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药使用常见的五个认知误区,别踩坑!
  • 来源:湖北疾控
推荐阅读:不良心情如何“摧毁”一颗心脏?4类人易得“双心病”
2020年中国新增病例最多的10种癌症这种癌40~50岁中年人高发,还偏爱的 5 类人!快看看有没有你
漂亮的女人是吃出来的!女人常吃这些美容食物,化妆品都省了!
会睡觉胜过吃补药!掌握这些妙招更易入睡
又“潮”又“火”的时候,你要小心这几种疾病→
野菜正当时,采食需谨慎
新冠病毒疫苗有必要接种吗?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如何?新冠疫苗接种29个热门问题详细解答


各位控粉们:“湖北疾控”微信公众号开展的“月月测 助健康”,4月的活动又要开始了!活动时间:4月29-30日,每天9:00-23:00。划重点!!!我们的答案就在每天推送的科普文章里,只要亲们看了我们的文章,都能答对哦!红包在向你招手!参与方式:关注“湖北疾控”微信公众号,在29-30日推送的头条信息顶端有答题二维码,扫描即可参与。
4月29日、30日,我们不见不散!


中医药是我们的民族瑰宝,漫长的历史当中积淀下许多经典药方。但是如果使用不对,会大大影响了中药的治疗效果。

那么,在中药使用中,存在哪几种常见误区呢? 误区一:觉得中药越贵越好!
俗话说“一分价钱一分货”,但在中药材方面有时却并不适用,贵,意味着稀缺,却不代表疗效更好。 首先,中药材讲究药性和配伍,如黄芪,红枣,天麻,枸杞等平价药,是构成许多经典药方的基础,必须认识到:药价有高低,药性无高下。 其次,中药讲究一人一方,适合自己才最好,贵的药材也许大补,但体质的阴阳寒热每个人都不同,盲目选贵药很可能南辕北辙。 举例来说:我们常常听说,有人吃野山参或鹿茸,吃到流鼻血,吃到发热失眠等状况,这就是中药里“虚不受补”①的现象。 所以,对于大家来说:听从医嘱,对症下药,才是聪明的选药之道。
误区二: 老药方肯定靠谱 
不可否认,许多传承千年的经典古方,正是中药最宝贵的价值所在。但很多人一知半解,不知每朝每代都有名医对这些验方进行改良。 从扁鹊到华佗,从张仲景到孙思邈,从吴又可再到李时珍,他们的千古名气,并非在于对古方沿用一成不变,相反,他们是在不断创新和补充。 对老方子的迷信,不仅是误解了中药的生命力,也会耽误自己正确用药,影响获取理想的疗效。 比如,源自宋朝的苏合香丸②,今人通过现代科学技术分析出药方中的有效、有害成分,并将含有汞元素的朱砂剔除掉了,改造为麝香保心丸,让其效果更好的同时,还进一步降低了毒性。此外,相比古方苏合香丸偏重综合保健(芳香开窍,行气止痛。用于痰迷心窍所致的痰厥昏迷、中风偏瘫、肢体不利,以及中暑、心胃气痛)的药用价值,由人工麝香、人参提取物、人工牛黄、肉桂、苏合香、蟾酥、冰片7种药材配伍组成的麝香保心丸,对心血管疾病症状的改善更具有针对性。③ 可以说,中药的现代化一定离不开发展的眼光,离不开与时俱进的创新。

误区三:中医药就是养生的
一定注意!中药也是药,是为了治疗病症而吃,与养生划等号不仅弄错方向,也有些对中药大材小用。 中医是一门医学科学,虽然,它综合了包括预防、治疗,养生的三大功能,但是它最大的优势绝对不只是养生。反观中医自古以来就发展出十几个科,内科、外科、儿科、妇科……对现在的疑难杂症,中医也积累了不少治疗经验。④ 中药治病,必须对症。每味药材都有明确的机理,乱吃一通药效可能适得其反,越养越病。 此外,中医的外科也讲究实效,比如“骨折”,中医认为病人虽伤在骨,但体内的气血也会因此失去平衡。因此不仅要从外入手、接骨固定,还要从内入手、调理气血。⑤

误区四:现经典名方药力今不如古
好方还需好药,一般经典名方都离不开药力充足的药材保障,而药材的药力又与种植环境、采摘生产、炮制手段等因素息息相关。由于古代药材一般为天然采摘,造成了很多人对经典名方的药效抱有怀疑。 其实,这种今不如古的观念并不可取,如今,中药材种植⑥已经进入科学时代,从选址种植到药材炮制,再到深层加工,我们可以保证药材的药效始终保持统一,不会出现某一批药材药效好,某一批不好的情况。 就拿上面提到的麝香保心丸为例,其生产企业和黄药业特别挑选人参种植基地,不仅制定了科学的人参培育标准,在入药选材方面,更严格要求唯5年以上的“优等参”是取。还在全国多地区自建或合作建设药材基地,运用现代化控制管理系统,掌控药品功效与质量。从种植、加工到检验,全方面标准化确保每一盒麝香保心丸药效均衡。  也就是说,通过种种科学技术助力,在今天,经典名方的药效完全可以保证均衡。此外,近年来许多中药企业大力推动的中医药循证研究,也在不断让经典名方焕发活力。⑦

误区五:中药服用剂量越大,起效更快
依然要记住那句话:是药三分毒。 在吃药这件事上,不存在大力出奇迹,擅自加大中药服用剂量,是拿自己当小白鼠,在跟自己的健康开玩笑。 比如:咳嗽感冒严重时,服用药物后症状明显改善,绝不能突然蹦出一个念头,一次性吃的越多,病治得越快。 大剂量服用中药,不仅可能打破身体的吸收平衡,还可能造成慢性中毒等可怕状况。写在药盒上的每日服用量,都经过了大量临床数据验证,能够保证药效的最大化及安全性。 谨遵医嘱,不急于求成才是正确的服药态度。 ——以上就是关于中药认知的五个误区。虽然中药是中华名族的瑰宝,但也不能一味的贪好、贪多,到头来反而危及自身安全,适量、适当、遵循医嘱才能药到病除,健康生活! 参考文献:① 振兴《正确理解“虚不受补”》 [J].江苏卫生保健,2017(03)② 边晶,张洪义《苏合香丸古今应用初探》[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6,28(6)③张志军,姚小弟,乔羽,高泰《麝香保心丸长期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2(33)④王伟杰,谢冠群,范永升《中医八法治疗火热证探微》[J].中华中医药杂志(原中国医药学报)2017(05)⑤ 张足兰《浅谈骨折病人的中医辨证施护》[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1(11)⑥ 施明毅,赵姝婷,杨超,温川飙《中药材种植溯源系统开发》[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8(9)⑦ 张俊华,孙鑫,李幼平,张伯礼《循证中医药学的现在和未来》[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9(5)

本文审稿专家:杨莉萍,药理学博士,主任药师,资深临床药师,北京医院药学部原副主任,北京大学、沈阳药科大学硕士生导师

来源:健康时报
让更多人看到,请点赞、点看

健康

<< 36 37 38 39 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