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行长耶伦喊话“加息”,“穷五月”要清仓吗?
  • 来源:金融行业网
大家好,我是二姐,一个每天捶你起床赚钱的女人。
假期过的可真快,不知道大家过得咋样~
是在家吃好喝好,还是被堵在路上一动不动呢?
不管怎样,五月第一个交易日就要到来了。
二姐也要回来,继续捶大家起来赚钱了。
众所周知,五月是个全世界投资者都不怎么待见的月份。
华尔街流传着:“Sell in May and Go away ”的谚语。
事实证明,确实如此。
昨天在中国人民还在欢度五四青年节的时候,美股已经跪了。

当然,不仅仅是五月的原因,美股大跌主要还是缘于昨天美国财政部长耶伦表态:
由于大规模财政支出,为了防止经济过热,可能不得不提高利率。
这消息刚一出来,很多人都在纳闷:

耶大妈是不是忘了自己已经不是美联储主席了,居然公开喊话“加息”。
且不说对错,是不是有点X拿耗子,多管闲事的感觉。
但股市还是做出了反应:
对利率变化最为敏感的纳斯达克指数大跌1.88%,盘中一度跌至3%+。
从市场的表现看的出来,对于美联储的加息预期,是切实存在的。
无可避免的是,一旦加息,则对美股不利,A股也难免会受到影响。
在我们大A,本来就跟美股一样,有着五穷六绝七翻身的说法。
现在耶大妈又来了这么一出
那么,“穷五月”A股到底该怎么操作?是不是真应该“Go away“?


有这么几个非常闲的学者, 研究了MSCI 世界指数。
总结了1970年至2003年间,各个月份指数的整体表现。
发现每年5月至9月,全世界都会出现市场表现弱于其它月份的现象。               而且非常有趣的是,“五月病”现象,只广泛出现在北半球国家。
如果你选择在11月至4月,满仓北半球国家的指数,5月至10月选择空仓。                最后的回测结果是,你将在风险收益比的维度上,大幅跑赢原指数。 不管是中国、英国、法国、德国、美国、日本、韩国。
全部都有这个神奇的现象。             但是,大家对这个现象的成因,还是存在不小的争议。
其中两种最主流的说法,是假期效应和投资者乐观周期。
假期效应的解释是,在5-10月左右,北半球国家都会陆续进入夏天。
投行大佬和有钱人都出去度假了,市场人气不足。
钱都流向一些风险较低的资产中,股市的赚钱效应自然不强。
而投资者乐观周期,就是个更有趣的说法。
在行为金融学上,投资者和分析师总是容易对新的一年,做出过度乐观的估计。
所以在年底,到第二年年初的几个月,大家的投资热情总是最高的。
但是当一季度结束,财报陆续公布。
大家发现,实际情况好像没有想象中那么好。
于是在二季度开始,纷纷调低自己的期望值,变得更加保守。
市场人气和赚钱效应减弱,直到年底才会出现改善。


说了这么多,不是建议大家节后马上清仓的意思。
毕竟这个策略,在过去的2020年就是完全无效的。
市场涨跌,总是会有很多奇怪的因素影响。
比如,如果不是我告诉你,你可能也不知道。
每年的5-10月,北半球所有国家的指数表现普遍较差。
而在指数整体好的时候,个股表现大概率是好的。
大盘走势不好的时候,个股表现大概率是不好的。
这听起来好像是一句正确的废话。
但只有深刻认识到这一点,你才能明白。
很多时候赚钱和亏钱,并非是因为你运气不好。
而是在错误的时间,选择了错误的方式,
过度关注自己手里的持仓,忽略了更大的图景。
从而酿成了一场悲剧。


那么,正确看待市场的方式,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呢?
答案是,从大到小,从宏观环境,地缘政治开始分析。
逐步深入到行业板块,锁定优质的投资方向。
如果逻辑没有出现错误的话,你大概能赚到很多“明白钱”。
比如,在印度疫情刚刚开始发酵。
绝大多数人还没有开始反应的时候。
我们已经快人一步,开始关注大资金会关注的方向:
               
即便在节前行情并不好的情况下。
之前聊过的资源股、航运、疫苗相关的方向。
仍旧表现出了爆棚的赚钱效应。                而从这两天港股A+H板块的表现,也可以看出。
通胀+二次疫情的逻辑,毫不意外是可以延续到节后的:      
这份理解,并非来自于霎那间的灵光一现。
而是我们对事物发展规律,历史和周期的掌握。

历史,总是会以相同的方式重演。
         在2010年初,所有有色分析师预测,全年稀土价格大概会上涨30-50%。
但实际在2010年底,全部主要稀土产品价格都翻了5-10倍。
去年分析师给出的全年钴、锂、镍原材料价格高点。
在今年一季度已经轻松兑现了。
不出意外的话,在今年三季度,铜价将始终站在1万美元之上,油价也会重新回到70+。
通胀的加速程度,一定会超过所有人的预期。
货币紧缩,流动性回收,将会是悬在全世界市场上的一把利剑。
因此,低端制造业,互联网,电子科技绝对不会是今年正确的大方向。
即便在一季度,有部分企业侥幸依靠去年下半年签订的原材料合约。
享受到了通胀传导,成本端节约带来的毛利率扩张。
但在几个月后,他们就会原原本本的把利润全都吐出来。 
只有那些有政策呵护,投资水平上升。
行业处于景气早期的高端制造业企业。
才有可能逆风踏浪而行。
我们需要的只是耐心,仅此而已。(觉得说的对的小伙伴,别忘了点个赞哦~)      

财经

<< 16 17 18 19 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