顾客、与上下游合伙伙伴的连接;这是一个真实的社区,而不是虚拟世界。
 3. 人即服务
数字技术不是目的,一切技术最终都是服务于人。 张小龙在2019年就给企业微信定了一个方向:人即服务,让每一个企业员工都成为企业服务的窗口。 vivo手机有个对比数据:传统意义上,用手机端发送推送短信,回复或者有交互的消费者不到0.1%,甚至百分之零点几;但是导购用企业微信像朋友的方式去跟消费者沟通,消费者的回复或者反馈比例接近100%。 这种差异来自消费者感受到他是和一个品牌具体的人,而不是一个虚拟的品牌在交互,在被服务。在新的品牌时代,情感一旦被得到满足,产品高转化率也就随之而来 4. 几十万员工如何协同互动? 使用过企业微信的人应该都有这种体验,可以一眼清晰地看到一个组织架构的全貌。企业不同层级、部门的员工被高效连接起来,数据的流转也更高效,进而形成大规模的协同互动。 大胆地想象下:当数亿人以协同工作的方式展开合作,这种规模带来的分享与合作,能够产生怎样巨大的价值? 企业微信发布不久,就迎来了一家大央企客户——中交建,它把自己经营生产的500多个系统全部集成到企业微信里面来,每天有150多个国家几十万员工在里面使用集成系统。以前的业务系统有40多余套帐号和密码,相互隔离,但现在有一个企业微信就足够了。 拥有近8万名员工的腾讯公司日常又是怎么开展工作的?在企业微信上,每天有30多万个群在高速地讨论和传递信息。腾讯微信事业群副总裁黄铁鸣经常亲历其中,往往一个服务的优化点,可能是在深夜2点的时候老板拉着一起讨论、决策,而在第二天还没上班之前这个优化点就已经上线了。 5. 重新思考竞争,这是一个无限游戏 《有限与无限的游戏》作者詹姆斯·卡斯向我们描述了世界上两种类型的“游戏”:“有限的游戏”和“无限的游戏”。有限的游戏,其目的在于赢得胜利;无限的游戏,却旨在让游戏永远进行下去。 如前文提到的陈春花教授花了10年沉淀出对数字化时代的组织管理思考,总结为4个字:价值共生。 未来企业组织形态注定是共生型组织,催生新的商业价值重构。企业微信在从1.0到2.0不断升级,通讯连接完成人与人连接的数字化;2021年将开放更多的接口,把业务连接起来,且容纳其他企业产品存在。 企业微信的做法本质上是价值共生的思维,将更多的企业纳入到大的数字化价值创造的体系中。共生伙伴的价值也最终变成了不断持续、没有终点的“无限游戏”。

结语
新一轮的商业马拉松枪声已响起。 未来5年是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一个窗口期、红利期,从消费端到产业端都涌现出大量机会。新一轮增长的赛道已非常清楚,群雄逐鹿,给我们留下巨大的想象空间……
参考资料:
陈春花:《价值共生:数字化时代的组织管理》人民邮电出版社 END和250万企业家、管理者一起
看透商界大势与大事点击下方名片,关注正和岛公众号 正和岛 正和岛,基于信任链接的企业家供需适配平台。 1010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排版 | 张启玉审校 | 郴嘉泉  轮值主编 | 曾会生

职场

<< 36 37 38 39 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