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G实现“1到N”的突破需要时间
  • 来源:通信世界

近来,工信部采取了多种措施推动5G发展。
5月初,工信部发布了《5G应用“扬帆”行动计划(2021—2023年)》,这份纲领性的行动计划指明了5G产业发展的重点方向、关键目标与核心任务。在5月17日召开的“2021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日大会”上,工信部推动五大基础电信运营商企业发起“5G赋能产业数字化共同行动”;刘烈宏副部长在大会的主旨演讲中强调,要把握好5G融合应用的创新性,加大资源投入、壮大新动能,要把握好5G融合应用的复杂性,多方协同攻坚克难打硬仗,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5G发展之路。
过去三年,中国5G实现了“0到1”的突破,网络建设达到了一定规模。截至2021年3月底,建成5G基站81.9万座,覆盖全国所有地级以上城市,占全球5G基站总量的70%以上。独立组网(SA)模式规模部署,初步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5G独立组网网络。5G应用也层出不穷,消费领域有5G消息(RCS融合通信)、视频彩铃、超高清视频、AR/VR、云游戏等一系列新产品。5G+大数据+人工智能+AR/VR等技术组合在游戏娱乐、赛事直播、居住服务等领域正在形成新兴发展模式,推动了to B和to C业务模式的深度融合。在工业领域,全国“5G+工业互联网”项目超过1500个,覆盖了22个国民经济重要行业。在民生领域,5G在公路、城市道路、铁路、地铁范围应用创新持续深化。
5G+4K/8K、5G+VR/AR/MR等高清视频服务加快发展。5G+智慧医院、应急救护、公共卫生、健康养老等典型应用相继推出。
可以说,中国的5G发展取得了全球领先的系统性优势,实现了“0到1”的突破。但对于5G来说,现在面临的问题是如何将“0到1”的突破升级为“1到N”的全面提升,实现应用规模化。
这个“N”既包含5G to C,也包含5G to B。在5G to C应用上,许多用户对5G无感。无论是直播还是游戏类应用,5G的网络速度并没有比4G展现出更大的优势,而且由于套餐费用偏高,以及5G手机偏贵,导致舆论导向一直唱衰5G。所以,用户表现出来的不是对5G的期待,反而是排斥和不信任。在5G to B应用上,尽管我们有许多不同的应用案例,但这些案例更多是一个个孤立的试点,解决的都是局部的问题。比如在工厂问题的解决上,5G应用更多的是集中在机器视觉方面。如果这些应用推广到某家企业,可能企业也不知道自己究竟想用5G做些什么。如果再推广到一个行业,从技术需求、标准规模,再到商业模式,似乎也说不清楚,而且行业之间的需求各不相同。对于通信行业来讲,标准规范和清晰的需求是业务应用规模商用的前提。目前5G to B领域的需求更多是碎片化的,整体模糊,如果这些问题解决不了,何谈大规模的应用?
所以,5G实现“1到N”的突破,是一个非常具有挑战性的过程。这个过程不仅是通信业,也是其它行业都面临的问题。如果从1G到4G,我们还可以参考国外的经验,摸着石头过河;那么今天,在中国5G进入“无人区”之后,是没有参考物的。刘烈宏副部长说中国5G要“协同攻坚克难打硬仗,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5G发展之路”,这不是一句口号,而是对通信业提出的明确要求。
现在5G发展进入了“深水区”,我们如何去探索,在哪几个方向上去探索,才能实现5G应用“从1到N”的突破?要找到答案需要时间,也考验着产业界的智慧和耐心。
作者:刘启诚责编/版式:范范校对:舒文琼审核:申晴监制:刘启诚
豫见517回顾2021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日大会
我就知道你“在看”

科技

1 2 3 4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