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割韭菜才是“智能汽车”能否赚钱的关键
  • 来源:汽车公社

IAUTO速度 深度 态度
导|语2021/05/29无论如何,坐庄的企业都是不会亏的。
记者丨徐进凯责编丨杨晶编辑丨朱锦斌
一波眼花缭乱的操作之后,不造车的企业真的已经不多了。
或许20年前的教育太过深刻,再度进入汽车市场的美的选择了“供应商”的角色,但拥有这样“被教育经验”的企业太少太少了,一众野蛮人再度“入侵”汽车行业……
除了美的、华为争做供应商之外,滴滴、货拉拉也从自身的应用场景入手,拉开了“场景定义汽车”的序幕。而在整车制造领域小米、创维也榜上有名,再加上宝能、恒大等地产商,以及已经初出茅庐的蔚来、理想、小鹏、威马等等,汽车早已成为了当下最为火爆的行业,一时间,不造车,都不好意思称自己是知名企业。

蜂拥而至的“掘金者”,让人心生疑虑,难道“智能汽车”真的这么赚钱么?
新能源与燃油车谁才是老大?
虽说入侵者众多,但也有一丝规律可循,在剧烈的行业变革之前,抢先在“智能汽车”爆发前入局,以便在“智能汽车”的未来分得一杯羹。
而业内普遍认为电动化是智能化的基础,并且相对于复杂的燃油结构而言,电动车的入门门槛较低,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众多“野蛮人”的信心,进而造成了现如今汽车行业“百花齐放”的状态。
电动车真的能够取代燃油车成为市场的主角么?
与以往关注“三大件”不同,在智能电动汽车的快速发展之下,汽车行业的从业者已经逐步将目光投向了芯片算力、雷达种类以及电池安全、续航等诸多方面,在这样的舆论背景之下,特斯拉、“蔚小理”等企业鸡毛蒜皮的小事都能瞬间引发行业关注,倘若单从舆论市场进行判断,“智能电动汽车”似乎早已超过了传统燃油车,成为了市场的主角。
但现实并非如此,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公布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汽车生产与销售分别完成2522.5万辆和2531.1万辆,同比分别下降2%和1.9%。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为136.6万辆和136.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7.5%和10.9%。

一减一增,虽说新能源车的占比有所提高,但占比也不过5.4%而已,有分析认为今年新能源车产销有望突破200万辆,但相对于一年2500万开外的整体市场而言,占比也仅为8%,燃油车依然是市场最大的销量主体。
只不过在“双积分”的压力之下,传统燃油车企业也在加速向电动化转型,再加上时常引发舆论热议的新品牌,两相叠加成就了当下舆论市场中“新能源领先”的状态,用传播学的术语来讲,这便是汽车行业的“拟态环境”,而“拟态环境”与现实环境之间的差距便是接下来新能源市场需要补足的短板。
从长远来看,未来汽车动力的发展应该是多元的,除了当下颇受热捧的新能源车之外,氢能源、乙醇汽车等等也有莫大的发展机会,并且新能源车的发展之路任重道远,从安全、续航等电池本身的特性,到充电桩等基础设施的普及,都需要很长时间的积淀,目前的电网系统并不能支撑如此多的充电桩,充电桩的布局需要对整个电网系统进行调整,这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
而从传统燃油车的角度来看,成熟的使用环境也决定了其不可能完全被取代,就如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在一次论坛上所言,“要是全部都换成电动车,产那么多油干什么?”倘若未来电动车普及度增加,相应的传统燃油车份额减少,极有可能带来电价上升,油价下降的状态,到那时燃油车的使用成本或许比新能源车更低。

毫无疑问,多元化的动力系统将是未来汽车行业的常态,而“野蛮人”大部分集中于纯电动市场,倘若刨除燃油车、氢能源等复杂的动力体系,纯电动车又能占据多少市场,产生多大的经济效益呢?
另辟蹊径 解锁赚钱新模式
除了市场份额有限之外,新能源车与传统燃油车的盈利模式也有着巨大的差异。
众所周知,在市场竞争越发激烈的背景下,不少传统车企已经出现了“价格倒挂”的现象,卖车不赚钱,凭维修保养等售后服务回血,早已成为了人尽皆知的秘密。
而在新能源车市场,售后服务是很难赚到钱的,除了雨刮、轮胎、空调滤芯等常规易损件之外,纯电动车的维修保养颇为简单,电池检测、电路检查等常规操作足以,少了传统燃油车定期更换机油的麻烦,也就少了定期收割车主的机会。并且随着换电模式的推广,解除消费者续航焦虑的同时,也除去了车主因电池续航下降选择换电池的收入。
对纯电动车而言,凭借维修保养赚钱似乎是个伪命题。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新能源车企收入就有所下降,就目前而言绝大多数造车新品牌均采用直营的销售模式,每一台车的销售收入都将直接落入到新能源车企的口袋,这与以往传统燃油车市场车企与经销商分成的模式有着巨大的差异。

其次,由于纯电动车的产品特性趋于一致,致使新品牌不得不从服务和周边入手,打造用户粘性,树立起自己独特的竞争力,而日渐丰盈的周边用品也成为了车企的收入来源之一。
再次,与传统燃油车出厂即定型的模式不同,新能源车可以通过OTA的方式进行升级,以解锁新功能,特斯拉已经因此受益。相信不久的将来,这样的状态也将成为诸多新能源车企的常态。
除了品牌周边和功能性的升级,智能化也或将成为新能源车企重要的收入来源,车上越来越多的屏幕为广告植入创造了可能,智能导航的发展也为汽车版“竞价排名”创造了条件。不久的将来,开车前先观看5秒钟广告才能挂档起步,VIP免除这一操作,是有可能发生的事情。而搜索附近美食的指令一经发出, 优先导航到附近“充值最高”的美食店更是大概率事件,这都有可能成为“智能汽车”重要的收入来源。
伴随着汽车与智能化的融合,以及互联网企业的入围,“羊毛出在猪身上,让狗买单。”的互联网玩法,也必将渗透进汽车领域,而那时的用车生活也很难如现在一样纯粹。
吹泡泡、割韭菜才是关键
经过简单的分析就不难发现,新能源车要真正实现自我造血功能任重道远,首先来讲,未来电动车并不会完全取代燃油车,市场规模需要重新审视;其次,付费开启新功能的模式,不仅需要强大的品牌影响力,一定的市场基数也是车企能否获利的根本;再次,在智能化领域,屏幕广告、炫酷车机主体以及通过导航引流的方式进行“竞价排名”也需要庞大的用户体系,否则便是一纸空谈。

虽说在互联网快速渗透的背景下,汽车行业已经逐步出现了众多新的玩法,但这些玩法能否取得收益还是个未知数,并且在市场竞争激烈的背景下,大多数车企开始着重打造用户体验,倘若在绝大多数车企充值VIP才能跳过开机广告的状态下,有一家品牌推出“终生无广告”车型,那市场的天平会如何倾斜会如何倾斜是显而易见的事情,而这样看似无厘头,却真的有可能发生。
加上一众限定条件之后,就会发现“智能电动汽车”的未来,距离实际应用还间隔着几座大山,但这依然不影响,众多品牌描绘理想出行的未来。
在那个乌托邦般的未来当中,零污染、完全自动驾驶早已成为了车子的必修项,不仅如此,这个移动的出行空间还会兼顾驾乘人员的情绪,提供与之对应的文娱信息,在那时乘车出行也会变成一种享受。
对未来出行的描绘越美好,现实就多无力。不少业内人士预计,10年之内自动驾驶都很难实现,这不仅牵扯到芯片的进化和各种雷达的商业化落地,还将对路况的整改以及法律法规的完善产生冲击,这当中的每一项都并非一蹴而就的。

而当下火爆的新能源市场能够走多远同样是个未知数,电网的整改正在推进,锂资源紧张,致使电池价格上涨的消息也频频见诸报端,这样不确定的状态时刻牵动着诸多业内人士的神经。
“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这或许已经成为不少从业者自我安慰的有力心声,又或许乌托邦般的未来太过耀眼,亮到让不少投资者睁不开眼睛,而忽视了即将迈入的深坑。
不过,不管“智能电动汽车”的未来何时能够实现,先将声势打造出来是绝对不会有错的,成功了,吹过的牛逼变成现实;失败了,也有一众被“耀的睁不开眼”的投资者埋单,无论如何,坐庄的企业都是不会亏的。
|徐进凯|虽2020无法重启,但身体和灵魂总要前行~THE END
  更多有趣的内容请戳小程序

汽车

<< 21 22 23 24 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