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凌晨1点,5岁儿子躲在厕所,拉开门后,我泣不成声..
  • 来源:医知袋鼠

 来源 | 凯叔育儿(yuerjinhualun)作者 | 张可粒  

 最近,我工作上不是很顺利,心情极差,和老公也时不时地斗嘴争吵。 儿子又非要缠着我抱他出去玩,只要我一拿起手机回消息,他就过来抢;
我在书房里处理事情,他就在门口疯狂拍门,不停地喊妈妈。 一气之下,我对着孩子怒吼:
“你这孩子怎么这么不听话,再这样我就把你丢到大街上了!” “砰”地一声关上门,孩子消停了,我的世界也安静了,我本以为这事就这样过去了。 
凌晨一点半,我隐约听到厕所里有动静,亮着灯,门也紧闭着。
打开门之后,眼前的场景让我震惊得说不出话来。 儿子在洗衣服,比他人还宽的盆子旁边还放着一小摞衣服。 我问他:“你大晚上不睡觉,这是在干嘛,明天不要上学了吗?” 儿子小声地回答道:“我乖一点,妈妈就不会和爸爸吵架了,也不会不要我了。” 从5岁儿子的嘴巴里听到这一番话,我的眼泪不争气地流了下来。 
若不是这一次的意外撞破,我可能永远也不会意识到,竟然是我们无意间的行为与扎心话语,在无形之中摧毁了孩子的安全感,让他产生了即将被抛弃的感觉。 那一刻,我也瞬间醒悟,孩子的每一次打扰,其实都是在呼唤我们的关注。  这样做,会破坏孩子的安全感 家庭治疗大师萨提亚曾说过,人是家庭里塑造出来的。 孩子的年龄越小,其安全感的状态越重要,但很多父母会在不经意间,破坏孩子的安全感。  在《爸爸去哪儿》中,郭涛的儿子石头因为一天没吃饭很疲惫,不想表演节目。 而郭涛完全不顾手上打了石膏的儿子喊疼,硬是把他推到门外去:
“我给你3秒时间,你还参加节目吗?不想就去外面待着!” 
再次打开门的时候,石头害怕极了,低声啜泣,无论爸爸说什么,都是一连串的“好好好”。 后来,当村长询问石头:“你觉得爸爸爱你吗?” 石头犹犹豫豫地回答:“有时候会爱我吧……” 村长疑惑:“有时候?还有时候不爱你吗?” 稚嫩的脸庞上,难掩落寞的神色:
“不爱我就是不理我嘛!” 
在一个6岁孩子的眼里,父母的不理睬就等同于不爱自己。 当孩子无法与父母产生情感联结的时候,又有什么底气去展现自我呢?他的心里只剩下深深的恐惧和被遗弃感。 我们应该明白,有形的门容易打开,但孩子那无形的心门,或许正在慢慢地关闭起来。 孩子的安全感,是需要从父母的言行中获取的,更需要从父母释放的爱意中去感受的。 
倘若孩子总是生活在父母糟糕情绪、矛盾并发的环境下,久而久之,孩子一定会产生严重的自我怀疑感,甚至连长大后,不管待在什么环境都容易极具焦虑与不安。 
之前看过一个新闻,6岁的男孩亲眼目睹爸爸妈妈吵架,动手。 男孩哽咽地说:“我都不明白他们为什么要这样,他们不管孩子伤心,自己吵架去,我都不知道我爸爸妈妈怎么想的……” 说到动情处,男孩嚎啕大哭,指着父母相互依偎的婚纱照说:
“我的梦想是爸爸妈妈能重新回到照片上的样子。” 家庭不是战场,无论父母哪一方的胜利都不是荣耀,因为最后孩子的“安全感”一定会输个精光。
  缺乏安全感的孩子
后来都怎样了?
 那些童年时期没有得到父母给予的充分安全感的孩子,长大后都变成什么样了呢?
《被忽视的孩子》一书中,为我们总结出了22个特征: 有时会感觉与家人和朋友格格不入;对不依赖他人感到骄傲;不喜欢求助于他人;朋友或家人会抱怨你冷漠疏远;你感到还没发现自己生命的潜能;经常希望自己独处;暗暗地觉得自己可能是个骗子;在社交场合中会感到不舒服;经常对自己失望或生自己的气;对自己比对他人严苛;拿自己与他人比较,并觉得自己不如别人;

 12. 比起人,更喜欢动物;  13. 经常无缘由地觉得暴躁、不开心; 14. 不清楚自己的感受;  15. 分辨不出自己的长处和短处; 16. 有时感觉自己是旁观者;  17. 相信自己是那种很容易过隐士生活的人;  18. 很难让自己冷静;   19. 总觉得有什么拖你后腿,让你无法活在当下;  20. 会感到内心空虚;   21. 隐隐地觉得自己有问题; 22. 很难自律。

没有安全感的孩子,可能会过分地懂事,也可能走向另外一个“反抗”的极端。 北大男生王猛(化名)成绩斐然,本科毕业后又考上美国排名前50名的名校研究生。 他写了一篇15000字的自述,让人心疼:因为家庭环境不好,导致他不容易合群,动手能力不好又总被嘲笑。

当他向父母求助时,没有得到父母的关心,却迎来了漠视,以至于他怀疑自己,是否值得被爱?是否配得上成功? 
在经历了无数次的心理挣扎后,他选择与父母决裂,希望再次成为自己生命中的主人。 其实,像王猛这样矛盾型依恋的孩子并不少,他们很擅长伪装自己,习惯用愤怒、疏离、冷漠等方式推开父母,他故意表现出自己的强硬、独立和控制力。 但其实,他们内心中感受到的爱是“失控”的,安全感是的匮乏。 因为得不到父母真正无条件的爱,所以才选择逃离。 同时,也唯有父母的自省与改变,才能真正地修复亲子关系,实现彼此治愈的共赢结果。 维护孩子的安全感,不妨这样做 拥有安全感的孩子,无论是遇到挫折,还是收获成功,都能永远保持一颗“胜不骄,败不馁”的初心,勇敢地行走在人生之路上。 如果想要好好维护孩子的安全感,我们也可以尝试从以下这2个方面去改变。 (1)看见孩子的真正需求,积极回应 爱孩子和能与孩子产生情感共情是完全不同的。 记得嗯哼4岁那会刚去参加节目的时候,一开始并不愿意上交自己的玩具,便开始大哭大闹了。 
杜江并没有觉得孩子“不乖”,也没有对孩子大吼大骂,而是看到了孩子内在的感受:
嗯哼对新环境和游戏规则感到陌生与害怕。 所以他给予嗯哼充分的时间去释放自己的情绪,然后再跟嗯哼讲清缘由,最后嗯哼也乖乖配合了。 其实啊,不管是石头、嗯哼、还是王猛,只有当我们透过孩子的表面行为,去体察孩子深层的想法和感受,设身处地为孩子思考,适当帮助孩子实现渴求,才能达成父母与孩子之间的良好合作。 
‍(2)父母情绪稳定,关系和睦
 夫妻相处,争吵在所难免,但有一个重点就是要让孩子明白:
爸爸妈妈是会吵架,也会意见不同,但是不会分开” 电影《怦然心动》里的朱莉父母对于处理夫妻冲突就做得十分妥帖到位。 因为朱莉爸爸答应自己的父亲要照顾弱智的弟弟,让本来不富裕的家庭变得更穷了,也使得女儿朱莉被他人嘲笑。 妈妈心疼女儿的委屈,在餐桌上和丈夫发生了争吵,朱莉被吓得大哭起来。 事后,夫妻两人又分别去和孩子道歉,爸爸跟朱莉说:
“这不是你的错,大人会解决好的。” 
妈妈也来安慰朱莉:“你有一个坚强而又善良的爸爸。”

朱莉也忍不住感慨:“我为有这样的父母感到幸运。” 
我们见过太多的夫妻,一旦吵架,便是鸡犬不宁、互相羞辱,而孩子的固定食谱,只剩眼泪拌饭。 爱孩子,请不要在孩子面前吵架。 请不要把温暖的家庭记忆变成孩子心头的恐怖片,摧毁他的安全感,让阴影伴随一生。  
爱孩子的本质,亦是成人的自修。 为人父母一定要以一颗珍视孩子的心,温柔且有智慧地去培育孩子: 面对孩子说的话,要耐心地倾听; 孩子表面行为下的内在需求,要及时地看见; 孩子在生命初期最需要的安全感,我们都应该慷慨地给予。 就像心理学家马斯洛所说的:
“一个安全感充足的孩子,才会有足够的心力去面对未来生活中的种种不确定性,才敢于打破束缚和枷锁,有勇气去追寻梦想。” 与各位家长共勉! 
—— End ——作者:张可粒,好奇人生的梦想家,剖析人性的研究者,只写既温柔又犀利的文字。部分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遇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处理,邮箱tougao@ksjgs.com。
本文转载于凯叔育儿(ID: yuerjinhualun),专注0-6岁宝宝科学养育。
长按下方图片识别二维码关注医知袋鼠陪您和孩子一起成长
“在看”点这里

育儿

<< 26 27 28 29 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