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两字,怎么就封杀不了
- 来源:独立鱼电影
最近有一部剧,火了。
开播后马上成为豆瓣热门榜第一。
还隔三差五地登上微博热搜。
看大家的评论。
被气死的有,引发深思的有,焦虑飙升的也有。
原因很简单,它聚焦的是当下中国家庭都得面对的两个字:
内卷。
辅导班,学区房,奥数竞赛……
令所有家长「闻风丧胆」的一切,都在这里——
说这部剧之前,先来了解一个概念:
鸡娃。
即打鸡血式教育孩子。
信奉「人生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家长们,在孩子小学阶段就开始了鸡血教育。
不断为孩子安排课程,让孩子像永动机一般不停歇地学习。
蒋欣的角色,田雨岚,就是这样一名鸡娃的家长。
她每天都很焦虑。
虽说孩子子悠从小成绩优异,名列前茅。
但现在正值五年级,马上面临小升初的关卡。
她的目标,就是让孩子考进私立的初中名校。
为此,她给子悠报了满满当当的辅导班。
每天一大早就起床背单词,晚上很晚还要刷题。
除了学校的课程,还要学习奥数,参加各种竞赛。
放松、娱乐、玩耍之类,根本不存在。
子悠喜欢踢足球,每周只有周五一节足球课。
但田雨岚还是把课退了,换成奥数。
她甚至专门做了一个架子,告诉子悠:
你唯一的任务就是用获奖证书把架子填满。
这话,成年人听了都害怕,更何况一个11岁的孩子。
剧中有一个细节,抠手指。
每当被加码的课程压到喘不过气来,子悠就不停的抠手指。
就算抠出血了,也浑然不知。
明眼人都知道,子悠的心理健康已经明显出现问题。
更可怕的是,这样的家长不止田雨岚一个。
子悠的班级里,几乎所有孩子都在外面上辅导班。
就算学校再怎么强调,不要剥夺孩子休息和娱乐的权利。
但一到活动时间,还是有大量家长来把孩子接走,去辅导班上课。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南俪夫妻二人是绝对的异类。
他们对待孩子欢欢,奉行的一直是快乐教育,快乐童年。
不愿意让孩子超负荷,更反对辅导机构的填鸭式教学。
平日在家里,也十分注重跟孩子之间的互动。
孩子喜欢唱歌和主持,就支持她去做。
孩子成绩不好的时候,也没有责骂。
反倒细心沟通,帮助孩子找到问题所在。
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这已经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家庭关系。
南俪夫妻,几乎是只存在于虚拟作品中,模范般的家长。
可就算这样,也没能换来让人满意的结果。
在所有的同学都疯狂加课辅导的情况下,没有参与辅导的欢欢成绩自然排到了倒数。
班里原本跟她关系不错的同学们,开始嘲笑她是个笨蛋。
欢欢受到侮辱,回到家哭着要求上补习班。
剧中这一幕,真是让人细思极恐。
慕强的种子,已经潜移默化地种到了孩子心里。
他们还在小小的年纪,就开始在心中给大家分出三六九等,拿着有色眼镜去评判别人了。
南俪二人原本的目的,是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
没想到在这种环境里,欢欢变得根本不快乐。
无奈之下,他们也只好把孩子送去辅导班,被迫加入了教育内卷的大军。
只是,这种恶性追逐根本没有尽头。
考满分根本不结束,而是开始。
超纲学习,奥数竞赛都是基本操作;提前学习高年级内容,也是人人必备。
你让孩子起早贪黑刷题,搞题海战术。
那我在孩子不会说话的时候就找好英语家教,从头打造语感。
所有的父母都在焦虑,所有的孩子都在痛苦。
剧中有个很生动的比喻:
一个剧场里,大家原本都坐着看演出,突然前排有人站起来了,逼的大家不得不也站起来。
最后,从一起坐着看变成了一起站着看。
更多的付出,换来更差的体验。
看到了吗。
在这场浩浩荡荡的教育内卷当中,所有人都是输家。
本剧播出以后,出现了很多声音说,剧情太夸张了。
哪有家长疯魔到这种程度?
但悲哀的是,现实只会比剧更夸张。
之前有一位博主,卧底某鸡娃家长群。
在里面的所见所闻,简直是一部魔幻现实主义的恐怖片。
上下三代,一家五口。
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在这场战争中幸免。
从早上六点半到晚上八点半,孩子所有时间都被安排得满满当当。
一岁开始学英语,三岁开始学乐器。
一个上小学的孩子,需要同时学围棋、珠心算、古诗、网球。
编程课更是早早的安排上,甚至有「小学五年级才学是不是太晚了」的担忧。
家长们竞相晒出自己的鸡娃计划,洗澡、吃饭等项目严格规定时间。
「牛蛙」「青蛙」……
「荤鸡」「素鸡」……
所有的孩子都被贴上了标签,仿佛没有感情的提线木偶。
你以为这已经够可怕了?
还有更甚的——
「鸡娃不要紧,只要早恋真。」
第一次看到这个口号时,鱼叔简直是云里雾里。
家长视早恋如洪水猛兽这么多年,怎么突然之间转了性,开始鼓励了?
仔细一研究才发现。
原来口号的主题是,「提前过滤筛选,锁定阶层合适的亲家」。
家长群里把昵称后面加上F/M来表示性别。
每一次发言都是一场暗戳戳地抛绣球。
期待某个瞬间,有跟自己阶层相得益彰的家长现身。
然后两人钦定一场不知能否兑现的遥远联姻。
在孩子学还没上的年龄,家长就已经在研究,给TA找什么样的伴侣才可以提升阶级了。
这场新时代下的特色婚姻包办,简直跟童婚一样恐怖。
在这些家长眼中的孩子,到底是鲜活的生命,还是人形工具?
当然,家长自己不会这么认为。
他们已经把所有的期望都倾泻在孩子身上。
想到自己为了孩子付出这么多,就暗自垂泪感动不已。
「我都是为了你好」「父母这辈子就指望你了」等PUA式道德绑架,填满了孩子的思维。
鱼叔实在不敢想象,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的孩子,需要背负多大的心理阴影。
丧偶式育儿,填鸭式教学,高压式管理。
几乎所有关于教育的可怕词汇,都在这里交映生辉,映照出一片畸形的光怪陆离。
如此可怕的现实,是谁的错?
或许很多人觉得,是高考造成了这一切,是教育内卷的罪魁祸首。
但鱼叔想说。
高考确实不是最好的,但在目前却很难找到替代。
别忘了。
不管鸡娃大军每天再怎么焦虑到辗转反侧,那也是在有条件的前提下。
教育内卷,本质上就是一场中产阶级的凡尔赛。
在教育资源倾斜如此严重的情况下,那些贫困山区、落后农村的孩子,出路又在哪里?
《小舍得》里面有一个很典型的角色,米桃。
米桃拥有极高的数学天赋,奥数对她来说小菜一碟。
智商测试140,是个真正意义上的天才。
如果能接受良好的教育,那前途必定不可限量。
但问题是。
米桃的父母是外来务工人员,收入微薄。
能供米桃正常上学就已经很不容易,实在没有能力再给她提供额外的条件。
这就是现实的残酷之处。
有的孩子在父母的压榨下毫无喘息空间,而有的孩子却看着自己稀少的资源望而兴叹。
昨天,鱼叔才写到求学艰难的问题。
一位中科院博士意外走红,他在论文致谢部分,声情并茂地描述了自己艰辛的求学生涯,让人敬佩不已。
可在敬佩之余,我们也应该看到:
这样的寒门贵子,在成功的道路上到底遭遇了多少困境。
北京上海的中产父母,正在操心孩子周末的马术课到底让谁去陪着上的时候。
落后山区的父母考虑的,是孩子下个学期的费用凑齐了没有。
高考,就是他们走出大山最后的希望,是这不公平的世界里通往上层的一个微小缺口。
高考无辜,家长无奈,孩子无助。
那到底哪里出了问题?
要鱼叔说的话,这个答案可能并不动听,甚至十分刺耳:
我们从根本上,搞错了教育的目的。
教育是为了什么?
认识世界,开明精神,健全人格。
可事实上,这些都是附加项罢了。
最根本的目的,从一开始就说的清清楚楚:
「知识改变命运」。
大家对于教育的诉求,从一开始就是为了「改命」。
教育、学习,只是实现目的的方式。
能不能实现阶级跨越,才是最重要的。
在这个逻辑下,不能改变命运的教育,就一定不是好教育。
「无法带来加分、特招的内容,不需要学。」
「什么抑郁不抑郁的,考试考你开不开心吗。」
类似这样的话语,恐怕我们已经听过太多遍了。
只要考试分数依然是进入名校的门槛;
只要名校文凭依然是职场上的重要筹码;
只要职业生涯还有带来阶层跨越的可能——
那这场畸形的内耗式斗争,就不可能停止。
多功利,多冷酷。
但,这就是我们的现状。
人首先要生存,要生活,要占有更多的资源,来过更好的生活。
这样的欲望没有止境。
已经占有80%资源特权阶层,想把剩下的20%也拿到手。
中间阶层一边想锁死既得利益,一边想向上和向下取得更多。
底层则在日复一日的摸爬滚打中,拼命寻找一个逆袭的机会。
还记得前面说的那个比喻吗。
剧院中越来越多的人站了起来,有的站在椅子上,有的干脆开始爬梯子。
水涨船高,大家付出的越来越多,获得体验越来越差。
似乎大家都没想过,或者不愿意去想:
鸡娃成功了以后呢?
就算能进入名校,以后不还要面对职场内卷吗?
一环扣一环,什么时候才是头?
所以教育内卷,反映的是更深层次的问题——
我们失去了做一个普通人的安全感。
不是拔尖,就代表失败。
可现实就是,边际效应递减。
当大家都想依靠努力学习来改变命运的时候,这条路上的门槛也就越来越高了。
或许等到不久的将来,我们会悲哀地发现:
资质在平均值上下的大家,终于一同被封在了天花板内。
只有那些天才中的天才,才有资本从内卷大军中脱颖而出。
到时候,我们又该怎么办?
其实最简单的做法,鱼叔不说大家也能明白。
——从现在开始停止内卷,创造良性的大环境。
只可惜这事,你我说了,都不算。
毕竟。
留给我们的资源本来就不多,不抢又能怎么办呢。
有人不清醒,一头扎进了内卷之中不肯回头。
那些尚且清醒的人,也被裹挟着不得不一同踏上赛道。
于是啊。
舞台上的戏越演越差,观众的梯子越爬越高。
可却没人有胆量,成为第一个坐下看表演的人。
全文完。
如果觉得不错,就随手点个「在看」吧。
开播后马上成为豆瓣热门榜第一。
还隔三差五地登上微博热搜。
看大家的评论。
被气死的有,引发深思的有,焦虑飙升的也有。
原因很简单,它聚焦的是当下中国家庭都得面对的两个字:
内卷。
辅导班,学区房,奥数竞赛……
令所有家长「闻风丧胆」的一切,都在这里——
说这部剧之前,先来了解一个概念:
鸡娃。
即打鸡血式教育孩子。
信奉「人生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家长们,在孩子小学阶段就开始了鸡血教育。
不断为孩子安排课程,让孩子像永动机一般不停歇地学习。
蒋欣的角色,田雨岚,就是这样一名鸡娃的家长。
她每天都很焦虑。
虽说孩子子悠从小成绩优异,名列前茅。
但现在正值五年级,马上面临小升初的关卡。
她的目标,就是让孩子考进私立的初中名校。
为此,她给子悠报了满满当当的辅导班。
每天一大早就起床背单词,晚上很晚还要刷题。
除了学校的课程,还要学习奥数,参加各种竞赛。
放松、娱乐、玩耍之类,根本不存在。
子悠喜欢踢足球,每周只有周五一节足球课。
但田雨岚还是把课退了,换成奥数。
她甚至专门做了一个架子,告诉子悠:
你唯一的任务就是用获奖证书把架子填满。
这话,成年人听了都害怕,更何况一个11岁的孩子。
剧中有一个细节,抠手指。
每当被加码的课程压到喘不过气来,子悠就不停的抠手指。
就算抠出血了,也浑然不知。
明眼人都知道,子悠的心理健康已经明显出现问题。
更可怕的是,这样的家长不止田雨岚一个。
子悠的班级里,几乎所有孩子都在外面上辅导班。
就算学校再怎么强调,不要剥夺孩子休息和娱乐的权利。
但一到活动时间,还是有大量家长来把孩子接走,去辅导班上课。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南俪夫妻二人是绝对的异类。
他们对待孩子欢欢,奉行的一直是快乐教育,快乐童年。
不愿意让孩子超负荷,更反对辅导机构的填鸭式教学。
平日在家里,也十分注重跟孩子之间的互动。
孩子喜欢唱歌和主持,就支持她去做。
孩子成绩不好的时候,也没有责骂。
反倒细心沟通,帮助孩子找到问题所在。
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这已经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家庭关系。
南俪夫妻,几乎是只存在于虚拟作品中,模范般的家长。
可就算这样,也没能换来让人满意的结果。
在所有的同学都疯狂加课辅导的情况下,没有参与辅导的欢欢成绩自然排到了倒数。
班里原本跟她关系不错的同学们,开始嘲笑她是个笨蛋。
欢欢受到侮辱,回到家哭着要求上补习班。
剧中这一幕,真是让人细思极恐。
慕强的种子,已经潜移默化地种到了孩子心里。
他们还在小小的年纪,就开始在心中给大家分出三六九等,拿着有色眼镜去评判别人了。
南俪二人原本的目的,是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
没想到在这种环境里,欢欢变得根本不快乐。
无奈之下,他们也只好把孩子送去辅导班,被迫加入了教育内卷的大军。
只是,这种恶性追逐根本没有尽头。
考满分根本不结束,而是开始。
超纲学习,奥数竞赛都是基本操作;提前学习高年级内容,也是人人必备。
你让孩子起早贪黑刷题,搞题海战术。
那我在孩子不会说话的时候就找好英语家教,从头打造语感。
所有的父母都在焦虑,所有的孩子都在痛苦。
剧中有个很生动的比喻:
一个剧场里,大家原本都坐着看演出,突然前排有人站起来了,逼的大家不得不也站起来。
最后,从一起坐着看变成了一起站着看。
更多的付出,换来更差的体验。
看到了吗。
在这场浩浩荡荡的教育内卷当中,所有人都是输家。
本剧播出以后,出现了很多声音说,剧情太夸张了。
哪有家长疯魔到这种程度?
但悲哀的是,现实只会比剧更夸张。
之前有一位博主,卧底某鸡娃家长群。
在里面的所见所闻,简直是一部魔幻现实主义的恐怖片。
上下三代,一家五口。
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在这场战争中幸免。
从早上六点半到晚上八点半,孩子所有时间都被安排得满满当当。
一岁开始学英语,三岁开始学乐器。
一个上小学的孩子,需要同时学围棋、珠心算、古诗、网球。
编程课更是早早的安排上,甚至有「小学五年级才学是不是太晚了」的担忧。
家长们竞相晒出自己的鸡娃计划,洗澡、吃饭等项目严格规定时间。
「牛蛙」「青蛙」……
「荤鸡」「素鸡」……
所有的孩子都被贴上了标签,仿佛没有感情的提线木偶。
你以为这已经够可怕了?
还有更甚的——
「鸡娃不要紧,只要早恋真。」
第一次看到这个口号时,鱼叔简直是云里雾里。
家长视早恋如洪水猛兽这么多年,怎么突然之间转了性,开始鼓励了?
仔细一研究才发现。
原来口号的主题是,「提前过滤筛选,锁定阶层合适的亲家」。
家长群里把昵称后面加上F/M来表示性别。
每一次发言都是一场暗戳戳地抛绣球。
期待某个瞬间,有跟自己阶层相得益彰的家长现身。
然后两人钦定一场不知能否兑现的遥远联姻。
在孩子学还没上的年龄,家长就已经在研究,给TA找什么样的伴侣才可以提升阶级了。
这场新时代下的特色婚姻包办,简直跟童婚一样恐怖。
在这些家长眼中的孩子,到底是鲜活的生命,还是人形工具?
当然,家长自己不会这么认为。
他们已经把所有的期望都倾泻在孩子身上。
想到自己为了孩子付出这么多,就暗自垂泪感动不已。
「我都是为了你好」「父母这辈子就指望你了」等PUA式道德绑架,填满了孩子的思维。
鱼叔实在不敢想象,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的孩子,需要背负多大的心理阴影。
丧偶式育儿,填鸭式教学,高压式管理。
几乎所有关于教育的可怕词汇,都在这里交映生辉,映照出一片畸形的光怪陆离。
如此可怕的现实,是谁的错?
或许很多人觉得,是高考造成了这一切,是教育内卷的罪魁祸首。
但鱼叔想说。
高考确实不是最好的,但在目前却很难找到替代。
别忘了。
不管鸡娃大军每天再怎么焦虑到辗转反侧,那也是在有条件的前提下。
教育内卷,本质上就是一场中产阶级的凡尔赛。
在教育资源倾斜如此严重的情况下,那些贫困山区、落后农村的孩子,出路又在哪里?
《小舍得》里面有一个很典型的角色,米桃。
米桃拥有极高的数学天赋,奥数对她来说小菜一碟。
智商测试140,是个真正意义上的天才。
如果能接受良好的教育,那前途必定不可限量。
但问题是。
米桃的父母是外来务工人员,收入微薄。
能供米桃正常上学就已经很不容易,实在没有能力再给她提供额外的条件。
这就是现实的残酷之处。
有的孩子在父母的压榨下毫无喘息空间,而有的孩子却看着自己稀少的资源望而兴叹。
昨天,鱼叔才写到求学艰难的问题。
一位中科院博士意外走红,他在论文致谢部分,声情并茂地描述了自己艰辛的求学生涯,让人敬佩不已。
可在敬佩之余,我们也应该看到:
这样的寒门贵子,在成功的道路上到底遭遇了多少困境。
北京上海的中产父母,正在操心孩子周末的马术课到底让谁去陪着上的时候。
落后山区的父母考虑的,是孩子下个学期的费用凑齐了没有。
高考,就是他们走出大山最后的希望,是这不公平的世界里通往上层的一个微小缺口。
高考无辜,家长无奈,孩子无助。
那到底哪里出了问题?
要鱼叔说的话,这个答案可能并不动听,甚至十分刺耳:
我们从根本上,搞错了教育的目的。
教育是为了什么?
认识世界,开明精神,健全人格。
可事实上,这些都是附加项罢了。
最根本的目的,从一开始就说的清清楚楚:
「知识改变命运」。
大家对于教育的诉求,从一开始就是为了「改命」。
教育、学习,只是实现目的的方式。
能不能实现阶级跨越,才是最重要的。
在这个逻辑下,不能改变命运的教育,就一定不是好教育。
「无法带来加分、特招的内容,不需要学。」
「什么抑郁不抑郁的,考试考你开不开心吗。」
类似这样的话语,恐怕我们已经听过太多遍了。
只要考试分数依然是进入名校的门槛;
只要名校文凭依然是职场上的重要筹码;
只要职业生涯还有带来阶层跨越的可能——
那这场畸形的内耗式斗争,就不可能停止。
多功利,多冷酷。
但,这就是我们的现状。
人首先要生存,要生活,要占有更多的资源,来过更好的生活。
这样的欲望没有止境。
已经占有80%资源特权阶层,想把剩下的20%也拿到手。
中间阶层一边想锁死既得利益,一边想向上和向下取得更多。
底层则在日复一日的摸爬滚打中,拼命寻找一个逆袭的机会。
还记得前面说的那个比喻吗。
剧院中越来越多的人站了起来,有的站在椅子上,有的干脆开始爬梯子。
水涨船高,大家付出的越来越多,获得体验越来越差。
似乎大家都没想过,或者不愿意去想:
鸡娃成功了以后呢?
就算能进入名校,以后不还要面对职场内卷吗?
一环扣一环,什么时候才是头?
所以教育内卷,反映的是更深层次的问题——
我们失去了做一个普通人的安全感。
不是拔尖,就代表失败。
可现实就是,边际效应递减。
当大家都想依靠努力学习来改变命运的时候,这条路上的门槛也就越来越高了。
或许等到不久的将来,我们会悲哀地发现:
资质在平均值上下的大家,终于一同被封在了天花板内。
只有那些天才中的天才,才有资本从内卷大军中脱颖而出。
到时候,我们又该怎么办?
其实最简单的做法,鱼叔不说大家也能明白。
——从现在开始停止内卷,创造良性的大环境。
只可惜这事,你我说了,都不算。
毕竟。
留给我们的资源本来就不多,不抢又能怎么办呢。
有人不清醒,一头扎进了内卷之中不肯回头。
那些尚且清醒的人,也被裹挟着不得不一同踏上赛道。
于是啊。
舞台上的戏越演越差,观众的梯子越爬越高。
可却没人有胆量,成为第一个坐下看表演的人。
全文完。
如果觉得不错,就随手点个「在看」吧。
教育
-
-
- 突发!初级会计考试再出新安排!多地规定核酸检测证明及……速看!
- 哈喽大家好2021年初级会计考试倒计时23天 多地财政厅公布了初级会计考试防疫通知 核酸检测报告;健康码,行程卡打印;安全承诺书……速看!!!邢台-核酸检测报告根据当前疫情防控形势和考点学校要求,所有考生...
- 会计帮官微
-
-
-
- 教资备考?整理教案?资源何处找?中小幼全学科老师收藏最多的19个资源网站!
- 免费学习资料分享就在教师资格证学习交流教师资格证QQ交流群:584855731教师资格证微信交流群:扫码进入不管是在备战教师资格证考试,还是已经拿到教师资格证,即将走上讲台,每当备课、整理教案时,总会苦恼资...
- 教师资格证考试资讯
-
-
-
- 这些科目不考了!石家庄中考最新通知来了
- 4月22日,石家庄市教育局印发了《关于2021年初中毕业与升学考试工作的通知》,对全市2021年初中毕业与升学考试工作有关政策进行了公布。通知指出,2021年石家庄初中毕业考试的命题、考试、阅卷等工作由各初中学...
- 河北日报
-
-
-
- 重磅!这项中小学教育减免已开启!家有6-18岁孩子的马上去领!
- 今年还没有参加中小学助学减免的家庭注意了!近日,本地小初高各年级陆续进行新学期第一次月考!为帮助本市中小学生夯实知识基础,补充学习方法,更好地巩固提升,并为相对减轻学生家庭教育支出负担,高途课堂优...
- 东南早报
-
-
-
- 寒门博士《致谢》刷屏,命运还能被教育改变吗?
- 近日,中国科学院自动化所一篇博士论文的致谢部分在网上引发巨大讨论。作者用朴实的文字回顾了自己从小山坳走出,一路走向本科、博士,最终在腾讯工作的故事,其中展现的难为常人忍受的艰苦和所蕴含的真情实感令...
- 看理想
-
-
-
- 杭州“任性”老师两次放弃千万投资!一众家长跟她当起了网校校长,一月内还实现了盈利
- “杨老师,下堂课什么时候开始呀?我们全家人准点蹲守!”“你们追星,我追杨老师!”这样的消息,杨老师每天会收到好多条。面对来自家长、学生的“催更”,她笑笑说:“都习惯了,他们越催我,我越有动力。”杨...
- 杭州日报
-
-
-
- 5月14日起报名!市教育局刚刚发布两类学生的高中招生通知
- 根据《杭州市教育局关于2021年杭州市区各类高中招生工作的通知》,市教育局公布普通高中学校(校区)特色班招生、普通高中学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以下简称“中外合作班”)招生的相关通知,看好啦!特色班招生招...
- 杭州发布
-
-
-
- 清华“芯片学院”来了!网友:太提气
- 4月22日清华大学集成电路学院揭牌成立作为我国集成电路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学院致力于破解当前“卡脖子”难题同时让未来不再被“卡脖子”网友们纷纷表示:“芯片学院”来了,太提气!延伸阅读集成电路,被称为电...
- 青春北京
-
-
-
- 嘘,孩子们,上“睡觉课”了
- 辽宁的亲们您的孩子以后或可以在学校睡觉了(学校供图)日前,辽宁省教育厅下发通知,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要将学生睡眠管理工作落实到位,保证中小学生享有充足睡眠时间,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这项...
- 辽沈晚报
-
-
-
- 石家庄今年中考政策发布:体育和物化生实验不考
- 4月22日,石家庄市教育局印发了《关于2021年初中毕业与升学考试工作的通知》,对全市2021年初中毕业与升学考试工作有关政策进行了公布。2021年我市体育和物理、化学、生物实验操作等科目考试不再组织进行。通知...
- 河北经视
-
-
-
- “三分考,七分报”,高考志愿填报超700个专业!12张思维导图带你一文理清!
- 所以在高考前,家长的一项重要工作便是帮孩子收集一切有助于志愿填报的资料。距离2021年高考仅剩45天,你知道除了会计学、法学、医学、金融学等众所周知的专业,还有一共700多个各式各样的大学专业吗?今天就用1...
- 高中学生家长慧
-
-
-
- 写作是实现人生逆袭最好的捷径
- 清华才女武亦姝大家都知道吗?你知道她为什么那么优秀吗?最近武亦姝的爸爸简历被扒,有许多网友炸了!到现在是不是有许多人会好奇她爸爸的简历,他到底是何许人也?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全球前200律所...
- 快乐魔方作文
-
-
-
- 这两字,怎么就封杀不了
- 最近有一部剧,火了。开播后马上成为豆瓣热门榜第一。还隔三差五地登上微博热搜。看大家的评论。被气死的有,引发深思的有,焦虑飙升的也有。原因很简单,它聚焦的是当下中国家庭都得面对的两个字:内卷。辅导班...
- 独立鱼电影
-
-
-
- 一线老教师直言:常说这4句话的学生,更容易考进重点高中!
- 到底什么样的初中生能在中考中脱颖而出,成为进入重点中学的佼佼者?我们为此采访了3位教书多年的一线老师。从初一带到初三毕业,他们送走了一批又一批的孩子,其中不乏升入省重点中学的好学生。三位老师不约而...
- 爸妈说事
-
-
-
- 论文“致谢”走红后,作者回信了!
- “我走了很远的路,吃了很多的苦,才将这份博士学位论文送到你的面前。二十二载求学路,一路风雨泥泞,许多不容易。如梦一场,仿佛昨天一家人才团聚过。”……近日,中科院一博士论文的《致谢》看得人热泪盈眶,...
- 电子技术应用ChinaAE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