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组漫画帮助家长理解,什么是真正的共情
  • 来源:父母堂

孩子难受哭泣时,家长该怎么做呢?
A、制止孩子哭泣,教解决方案,“你应该这样做”;B、转移注意力,逗孩子笑,“快看这个多好笑啊”;
C、陪伴哭泣的孩子,抱抱ta,感受ta难受的地方,想办法与ta的难受“同频”。
正确的处理方式,当然是选C。
然而,平时生活中,A和B或许是很多父母常用的方法,制止孩子哭,教解决方案,或者转移注意力。这些方法由于缺乏“同理心”,会让孩子觉得自己的悲伤不被看见,不被理解,情绪没获得及时的处理,甚至还被压抑下去了。
孩子产生的不好的情绪,并不会因为“制止”哭泣而消失,坏情绪只有被看见,被接纳和理解,才能“被处理”。
《养育有安全感的孩子》一书中说道:
成年人常常会误以为孩子只想得到我们的关注,而实际上孩子真正需要的是家长同他们建立联系。
这种情感上的联系与陪伴,就是共情。

打开了正确的“共情”方式,就像打开了一扇门,能引向正视问题,解决问题的道路。
今天,为你介绍3个“共情”的小“技巧”:共情公式、感同身受、抓准情绪。
1共情常用“公式”


图中的孩子小汽车被人抢走了,他伤心欲绝。
当爸爸以“有什么大不了的,快来吃饭”来“打发”孩子时,你觉得孩子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孩子一定觉得自己的“难受”没有被爸爸看见和理解,甚至陷入更深的负面情绪中。

其实这个时候,懂得“共情”的父母,该这样回应孩子:“他抢走了你的小汽车,你一定很害怕,很委屈,很难过。这个同学的行为太霸道了,当时还发生了什么呢,你有跟我说说当时的情况,看看我能帮你什么?”
在这句富含“共情”的回应的“标准答案”中,有着一个“共情万能公式”,值得父母们牢记和参考:
1.复述事件,描述感受你的小汽车被抢走了,看得出来你非常伤心/难过/委屈/恐惧……

2.倾听理解
当时还发生了什么呢,能跟爸爸/妈妈说说看吗,看看我能不能帮助你……
当孩子能从父母这感受到自己的情绪是被看见被接纳的,就能更好地面对自己的情绪,也会更愿意找父母寻求帮助,一同面对问题。

共情,是为了帮孩子习得识别自己情绪的能力。
家长通过与孩子的共情,成为孩子的一面镜子,帮孩子“照见”难受这个“小怪物”具体长什么样,教孩子识别了自己的情绪,就能识别别人的情绪,在这过程中,孩子的共情力得到了成长,提高了“情商”。
2感同身受,谈谈共同经历

图中的孩子没选上班长,觉得失去了“荣誉感”和小伙伴的肯定,正在失落当中。
“雪上加霜”的是,妈妈指责她“一定是平时没有好好表现。”“没有和小朋友搞好关系。”这样说,可能是想让孩子反省,然而,这对孩子的自信心是极大的打击,孩子很容易不敢再去尝试竞选,对平时的行为变得小心翼翼,看别人的脸色,在自己内心自我批判:“我这样做的话,他们会不会不喜欢我?”

在教孩子处理事情之前,家长还是应该先处理孩子的情绪。我们先来复习一下“共情公式”,捕捉孩子当下的负面情绪:“孩子,妈妈看到你很失落很伤心,害怕别人是不是不喜欢自己了,少了帮班级做事的机会,我知道你有多么想为班集体做一点事。”
另外,就是我们今天要说的共情的第二个“技巧”——用“曝露”自己过往经历,来表达“感同身受”:“你一定很失落,很伤心。妈妈知道的呀。因为妈妈以前也竞选小干部失败过,当时感觉到,大家是不是都不喜欢我呀。但是妈妈后来也交到了很好的朋友……”
除了共情公式, 如果自己过去也有类似的经历,谈谈自己的经历是一种很好的共情方法,会让对方觉得自己是真正被理解了。
在有相同经历的基础上,谈自己当时是如何“处理”问题的,感同身受+处理经验,是共情的高级模式,会让孩子更乐意与你探讨下去。
3丰富准确的“情绪词汇”

上图中,小男孩的小金鱼死了。他撑着下巴盯着死去的小金鱼,看上去很难过。
在男孩眼中,小金鱼却是他的“小伙伴”:每天照顾它,给它喂食,看着它游动,能盯着看很久。它的花纹他能牢记于心,对他来说是不可替代的“老伙计”。
而爸爸却说“死就死了,再买一条”,爸爸的回应显然缺乏共情,只会让小男孩更难过。关于情绪的词语有千千万万个,但日常生活中,我们最常使用的可能就是“难受”。
其实,想要更精准地表达这种“难受”的情绪,还能细分出更多词汇,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说的第三个共情技巧:丰富情绪词汇。
拿小金鱼的死来举例:
因为没有定期喂食而“饿死”,孩子的难受会包含“自责”“后悔”。
小金鱼死后,孩子失去了好伙伴,除了失去朋友的“不舍”,还会感到“孤独”。
“自责”“后悔”“不舍”“孤独”这4个词,把“难受”的情绪表达得更精准,层次也更丰富细致了。
除了不同的情绪词汇,帮孩子抓准心情,还可以用一些更精准的情绪词汇,来帮助孩子表达ta的情绪:“小金鱼死的时候,你的心里一定像晴天霹雳一样震惊。”
“对的。”“你现在一定很自责,很后悔,就像一块大石头堵在了心口,又闷又沉,动弹不了。”“嗯。”“爸爸理解这种感受。”
帮孩子识别情绪,抓准情绪词语,能使得你的共情更精准到位。这个过程中,孩子对于情绪的认识也更深刻,对ta自己的“共情”能力和情商,也是一种提升。
写在最后:不管是共情小公式,曝光自己的经历,还是用语言词汇帮孩子精准识别情绪,都是一个将孩子内在的混沌感受拿出来,变得具象化的过程。只要情绪能被看见,ta就能感受到被接纳,安全感就能从心底长出来了。
- The End -— 好物推荐 —


育儿

<< 31 32 33 34 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