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朝第一女科学家:她只活了29岁,冲破禁忌无数,在国外爆火200年
- 来源:古墨社
提起古代女性,很多人可能第一时间会想到的是貂蝉、西施这样的美人。
或者是武则天、李清照这样的著名古代女性代表。
却很少人会记得,古代有哪些女科学家。
毕竟,她们不见于史书,甚至能被记为“赵夫人”、“黄道婆”,已经算是“恩德”。
我们今天要讲的这个人,几乎可以说是古代唯一一个,有名有姓、影响力巨大的女科学家。
我们可以在仰望星空时,看到以她的名字命名的金星陨石坑、小行星。
我们可以在国外最热门的畅销书上,看到她改变世界的故事。
我们甚至可以在国外的明信片上,看到她拿着望远镜的样子。
她的一生,仿若开了挂一般,冲破禁忌无数,自由自在地走在追寻真理的道路上。
只是到头来我们才发现,一切都是假象。
她的生,她的死,无不受困于那个时代。
甚至到最后,在年仅29岁,正是人生最灿烂的时候,溘然长逝。
她,就是王贞仪,独一无二的清朝理科女学霸、天文学家,一个名副其实的奇女子。
-1-
王贞仪的人生,从一开始就走在了无拘无束的道路上。
生在清朝乾隆年间,一个正常女子应该活成什么模样?
小户人家学的是家务、女工;大户人家则是读书。
读的却不是一般男子读的四书五经,而是所谓的《女四书》——《女诫》、《内训》、《女论语》、《女范捷录》。
内容不外乎在家如何做个好女儿、嫁了如何做个好妻子、生了如何做个好妈妈。
对于大多数女子而言,可以读几本圣贤书,写几句诗词在闺蜜之间互相传抄,就已经称得上“离经叛道”。
王贞仪却不止于此。
她生下来了的那天起,就注定要走上一条与天下间任何男子、女子都不一样的道路。
这得益于她那“不务正业”的家庭。
祖父身居市长之位,却不热衷政务、升官发财,而是沉迷天文学、算学。
父亲身为官宦之后,却不图功名,而是一心钻研医学,他人生最得意的事之一,就是为上门求诊的人开方治病。
生在如此家庭,王贞仪的路早就走“偏”了。
她也读书,却既不读“女四书”,也不读“圣贤书”,读的是世上大多数人都不屑一顾的天文学与算学。
每天在家,“咬文嚼字”,不懂就缠着父亲、祖父问东问西。
到了晚上,便跟着祖父观星,看着祖父在一本本记录星象。
兴趣日渐浓厚的同时,王贞仪甚至在心底藏下了一个疑问:何为日食?何为月食?难道真是天狗食日?
概因当时,一旦碰到日食、月食,民众都会惊恐万分。
乾隆皇帝,更是得率领着文武百官,行“救护礼”——身着常服,三跪九叩,对天击鼓。
目睹这一切的王贞仪,小小的脑袋有着大大的疑惑。
俗语有云,“三岁定八十,七岁定终生”。
每个人刚来到世上时,都是一张未染色的白布,你所处的家庭环境、社会环境,往往决定了你人生的走向。
这本就与身为男子,还是身为女子,没有太大的关系。
只不过,此时无论是王贞仪,还是她的家人,都不可能会想象得到,
一个不被束缚的女孩子,将会在往后,绽放出多大的光芒。
-2-
自小无拘无束的王贞仪,就这样长成了一个不为自己设限的人。
十一岁那年,祖父在吉林去世,父亲带着王贞仪前往奔丧,一待就是五年。
不要以为,这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
女性的“缠足”,在此时早已成为时尚。
从四五岁开始缠足,随着足部发育的畸形,最大的问题就是行动不便。
而南京到吉林,全程接近两千公里,这在交通不便的古代,便是天涯与海角。
无论采取何种交通方式,对于一个十一岁的小女孩来说都必然是个折磨。
更不要说,对于到郊外踏青都是难得的时代,一个女子要出远门,会面对多少非议。
对于王贞仪为何被允许出门,我们不得而知。
最可能的推测是,王贞仪的心里,从未想过不能远行这件事。
更何况,那是她最爱的祖父,哪怕踏过万水千山,她也要见他的最后一面。
父亲也成全了她。
在吉林的那段时间,王贞仪的路,越走越“偏”。
她把爷爷的藏书,当成了自己思念的寄托。
西汉刘歆的《三统历》、郭守敬的《授时历》、张衡、祖冲之......
祖父的七十五橱藏书,被她疯魔一般,阅读、吸收、思考。
一个年仅十一岁的少女,便是在这些如山如海的著作中,完成了自己对于天文学大厦的奠基。
在吉林,她还做了一件,同时代的女子想都不敢想的事情——骑马、射箭、练武。
边疆苦寒地区,风俗与中原大不相同,更不要说烟雨江南了。
王贞仪认识了一位蒙古的夫人,看着夫人骑马扬鞭,王贞仪亦心生艳羡。
这些,原本都是“妇道人家”应该要敬而远之的事。
但一早就已经“离经叛道”的王贞仪哪管这些啊,她一提出要学,便与夫人一拍即合了。
每天清晨起来,吃完早饭便找夫人练武、骑马、射箭。
傍晚到家,便继续啃书柜里浩如烟海的书。
一年复一年,王贞仪成为了“跨马横戟,往来如飞,百发百中”的武林高手。
也成为了,一个默默无名却又前无古人的理科学霸。
这简直拿的就是穿越剧女主剧本!
-3-
年复一年,王贞仪人生最闪闪发光的日子,即将到来。
十六岁,她从吉林回到了南京。
女十四,男十六,王贞仪早已过了合法结婚年龄。
当代“大龄”男女青年都经历的“催婚”,也降临到了她的头上。
她如何面对,我们无从知晓。
但从结果上我们可以得知,在往后的九年里,王贞仪顶住了来自外人的风言风语,也顶住了来自家人的压力。
这段人生最宝贵的时间里,她只做了一件事——搞科研。
有这样的一件轶事:
有一天,王贞仪的母亲在饭桌前左等右等,又让仆人喊了几回,都还是没见王贞仪。
她气冲冲地走到了王贞仪的闺房之外,再次拍门,王贞仪也只是虚应几声。
待到有人强行打开门才发现,王贞仪竟在里面做实验......
用水晶灯挂在房梁上当作太阳,小圆桌当作地球,一面圆镜代表月亮。
王贞仪便在其中不断变换三者间的相对位置,研究“日食”、“月食”的原理。
撇开一旁气不打一处来母亲的不说,王贞仪在这日以继夜的实验中,做出了超越时代的成就。
写出《月食解》的那一年,她还只有二十岁,这是世界上最早、最准确的月食成因解释之一。
每天晚上,当别人都沉迷于诗会、夜市的时候,王贞仪却在庭院里,观测、记录着星空。
她翻着张衡写的《灵宪》,对着自己的观测记录苦思冥想,写出了《经星辩》,正确推导出了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的运行方向。
但仅有锲而不舍的研究精神,还不足以让她超脱这个时代。
她更让人仰慕的,是她对真理的信仰,以及不受束缚的思想。
当时,随着传教士的增多,西方的天文学知识也流传到了国内。
但突然之间接触新思想的人,更容易出现的是抵触。
正如乾隆对于英国人上供的天文学仪器不屑一顾,时人对于“地圆说"、“日心说”这些理论往往是轻视的,他们更信奉天圆地方、日月星辰绕着地球转的答案。
王贞仪却不是这样的人——是真是假,试试便知。
又是一次次的观测、实验,让她写出了《地圆说》,对“天圆地方论”做出了彻底的颠覆。
先哲说过,“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这才是一个科学家应有的态度与坚持。
当所有人都被自己的眼光所限制的时候,王贞仪决定挺身而出。
-4-
很多人知道王贞仪,是在前段时间热播的《国家宝藏》上,里面提到了她的故事。
故事里,她对着认为东方的天文学落后西方几百年的外国人,讲出了掷地有声的一番话:
“你们那些新词,不过是我们早就知道的理论罢了。
你们所谓的“最高加减”。不过就是我们所说的“盈缩迟疾”。
你们所谓的“行星东行”,其实不过是“岁差”。
还有我们的“五星迟留逆伏”,和你们的“本轮均轮说”,本质上都是相同的
我告诉你们,在我们这,三代以上,人人皆知天文。”
好一番话,将这个“狗眼看人低”的外国人,说得哑口无言。
可惜的是,故事是美好的,现实却是残酷的。
她可能是当时唯二有资格讲出这番话的人(另一位是天文学家梅文鼎)。
在那个时代,对男子而言,读书考试做官方是正道;对女子而言,“女子无才便是德”,“三从四德”、相夫教子方是正途。
对于一个女子而言,成为一个仰望星空的天文学家,自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这也是为什么,两千年来,唯独王贞仪一人而已。
最可惜的是,如此开挂的人生,如此自由的灵魂,王贞仪终究也难以摆脱命运的桎梏。
25岁那年,她嫁给了一位相爱的落魄儒生詹枚。
两人之间时常有诗词的唱和,婚后也算得上相亲相爱。
只是詹枚家庭并不富裕,又盼着功名仕途,王贞仪只好从一个“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千金小姐,变成了日夜操持家务的妻子。
数年之间,书笔半废,只能是撑着疲惫的身体,继续自己的研究。
到了29岁那年,王贞仪不堪劳累,溘然长逝。
临死之前,她在病床上告诉詹枚:死后,请将我的手稿交与好友蒯夫人,让她代为出版,“彰我于身后”。
原来,当时王贞仪所有的成就,都只能收录在手稿之中。
她在生之时,哪怕她这样一个无惧流俗的人,也没办法把自己的著作公诸于众。
甚至在死前,她还要把那些过于“惊世骇俗”的文章,焚毁、删除。
没有人会接受一个女子做出这样的成就。
除非,我们把时间线拉到两百年后,她才终于可以扬名海外,也终于被人们重新想起。
王贞仪曾经写过一句诗,“始信须眉等巾帼,谁言儿女不英雄”。
这就是对于她一生的最好注解。
一个不被社会设限的人生,一个不被自我设限的人生,她的征途,也可以是星辰大海。
-END-
想加入古典诗词文学交流群?扫社长二维码,邀您进入~
历史
-
-
- 得山西便得天下,为什么山西的地理位置那么重要
- 作者:王金百 校正/编辑:莉莉丝全 文 约 2500 字阅 读 需 要 7 分钟孟子有云: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很好概括了冷兵器时代,战争取胜的三要素以及之间的重要关系。按照孟子的这个总结,显然人和最为重要...
- 历史D学堂
-
-
-
-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崔护杜曲艳遇背后凄美绝伦的爱情故事
- 长安的每一个街办都是一个故事,都有一段传奇。杜曲是长安最重要的五曲之一,也是西安城南少陵原与神禾原之间的著名风景区——樊川的主川道。或者我们可以这样说,杜曲基本可以代表或者等于美丽的樊川。今天我们...
- 额滴神
-
-
-
- “扬州瘦马”到底是啥?
- 作者|我方团队张嵚《朝文社》(原《我们爱历史》)为头条号签约群媒体字数:2798,阅读时间:约7分钟历史提问清朝时期的“扬州瘦马”是什么?答:虽然在明清年间的各类通俗小说乃至文人笔记里,“瘦马”是个出...
- 朝文社
-
-
-
- [大汉风云之七国之乱]晁错之错(七)
- 所谓“七国之乱”,听起来反方阵营出场人物众多,场面庞大,其实倒也未必。好比大家一起合伙投资做生意,固然参与投资的股东众多,但大多数底子薄、本钱小,真正准备充分,本钱充足,能够撑起场面的,还得算是刘...
- 十米阳台
-
-
-
- 民国第一案,至今没有真相
- 人潮汹涌的上海火车站,传来三声枪响,时任国民党代理理事长宋教仁应声倒下。 1913年3月20日,31岁的宋教仁在国会选举大获全胜后即将北上赴京。如果不出意外,他将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年轻的总理。 刚到车站剪票处...
- 最爱历史
-
-
-
- 顶级“名媛”自爆家族秘辛,但故事不像她说的那么简单
- 娱乐圈的瓜呀,有时候怪无聊的。所以请原谅八八有时忍不住想歪楼,去看看别的地方更有意思的瓜。今天就想跟大家聊聊,洪晃昨晚这条可能没有太多人注意的微博。这条微博其实是个牛奶广告。为了卖牛奶,洪晃把外公...
- 东邪西媚
-
-
-
- 林雅华|百年大党的文化使命与理想追求
-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从开天辟地到改天换地,从翻天覆地到惊天动地,伴随着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从革命到建设,从改革到复兴事业不断前进,百年中国文艺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文艺到社会主义文艺...
- 中国艺术报
-
-
-
- “上马杀贼下马学佛”,他是开国大典唯一登上天安门的僧人,一生传奇被拍成纪录片
- 相信很多人都有看过这段珍贵影像吧?1949年10月1日的开国大典现场,天安门城楼上站着600多位开国元勋,大家齐等着毛主席宣告新中国成立的消息。就在这些将士英雄中间,居然还有一位和尚!作为这里唯一的僧人,并...
- 世界音乐
-
-
-
- 长平之战,用赵括赢面更大!!
- ️点我 ️你准备先看哪篇热文:明朝那些事儿讲的历史是真的吗| 慕容复要恢复的大燕国有多奇葩|极简中国游牧民族史|古代一两银子值多少钱|国外历史书吹水的现象很严重|我们为什么要放弃永生授权自zhihu.com/...
- 历史教师王汉周
-
-
-
- 清朝第一女科学家:她只活了29岁,冲破禁忌无数,在国外爆火200年
- 来源:国馆(ID:guoguan5000)提起古代女性,很多人可能第一时间会想到的是貂蝉、西施这样的美人。或者是武则天、李清照这样的著名古代女性代表。却很少人会记得,古代有哪些女科学家。毕竟,她们不见于史书,...
- 古墨社
-
-
-
- 为什么我们被称为炎黄子孙?这段视频刷屏
- 点蓝色字关注“央视新闻”以史观成败、鉴得失明是非、知兴替《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也正因为《史记》开创性的记述全球华人有了一个共同的名字炎黄子孙在昨晚播出的《典籍里的中国》节目中“当代读...
- 央视新闻
-
-
-
- 三星堆横空出世,山海经神话被证实,华夏文明难道真的起源自神族?
- 三星堆横空出世,山海经神话被证实,华夏文明难道真的起源自神族?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李白《蜀道难》。中原地区一直都是文明的源头,在中国历史上很少会有人注意到长江文明,长江到宋代之后才慢...
- 尖端1号
-
-
-
- 玄奘取经,路途遥远,如何解决语言不通的问题
- 作者:军事帅哥 校正/编辑:莉莉丝全 文 约 2300 字阅 读 需 要 7 分钟提到玄奘取经这件事情,历史爱好者都会想到明朝吴承恩所写的文学作品《西游记》。很多朋友都看过六小龄童、迟重瑞等著名演员演的《西游记》...
- 历史D学堂
-
-
-
- 百年先锋,金华力量!来看看这六位金华籍先锋人物的故事→
- 从1921年成立至今,中国共产党走过了一百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一代又一代八婺儿女接续前行,奋勇争先,创造了不凡业绩。今天小布和大家一起翻开老相片、展开老影像走进金华籍先锋人物的红色故事看他们如何...
- 金华发布
-
-
-
- 黄金面具、青铜神树、“方向盘”和大批象牙?3000多年前的真相令人吃惊
- 文 | 河西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新民周刊”(ID:xinminzhoukan),原文首发于2021年3月21日,原标题为《三星堆到底是怎么来的?》,不代表瞭望智库观点。时隔35年,神秘的三星堆考古再次备受瞩目。3月20日,三...
- 瞭望智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