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班,社交,带娃,出差”:职场人该如何多线程运作?
  • 来源:智联招聘

最近和朋友聊天,谈到工作时间越长,手头事情越多的尴尬现状。
我们总想着,忙完这段时间就能歇一歇,但最后,却总是连续不断地忙着。 上班、出差、开会,这是工作;接送孩子、处理家务、周末旅行,这是生活;除此之外,还要保持学习,以及主动社交维持人际关系,这是自我成长部分。 于是每天一睁眼,看到日程表上密密麻麻一大串,恨不得又睡过去。 
1、职场与生活总是熵增的 先来说一下,“熵”是什么? 简单来说,“熵”是物理学中度量一个系统内部混乱程度的指标。越是混乱,熵就越大;越是整齐规律,熵就越小。 如果将工作和生活比作一个孤立的系统,那么只要你不去管它,它的混乱度就会越来越高。 因此,不论是新人还是老员工,对于工作的感受几乎都是:“等到忙完了这一段,我就可以开始忙下一段了。” 究其原因便在于:自发状态下,“熵”是一个递增的过程。 而要想把所有事情都做得井然有序、清晰明了,则需持续不断付出努力,并用一系列规则和要求来控制自己的欲望,从而将“熵增”转变为“熵减”。 2、单线程思维无法解决多线程事物 研究实验表明,人脑的思维和电脑端的处理器不同,由于前额皮质只能处理非常小的信息流,因此大多数时间我们只能“单线程”处理工作。 比如,你无法一边算29乘79的乘法算式,一边记英语单词。 当然,也有人说,自己可以边听歌边回复邮件,或是边整理资料边聊天。但这样做的代价便是,牺牲掉主要事务的专注能力,导致错误变多。 那些被转移掉注意力的主要事务,往往才是我们真正重要的目标。 3、“归因意识”的缺失加剧复杂状况 “归因意识”这个概念是由职场研究专家沈杰提出,它指的是: “同一个人在不同环境里,结果一样,说明是人的因素为主。不同的人在同一个环境里,结果一样,说明是环境因素为主。” 因此,在得出“工作和生活”让我们手忙脚乱这一结论前,需要先判断: 导致我们手忙脚乱的原因,到底是环境因素,还是自身能力不足。 比如,你们部门大多数员工经常被迫加班,甚至连领导都要和你们一起熬夜,没有自己的生活,那么原因便一目了然,就是环境的问题。 如果同样的工作强度,别人可以按时下班回家,节假日旅游、健身、学习充电,而你却每天焦头烂额。那么便需要反思自身,而不是一味地将责任推给环境。 
1、进行个人价值分类,预防轨道偏离
 心理学中有一个常用名词,叫「破窗效应」,指的是: 如果有人打破了一幢建筑物的窗户,且得不到及时维修,那么可能会有更多人的有意无意地任其变得更糟糕。 这种效应在职场当中也很常见,比如: 当大家都加班时,你也会不自觉跟着加班;当大家都在追求某种东西,你也会将其当作目标,这就是破窗效应带来的团体惯性。 阶段不同,生活的重心也会有所不同。有的阶段需要关注家庭,有的阶段需要加速个人成长,有的阶段则需好好放松。 因此,在处理多线程事物之前,需要先对个人的价值进行分类,先了解自己的内心,倾听自己的声音,而不是随大流,人云亦云。 根据自身角色定位及想改进的方向,对价值观进行分类并划分权重,进而找到更适合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方式,防止轨道偏离。 2、制定清晰目标,增强时间掌控 有一种忙叫“假忙”,指的是看起来忙碌,实则毫无章法,徒有形式。 真正忙碌的人,往往懂得提前制定清晰的目标和具体的行动策略,并对每个阶段的意义和目标都有清晰的理解。然后在目标的指引下,遵循步骤循序渐进地把工作落地。 比如,将年度KPI(绩效指标)或OKR(目标与关键成果)拆分到季度,然后按照每月的节点去跟进,在不偏移大方向的前提下,小步幅调整,确保目标达成。 另外,还可以借鉴艾维利法则中的“15分钟法则”:每天下班前,用15分钟对次日要做的事情进行排序。 以及“6点优先工作制”:按重要程度给日常工作排序,并将其中最重要的六件事用数字标明,按照标记的顺序逐一完成。 增强对时间的掌控,从而更好地平衡工作和生活。 3、坚持“要事优先”原则,避免时间浪费 相信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 下午5点前需提交一份报告,就在奋笔疾书之际——同事要你帮她检查一下表格数据,接着收件箱又提醒你有新邮件,然后电话又响了…… 又或者开着一大堆网页,一下做PPT,一下做EXCEL,以此来降低“我还有一项任务没有开工”的焦虑感。 看似在处理很多事情,但恰恰是最浪费时间、最没有效率的表现。 真正的多线程事务处理,并不是同时做好几件事,也不是每一分每一秒都用来工作。 而是坚持“要事优先”原则,把一段时间用最高效的方法利用起来,例如统一时间回复短消息、提前和他人沟通等方法,为自己提前预留整段时间,高效处理工作。 4、定期复盘,回顾目标和反思重点  “复盘”来源于棋类术语,也叫“复局”。 它指的是对局完毕后,重新排演下棋全过程,以检查对局中招法的优劣与得失关键。 同理,通过定期复盘我们的工作与生活,回顾目标和最终呈现的结果,可以帮助我们检视自己的任务完成情况。 总结经验教训,提炼出可以复用的方法论,改善优化行动,减少陷入时间黑洞的次数。以后再遇到类似情形,应对的效率也会大为提升。 要彻底改变生活方式并不容易,但自我是一条流动的河,而非一成不变的数字。 正因如此,我们才更加需要通过提前准备和合理安排,将时间变得更加充实高效。 忙碌但不庸碌,多线程却依旧井井有条。 留言说说,你也在被“多线程”生活困扰吗? 

职场

<< 36 37 38 39 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