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教育的魔鬼细节:父母最好的爱,是关键时刻给孩子轻轻一推
  • 来源:尖叫童年
授转自|书单(BookSelection)
人都是被生活推着长大的。
但值得庆幸的是,在长大前,上天给每个人,都派来了守护神。
韩剧《请回答1988》里有句台词说:“因为上帝无法守护在每个人身边,所以创造了妈妈。”
不过,这份守护,是有期限的。父母和孩子,从相遇那一刻起,就注定分离。

在邻国日本,有一档火了29年的综艺《初遣》,拍摄的主题就很特别:记录父母对孩子的第一次放手。
记得有位父亲,看着第一次跑腿、哭成泪人儿的3岁女儿,尽管满脸写着舍不得,可手里的动作,却是轻轻把孩子往前一推,跟她说:“你可以的,爸爸在这等你回来哦。”

其实认真想想,从上幼儿园的第一天,再到长大工作,我们和父母的每次别离,何尝不是在重复这个过程。
说到底,大部分家庭是幸运的,因为父母能有几十年的时间,看着孩子长大。
可如果时间压缩到只有几年,那家长能教给孩子最宝贵的教育,又会是什么呢?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这本书,对这个问题就给出了特别的答案:《会做饭的孩子走到哪里都能活下去》。
这是一个特殊的故事——有位很特别的母亲,用她独特的教育,培养出了一个另类的孩子,却意外感动了500万人。
但在这个不同寻常故事的背后,却看到了无数平凡父母的身影。
自从5岁生日过后,日本小女孩安武花每天早上起来第一件事,就是准备满满一桌早饭。她不但能做饭,晒衣服、叠衣服、刷澡盆、打扫等家务,也是样样精通。
比起其他喜欢蛋糕和饼干的同龄孩子,阿花喜欢的零食,有点过分养生——她爱吃炒熟的大豆和烤鱼干。
别看如今的阿花懂事惹人爱,但当初,她险些没能来到这个世界。
阿花的妈妈千惠,是个有着特殊人生经历的女性。
千惠在25岁生日被求婚,订婚后不到半年,却被确诊有恶性乳腺癌,为了活下去,只能进行左乳切除手术,而且还接受了会导致不孕不育的荷尔蒙治疗。
医生原本已经判断,千惠可能终身没有孩子,但命运却给她开了个玩笑。有一天她突然发现,自己怀孕了。

看到B超上,7周大胎儿的小手小脚,还有咚咚咚的心跳声,千惠哭了。
不过,这并不是喜悦的泪水。

一旦决定继续妊娠,卵巢分泌的女性荷尔蒙,极可能导致乳腺癌复发。所以,千惠左右为难,顾虑重重:万一乳腺癌复发了怎么办?如果抗癌药对孩子有影响,造成了后遗症又该怎么办?
好不容易捡了一条命,要自己活下来,还是把这个权利,让给没出生的孩子?面对这个世上最难回答的问题,千惠犹豫了。
特别是看到身旁这个不离不弃,比谁都想要孩子的丈夫信吾,想要流产的想法,一直盘旋在千惠脑里,却始终说不出口。

这时候主治医生的一番话,让千惠动摇了:
“和你一样的病人,好多想生还生不了呢!怀孕本身就是个奇迹。会不会复发谁也不知道。有可能会,也有可能不会。怀孕就已经很神奇了,那么生下来怎么样?”
但关键时刻,送上临门一脚的,还是父亲说的那句话:“豁出命生下来吧!”
就像快溺水身亡的人,突然呼吸到氧气。千惠决定了,横竖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那就拼了命,把宝宝生出来吧。
于是,在发现恶性乳腺癌两年半后,奇迹般生还的千惠,迎来了一个更奇迹般的小生命:阿花。她豁出命生下的女儿。
看到趴在妻子仅剩的右侧乳房上吃奶的孩子,信吾止不住眼泪。

因为只有右侧乳房能喂奶,手术后遗症导致左手使不上劲的阿花,每次都坐着,右手抱着女儿喂奶,母女互相凝视着彼此。


每次孩子一哭,只要听到妈妈哼起摇篮曲,立马就止住了哭声,“睡吧睡吧,妈妈给你唱首摇篮曲。”

曾经那个为了保命,想放弃的孩子,如今却成了千惠生命中最重要的存在,她整天都抱着女儿和她说话。
“信吾,宝宝真可爱啊!为了宝宝,我什么都可以做。把阿花生下来这是太好了!”
仿佛是为了印证这句话,在千惠往后无数次和死神的搏斗中,女儿成了她最大的动力。
“会做饭的孩子走到哪里都能活下去”

在好几次跟死神交锋,抢回生命后,千惠开始想一个很严肃的问题:“如果很快就要离开这个世界,那我最想给孩子留下的,究竟是什么?”
不是钞票、房子和车。千惠认为,年幼女儿最需要的,是离开了妈妈之后,自己一个人也能过得很好的方法。
于是在生病之前,从来都是吃速食食品的千惠夫妇,做了一个很特别的决定:我要教会孩子什么是生活。

为此,千惠夫妇找到了一家很特别的幼儿园——高保幼儿园:
在这里,每个孩子都要学习一项很特别的功课,不是奥数外语小提琴,而是学习如何制作味噌。

对日本国民而言,味噌,就像豆腐对中国人一样,是一个非常寻常又健康的食材。
在高温潮湿的日本,用黄豆作为原材料,配合当地特殊霉制作出的味噌,富含氨基酸和食物纤维,对身体很好,味噌汤也一直被视作日本的“国汤”。
不但每天喝的味噌汤,用的是自己亲手制作、不添加防腐剂的味噌,千惠夫妇还租赁了一块闲置的农田,每天下班之后,第一件事就是接娃一起去插秧、锄草、收割,干农活,就连餐桌上的主食,都换成了自家种出来的糙米。
不但吃的都是有机食材,千惠还认为,就像人类从头到尾没有一个零件是多余的,每个食材也没有多余的东西。
所以她们家的餐桌,也非常特别,粮食不精加工,蔬菜不削皮,根菜不丢叶,非常粗糙又很健康。
吃这样饭长大的阿花,和别的孩子也格外不一样。比起鱼和肉,阿花更喜欢吃有助消化的纳豆,平时都离不开糙米饭,身体基本没生过病。
但这样平静的日子没过多久,就被一张诊断书宣告终止:
千惠的癌细胞再度复发,而且已经扩散到了肝脏、肺部和骨头上。而且医生说,照这样发展,三个月后肝脏就会几乎布满肿瘤,必须使用抗癌药。

害怕时间不多的千惠,决定要尽快把必备的生存技能教给孩子。

于是在阿花四岁的时候,她收到了父母送的特殊生日礼物:一条围裙。
话都说不全的阿花,在妈妈的指导下,逐渐学会了晒衣服、叠衣服、刷澡盆、摆放鞋子、打扫……
但最危险同时也是最重要的家务——做饭,千惠直到孩子五岁,自己的身体越来越差后,她才硬着头皮开始教。
看着这么小的孩子到厨房,相信不管哪个妈妈,内心都是害怕的,千惠也不例外,她在博客上记录道:“第一次看小花用刀的样子,相当吓人。”
尽管非常担心,但千惠忍住了伸手把刀抢走的冲动,而是耐心叮嘱道:“阿花,不拿菜刀的那只手,要像猫爪子那样收起来哦。手指伸出来很危险哟。”

在她的耐心教导下,刚满5岁的女儿,开始慢慢学习,怎么制作一碗最简单的味噌汤:
小花先是举起刀,慢慢切放在自己小手掌上的豆腐,随后再踩着脚凳,切好砧板上的蔬菜,把萝卜和生姜擦成丝,最后再学习用火,自己放味噌,不断搅拌尝试味道。
在这个过程中,即使阿花做错了,千惠也不会批评她,而是耐心让她重复做几遍,直到她学会这道有妈妈味道的“国汤”。
这碗朴素的味噌汤里,包含着千惠不能陪伴女儿的愧疚和期望,她在博客上这样写道:
“只要身体健康,能够自食其力,将来无论走到哪里、做什么,都能活下去。”

慢慢走到生命尽头的千惠,早就把女儿视为自己活下去的动力。
在博客里,她还回想起当初得知怀孕消息时,父亲说的话:“你死了无所谓,把孩子生下来再说!”
尽管当时在心里埋怨父亲,但后来千惠才了解到父亲的良苦用心,就是想让这个新生命,再用力推女儿一把。
也正因为如此,在后续治疗中不管有多疼,千惠脑海里只有一个想法:“为了女儿,无论如何我都得活下去。”
父亲与千惠,千惠与阿花,那些没说出口的爱,都在血浓于水的亲情纽带里流动,在日复一日的相处中,默默守护对方,成为彼此最坚强的后盾。
但只可惜,无情的时间,从不等任何人……
父母教给孩子最重要的一课

在母亲逝世前,阿花早已变成了一个小大人。

小女孩每天揉着妈妈的腰,鼓励千惠:“妈妈,还疼吗?要加油哦!”
看到妈妈种的盆栽西红柿变红了,她第一次时间摘下给千惠看:“妈妈,你好厉害啊!你看看,全都红了哦。”

尽管年纪这么小,但这个天真的小女孩,却又出人意料地成熟。
某天,信吾送阿花去保育园的途中问她:“阿花,你觉得妈妈的病能治好吗?”原本期待孩子能说:“妈妈一定会好的呀!没关系的!”
但没想到,阿花的回复却是:“这次可能不行了吧。”
别看孩子小,有时候他们什么都知道。

没多久,千惠不幸离开了人世。看着陷入痛苦,无法自拔的父亲,又是阿花第一个站了出来:
这么小的孩子,每天把豆腐,放在小手掌上慢慢切好,打开煤气,把豆腐放进盛着鲣鱼汤的锅里,给悲伤难过的父亲做饭。除此之外,打扫浴室、摆放玄关的鞋子、叠衣服……这些妈妈在逝世前,教会她的家务,阿花每天一件不落地做着,甚至还哄父亲:“爸爸,你工作很努力的嘛,阿花给你准备了啤酒哦。”
即使在身边的大人们,问妈妈逝世的感受时,这个小大人也会坚强地回答:“不孤单啊,有爸爸在,没关系的。”
只有在睡前,给妈妈祭坛燃香时,阿花才会像个孩子一样哭出声:“妈妈真可怜。妈妈为什么死了,为什么不要阿花了?妈妈,妈妈!”
相信千惠在天之灵,也应该很欣慰,这么小的女儿,在最难的时候,居然能成为父亲的精神支柱。

有一天,父亲在垃圾箱里,发现一盒刚开的香烟,询问阿花后,发现真的是被她扔掉的:
“妈妈不是说过嘛,吸烟会得癌症的。你不是答应妈妈不抽烟了吗?爸爸要是得癌症死了,那就剩阿花一个人了。爸爸把阿花一个人丢下也不要紧吗?”
看着痛哭的小女儿,信吾终于也振作了起来,决心照顾好这个孩子。
因为答应了妈妈每天都要做早饭,在千惠逝世后,阿花每天雷打不动,早上六点起来做味噌汤,尽管偶尔也会偷个懒,但依旧很努力做家务。
“妈妈说,吃了米饭和酱汤就会有精神。阿花和妈妈拉过钩的哦,我会每天都做的!”

心理学家西尔维亚说过:“这世上所有的爱都以聚合为目的,只有一种爱指向分离,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
那在这个过程中,父母能留给孩子最宝贵的教育,究竟是什么呢?
教育家陶行知曾经说过:生活即教育。
在巨大的社会压力下,很多人埋头扎进学习和工作的苦海里,却忘了生活本身,也是一门需要认真学习的人生功课。
反观邻国日本,在这方面,确实有值得学习的地方。就像综艺《初遣》,以及故事里的妈妈千惠所做的那样:
父母能做的,或许就是在孩子飞速成长前,挡在社会前面,言传身教,告诉他们怎样爱护自己,好好生活,然后在最关键的时刻,轻轻一推,目送孩子渐行渐远。
爱需要智慧,放手更需要智慧。
父母给孩子最好的疼爱,就是学会把手放开。
-END-
本文转载自一个推荐好书的微信公众号“书单”(ID:BookSelection):由来自《南方周末》、《新京报》等媒体的资深媒体人共同打造,帮你提升自己,通过读书变得更好。转载授权请联系“书单”公众号。图源 |《小花的味增汤》
推荐阅读 做一个“不在场”父母:这些路,只能让孩子自己跨过黑暗暖哭! 日本4岁哥哥带着2岁弟弟, 代去世父亲买花送妈妈: 路很长, 谢谢有你陪我《小欢喜》的真相:好父母其实跟孩子“同龄”
觉得文章好看的话,点个「在看」告诉你的朋友呗(^▽^ )








书单君




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

赞赏



长按二维码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微信 iOS 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二维码转账支持公众号。

















已同步到看一看



取消
发送


我知道了








朋友会在“发现-看一看”看到你“在看”的内容
确定













已同步到看一看写下你的想法



最多200字,当前共字
发送







已发送







朋友将在看一看看到
确定



写下你的想法...









取消
发布到看一看
确定




最多200字,当前共字








发送中













微信扫一扫
使用小程序










取消
允许











取消
允许














知道了








确定


其他

<< 6 7 8 9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