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将课程作业搞成了校园媒体,南师大这些同学是怎么做到的?
- 来源:全媒派
一个校园媒体的成长速度可以有多快? 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有Young周刊”给出了他们的答案:从组建团队,到形成稳定的报道栏目,再到第一篇作品走出校园圈子,团队的9名成员只花了不到一年时间。
目前,“有Young周刊”旗下公号“有Young实验室”的关注者里,一半以上是18~25岁的读者,多是学生、刚工作的年轻人,同时也不乏陈昌凤、彭兰和常江这样的学界专家。2020年10月,“有Young周刊”获得了第二届大学生校园媒体大赛“十佳优秀校园媒体”奖。
那么,南师大这家校园媒体光速成长的秘籍是什么?面对纷繁复杂的热点事件,学生媒体人会有哪些新奇的选题思路和创作理念?本期全媒派(ID:quanmeipai)对话“有Young周刊”指导教师杨晓霞、主编尚嵘峥,带你走进“有Young周刊”编辑室,一同探讨南师大热爱新闻的同学们如何将一个课程作业做成了一个有潜力的校园媒体。
全媒派:“有Young周刊”(下文简称《周刊》)创办于2020年2月28日,当时是一个怎样的背景?
杨晓霞:正值疫情期间,所有课程都改成线上授课,以往我们主办的纸质媒体无法再操作,所以我们选择全部以线上的形式来呈现大家的课程作品。考虑到人数较多和教学需要,所以将同学们分成五个组,推出了五个公众号,《周刊》是其中之一。
另外,《周刊》的前身其实是主编尚嵘峥的个人公众号,课程开始后他把个人号转为了小组共同运营的账号,可以说,《周刊》取得的成绩离不开他所带领的整个团队的努力。
全媒派:《周刊》开始于南师大新闻系《采写编评一体化》的课堂中,推行这种学生自办媒体的教学形式时,您有怎样的初衷?
杨晓霞:《采写编评一体化》是学院新闻专业同学的一门主干课程,按照采写编评四个核心环节,分别有一位指导老师,我们四位老师组成了一个团队。
关于这门课的性质,我愿意把它比作是一个“室外游泳池”,在有保护的条件下,我们鼓励学生在里面“扑腾”。设计这门课有几个目的,第一,发现自己的能力。在新闻生产的环节中,各自的能力和偏好不太一样,只有在实践中反复尝试才知道自己感兴趣和擅长的是什么。
第二,发现社会。有些同学在接触社会的过程中会表现出社交恐惧,不愿意离开自己的舒适圈,这会导致对社会认知的局限性。而这门课程会推动学生们多了解社会,发现社会中以往被忽视的或者被误读的现象,这是一个成长的过程。
第三,发现行业。希望能帮助学生们多接触真实的新闻生产,了解新闻行业的现行规则及变化特征,学习根据实际来调整应对策略,从而更适应行业的发展需求和方向。
从上述意义来说,我们把媒介定位和内容选择的自主权都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尝试。课程不太在意学生们把《周刊》做出多高的品质,而是更注重大家在做校园媒体的过程中收获了什么,这可能也是我们和其他校园媒体在运营方向上的差别。
全媒派:目前《周刊》的团队构成是怎样的?完成一篇稿件时,大家一般怎么分工?
杨晓霞:首先在团队成员方面,我们一直是强制分组,希望同学们在与合作伙伴磨合的过程中,发现与他人和谐相处、携手共进的有效途径,学会尊重他人。这也是新闻实践中的重要要求。
其次,团队的构成具有很大的流动性,组员的定位不是固定的,每个人都必须经历采访、写作的基本训练,而编辑、排版的工作不做强制要求,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去选择。
最后,从选题申报到采访,再到写作、编辑加工,到最终的制作出版都是由学生来完成的。老师在这个过程中的角色主要是顾问,给稿子把把关,帮助大家慢慢形成好的职业习惯。
尚嵘峥:团队中的九名成员是老师们事先决定好的,主编则通过团队投票选出。我们的团队不会明确规定职责,通常是开完每周选题会后,大家自行确定角色。比如,有同学的选题被采用了,那么这次他就是记者,而其他同学就会承担编辑、排版、制图的工作。
整体来说,团队分工打破了学生媒体编务和社务分开办公、互不相扰的传统模式,将编辑部与运营部合二为一,我们所有的成员都身兼数职,既是新闻采写记者,又是账号的编辑运营人员和设计美工人员。
全媒派:在这种分工下,《周刊》是否已经形成了常规的编辑流程制度?一篇稿件的生产周期大概有多长?
尚嵘峥:按照课程要求,每个公众号每周要完成四篇报道,主编在其中选择两篇最终推送出去。在《周刊》团队内部,我们每周一晚开选题会,确定稿件做不做首先需要参考前面已经说到的选题指南,其次还要考虑到成员个人情况,优先通过那些近期没有做过报道的同学的选题。选题会结束后大家根据分工开始操作,然后按照流程对稿件进行筛选和推送。
对稿件的生产周期没有统一的硬性标准,主要参考稿件的类型具体而定,突发性的报道需要两三天完成,时效性不高的则相应地也会放宽时间要求。
全媒派:在选题方面,《周刊》主要会关注哪些领域?有没有自己独特的标准?
尚嵘峥:以我当时的团队为例,从选题内容的角度,我将《周刊》的选题概括为热点和冰点两大部分,热点如疫情的“第二落点”、鲍毓明案引起的争议等社会热点话题和母亲节、愚人节等节点性话题;冰点包括文化、思想、娱乐等方向的长尾选题。
从选题体裁的角度,参考GQ分为《GQ报道》和《GQ实验室》两个账号的设定,我们也设置了两个栏目,即Report和Lab。
在Report栏目,我们主要做严肃报道,主要策略是,面对突发和热点新闻的选题,在地域上要有优先等级,南京的优先于江苏的,江苏的优先于全国的。调查报道则优先选择和年轻人相关的,具有一定公共价值的,人物报道侧重于呈现群像,因为我们很难接触到那些知名度很高、新闻性很强的单独人物。
在Lab栏目中,我们推出了漫画、数据新闻、研究报告等内容体裁,整体风格比较活泼。团队中有成员擅长画漫画,所以漫画推出了很多期。在操作数据新闻的过程中,我们遇到的问题比较多,难度比较大,所以慢慢地就暂停了,希望在未来能有一定的拓展。
至于某个选题要不要做,我们主要看几个方面:第一,别人有没有做过,如果没有做过,我们一定要做。比如,《他们在微博当监督员》这篇文章报道了很多媒体没有注意到的群体,最终也取得了不错的传播效果。第二,如果别人做过,我们要能找到新的视角,或者挖得更深。对于《周刊》来说,有时候的确很难追到报道的第一落点,重要的是我们能不能找到其他的落点。
杨晓霞:在学生选题的过程中,老师会提供一定的建议,但这种建议如同理查德·塞勒的说法,只是一种“助推”。我们的建议是温和而非强制的,最终选题做不做、怎么做,还是取决于他们自己的兴趣。
至于怎么选择选题,总结下来主要是两点:一个是社会的关注度,即能不能吸引更多人注意,能不能引起共鸣;第二,作者的能力范围。如何把二者结合在一起,这是大家在选题过程中应该努力的方向。
全媒派:据介绍,《周刊》的报道类型主要是“融合新闻”,这是一种怎样的形式?
杨晓霞:“融合”是时代发展下的产物,是新闻实践发展的新特征。但当前关于融合新闻究竟是什么、怎么融合目前还是有争议的,所以新闻业界的发展仍在不断尝试各种形式的融合。我们也鼓励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逐渐探索,找到属于自己的答案。以运营公众号为例,我们希望实现的融合是突破既有传播模式的限制,也就是超越图文这一单一形式,增加更多视觉化呈现的内容。
当然,所谓对融合的要求并不限定大家使用的具体手段,只要是反响不错的尝试,就可以持续使用。有的团队在文章推送时选择了左右图滑动的形式,增加了报道的表现力,就算是一种好的融合呈现方式。
全媒派:诞生一年多的时间里,《周刊》已经成长为具备一定影响力和知名度的校园媒体,您认为《周刊》能够快速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杨晓霞:《周刊》推出时刚好在疫情期间,大家对某些话题比较敏感,这首先是一个机缘的因素。其次,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周刊》能取得当前的成绩,最重要的就是在内容质量上做得很优秀,形成了自己的品牌。大家做《周刊》时,就是单纯地希望自己的内容被更多人看见,愿意去尝试和摸索自己的边界,有斗志,有干劲,这种纯粹的热情很重要。
最后,公众号取得一定的成绩和来自学院的支持是分不开的,教师、学院都给学生的作品提供了保障,遇到突发情况,学生们不是孤立无援的。
尚嵘峥:《周刊》的成长是大家合力的结果,每个同学都在不断学习,发挥自己的力量。我们在做新闻的时候,更多考虑的是读者会不会喜欢,没有营收等其他方面的压力,因此可以专心生产内容,这其实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学院的支持和老师们的指导,包容学生的“折腾”。
此外,我们在实际发展中找到了很多借鉴模仿的对象,在对标的过程中不断努力,结合自己的能力形成自己的风格。不只是《GQ》,还有很多优秀的校园媒体,比如人大的RUC新闻坊、南京大学的核真录、中山大学的布谷岛、武大的新视点等等,都是我们学习的前辈。
全媒派:国内的确有不少优秀的校园媒体,但大家可能又一个共同的压力就是,随着学生结课和升学,校园媒体的采编团队一般保持着较高的流动率,这会对媒体的运作和发展产生什么影响?
杨晓霞:随着课程的结束,团队成员一年一更迭。随着成员的变化,媒体账号的风格也会呈现出不一样的特征。比如,在选题方面,大家的关注点是不一样的,最终报道的呈现也会有个性化的特征。我们不强制要求每一届的成员必须维持同一种创作风格,而是希望他们不断尝试,在比较的基础上,找到自己的特征和优势,并进一步判断是否要延续,怎么做出突破。
这也是我最初提到的,我们创办这样一个媒体的目的不在于把公众号本身发展得多么好,最核心的还是学生个人能力和经验的养成。
未来,我们还是会继续请大家运营公众号,这是课程作业得以呈现并被传播的重要平台。但是《周刊》的面貌和形式不是固定的,学生们也许会有更多尝试。
全媒派:《周刊》目前依然是以课程作业的形式来带动内容创作,接下来是否考虑将《周刊》以独立的校园媒体的形式发展下去?
杨晓霞:通过《周刊》,越来越多人了解到南师大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实力,已经有一些媒体从业人员表达出与同学们合作的意愿,这是对《周刊》团队的认可,也是对学院品牌的认可。
所以,我们的确有这方面的考虑,也一直在摸索怎么样才能把有限的资源充分利用起来,给更多同学表现的机会。我们希望《周刊》能够继续延续下去,希望新一届的团队也能有出色的表现。
教育
-
-
- 中政法学生跳楼身亡:妈妈,我去天堂了,这里太累了!
- 前段时间看了一篇文章,看完之后心里久久不能平静:写那么多育儿文章,猛然发现或许我也不是一个好妈妈,有时候我也会强迫自己的孩子变得很优秀。跟大多数父母一样,我最不愿意承认的一个事实就是,自己的孩子很...
- 杂志
-
-
-
- 倒计时1个月!这些新变化要了解
- 点蓝色字关注“央视新闻”今天起,2021年高考进入最后1个月倒计时,学子们也将进入最后的冲刺时间。 今年高考招生将继续向中西部和农村等地区倾斜,从报名情况来看,在一些省市,高考报名人数呈上升趋势。另外,...
- 央视新闻
-
-
-
- @小班适龄入园幼儿家长,明起浦东新区幼儿园开启网上报名预约(附详细预约流程)
- 2021年浦东新区学前教育阶段适龄幼儿入园工作分为信息登记、网上预约、现场验证和录取通知四个阶段。5月8日9:00~5月13日21:00,浦东新区幼儿园开启小班幼儿入园网上预约! 小布提醒:网上预约园所及预约先后顺序...
- 浦东发布
-
-
-
- 2021年起,4类人不能结婚,即使领证了也不合法!
- -END-大家都在看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4NTU3MDQ0Mg==&mid=2652830062&idx=1&sn=520ce4c71a15bb0b962f57c656f2beea&chks
- 中考
-
-
-
- “妈妈,我为什么不能玩游戏?”这位妈妈的回答,值得家长借鉴
- 怎样才能每天都收到这样的文章呢?只需关注“今日教育考试”!亲爱的儿子,昨天晚上我们之间发生了一些冲突。当时你写完作业,说想用手机上一会网,我本着让你放松下的初衷把手机交给了你。结果临睡前我来催你,...
- 今日教育考试
-
-
-
- 斯坦福开学演讲:不要在不断的优秀里走向平庸
- William Deresiewicz本文是美国著名作家和文学评论家威廉·德莱塞维茨在2010年斯坦福大学开学典礼对新生的演讲。短短几十分钟的演讲,蕴藏着很多真知灼见,值得一读再读。以下,敬请enjoy~我们许多人的青春都奉...
- Seelong
-
-
-
- 一辅导数学就心梗?关于“数学学习”,我想说点心里话……
- 本以为前两年“禁奥令”之后,奥数热已经逐渐消退。但最近一条热搜火了:3月4日,中科院院士、政协委员、中国数学会理事长袁亚湘院士在两会上表示:“不建议普通孩子学奥数”,一时间,竟然冲上了微博热搜第一。...
- 家长慧
-
-
-
- 突发!财政部通知!初会准考证打印入口今日关闭!部分地区打印入口有变!
- 哈喽大家好初级准考证打印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昨天出现官网打不开的情况今天也时有发生其实是可以打开的,只不过有点慢 ி 耐心等待、刷新、换浏览器毕竟,已经有26个省份开启打印了但是,也在今天24:00广西省...
- 会计帮官微
-
-
-
- 北美“鸡娃”教育的惨痛代价:长不大的“妈宝男和娇娇女”
- 当“鸡娃”式教育已经成了一种普遍现象,北美家庭同样深陷于此,并诞生了有史以来最“娇惯”的一代年轻人。方也博士认为,这些孩子尽管有着完美的履历和学术成绩,心理年龄却停滞不前。他们成年后进入大学和职场...
- 常青藤家长会
-
-
-
- 最近喜欢的10句文案
- 这是我每个月都在做的一期栏目,记录我从广告、电影、书籍或诗歌看到并喜欢的文案,希望它们也能带给你细碎柔软的触动。微博@十句文案。—1—把书念下去然后走出去不枉活一世出自黄国平的博士毕业论文。前阵子黄...
- 创意广告坊
-
-
-
- “空姐”用英语怎么说?可不能翻译成“air sister”!
- 在职场上空姐一直是个令人羡慕的职业每天在飞机上工作举止优雅,笑容满面,还可以经常到各地周游。那“空姐”用英语怎么说?1“空姐”用英语怎么说?空姐其实是一种美化的称呼其实英文中就是air stewardessstewa...
- 实战英语口语交流
-
-
-
- 将课程作业搞成了校园媒体,南师大这些同学是怎么做到的?
- 一个校园媒体的成长速度可以有多快? 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有Young周刊”给出了他们的答案:从组建团队,到形成稳定的报道栏目,再到第一篇作品走出校园圈子,团队的9名成员只花了不到一年时间。《有You...
- 全媒派
-
-
-
- “我文化课成绩不好,想学艺术”:艺考这条“捷径”究竟是怎样的存在
- 又到了一年艺考专业课落下帷幕时,各大院校发布了校考成绩,根据近年来的艺考数据,人们发现艺考也开始内卷了!内卷的家长——教育要从娃娃抓起给小学生报补习班,花掉20万;内卷的考生——假如500分可以上一本...
- 父母堂
-
-
-
- 英国王室成员高中成绩单曝光!学习最好的竟然是……
- 英国王室中的大事小情可谓是备受众人关注,从奇闻异事到丑闻爆料,甚至王室成员的学习成绩也能让人津津乐道一番。今天就来看看这些享受着普通人够不到的优渥的环境和资源的贵族,学习成绩是不是也是我们够不到的...
- 留学英国
-
-
-
- 强迫学生到指定工厂“实习”,否则不给毕业证
- 1.强迫学生到指定工厂“实习”,否则不给毕业证近日,江苏省盐城技师学院的学生反映,学校强迫学生到指定工厂实习,否则就不给发毕业证。记者深入调查发现,这所全国首批国家级重点技工学校存在多项教育部、人社...
- 一度蜜订阅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