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0%以上孩子运动不足,教育部下硬指标了!从小运动和不运动,差别竟然这么大~
  • 来源:超级育儿师
甜蜜的微笑——薰衣草姐姐 来自超级育儿师 00:00 04:04 ▲ 点击上方音频,听薰衣草姐姐讲晚安故事
来源 | CC爸妈(ID:cc-bama)你家宝宝每天在户外疯玩的时间有多长?很多孩子晚上和周末的时间都被排得满满的,家长忙忙碌碌把孩子从一个幼儿园接出,再送入另一个培训机构,生怕把时间浪费在“无意义”的事情上。我们总觉得,送孩子去学东西,才是对孩子最好的启蒙教育,在户外疯跑有什么用?能学来啥?但其实,户外活动,绝对才是最不该牺牲的部分。世卫组织报道,80%以上的儿童青少年运动量不足!咱们国家为孩子们的运动也是操碎了心,前有教育部把体育分数纳入考试,后有30分钟大课间体育活动规定为硬性指标。
为啥教育部如此操碎心?肥胖问题、体质问题,这都关系着孩子的未来。世界正在偷偷惩罚不运动的孩子!
「运动」远比你想象中,“有用”得多
01运动可以改善视力悉尼大学的凯瑟琳·罗斯(Kathryn Rose)博士带领团队,花了3年时间,跟踪调查了两组华裔孩子,一组生活在悉尼,一组生活在新加坡。
发现,生活在悉尼的孩子花在课桌前读书、学习的时间更多,但奇怪的是他们的近视率只有3.3%;而生活在新加坡的孩子近视率却有29.1%。罗斯团队找到的最重要因素就是户外活动的时长:悉尼的华裔孩子每周在户外活动上会花去13.75小时的时间,相比之下,新加坡的华裔孩子每周户外活动时间只有3.05小时。研究人员表示,近视是因为眼轴增长,成像在视网膜前,导致视物不清。户外活动的减少,才是近些年孩子们近视的最大原因!经常户外活动的孩子,接收足够明亮阳光的机会多,这可以促进眼睛视网膜神经细胞分泌多巴胺,保护眼轴不会变的过长,从根源上防止了近视发生。但在室内的弱光下,这种刺激会减少,更容易导致眼球变形。孩子在户外活动的期间,眼睛会有更多的远眺时间,可以充分地放松眼部肌肉神经,起到保护视力的作用。这几乎是最简单、最方便、也最科学的预防近视方法。(孩子们在找四叶草……那都是老母亲玩剩下的,要找咱就找6叶的!)02其次,运动影响学业也有妈妈说了,视力更取决于遗传,我跟爸爸都近视,娃左右也没跑,预防近视对我们而言意义不大!你不知道的是,运动不光练身体,还能练脑子!美国一项《大肌肉运动技能/体育活动如何影响学业》的研究表明:许多人并没有意识到体育活动对学习成绩的潜在好处。运动给大脑带来的最大好处之一是:能够通过帮助神经细胞增殖,从而改善大脑的实际功能。与坐着的儿童相比,在跑步机上以中等速度完成20分钟训练的儿童,在阅读、拼写和算术等测试问题上的回答更准确,阅读理解能力也有所提高。而在最近的两项实验中,善于运动的孩子,更善于过滤与任务无关的信息,也就是专注力更强。
第一项实验,专注力表现不佳的孩子,在“中度急性运动”后(在跑步机上行走20分钟),再进行专注测试时,大大提高了准确性。另一项实验将56名学生随机分配到三个学校:第一个学校整个上午都坐着上课;第二个学校,上课90分钟后,体育活动休息20分钟;第三个学校,上课开始前活动20分钟,上课90分钟之后,再活动20分钟。结果表明,有两次早晨锻炼的孩子,在测试注意力方面表现得更好。脑科学表明,运动能促进去甲肾上腺素的分泌,它能够让人高度集中精神,从而增强孩子的专注力。适量运动的孩子,海马体区域更大(海马体是与学习和记忆相关的大脑区域)。童年时期正是大脑快速发育时期,运动之于学习,属于磨刀不误砍柴工!03运动,改善孩子情绪这届娃情绪暴躁、易怒、爱发脾气,几乎快成了一个共识。
相比我们小时候“野蛮生长”的生存环境,这届孩子简直像是圈养的宠物,不仅无处释放情绪和压力,还要一直学习各种知识。孩子只有在自己擅长的领域、从事自由的活动,才能保持情绪平和。但学习恰恰是艰难的,对他们而言,过多过重的学习安排,就是压力之源。所以,多把孩子放回他们最轻松和擅长的领域——撒进大自然中自由的活动,是孩子缓解压力,释放情绪,最直接且有效的方式。运动会给孩子带来一种尽在掌握的安全感。这个项目我可以完成,我能做到!通过自己控制身体,一点点拓宽身体的边界,我能从高的地方跳下来、我能自己滑滑梯、我能骑自行车!原来我能自己做这么多事。心理研究表明:这类直接而强烈的成功体验,会对孩子产生极大的鼓舞和激励作用,会极大的提升孩子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对于孩子来说,这是最直观的增强自信心的方式之一。这种自信的力量是会横向发展的,它从孩子擅长的领域扩展到其他方面,从而建立更广泛的自信。如果你觉得孩子遇到难题就退缩、做事不自信,不如先反省一下,是不是把孩子置身于很难、很累的学习中太长时间?孩子不应该一直是灼热的,那太消耗了。那么问题来了!多大、多久的运动量,才算“够了”?原本我以为这个问题是玄学。没想到,资料查起来,真的有答案!而且,跟咱们平时的认知,还有一定偏差。所谓的“达标”有啥标准?
根据WHO《关于身体活动和久坐行为指南》给大家解读一下。笼统来讲,运动大体可以分为运动时间和运动强度两方面,只有时长、强度、方式都达标,才能真正起到作用。不同年龄,也有不同的建议。010-1岁婴儿这个时候的宝宝还不会下地走动,醒着的时候可以躺着或者趴着进行活动。活动次数那肯定是越多越好,时长上,至少30分钟的肚皮时间。目前对于不同月龄的宝宝趴的时间建议如下:0-3个月的宝宝,每次趴着的时间应该是1-10分钟,看宝宝的精神状态。3-4个月龄的宝宝,建议每天至少20分钟以上。4个月以后的宝宝,应该可以达到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当然,这不是每次的运动量,可以一次完成,也可以分多次完成。021-2岁幼儿孩子1岁后,正是学步时期,小胳膊小腿也有一定的力量了,那么运动量也就随之增加了。每天的运动量累计进行至少180分钟,也就是3小时的身体活动(包含中等到剧烈强度的活动,全天分布,多则更好)。033-4岁儿童随着年龄的升级,体能的升级,运动量也会加强。时间上仍然全天累计至少180分钟的各种形式的体育活动,但强度上有要求喽,其中包括中高强度的活动时长至少有60分钟!(全天分布,多则更好)其中户外运动至少120分钟(据《学龄前儿童(3~6岁)运动指南》)。045-17岁儿童青少年每周每天平均至少进行60分钟中等至较高强度的身体活动。每周至少3天进行较高强度的运动,以增强肌肉和骨骼健康的训练!现在孩子的活动时间安排,一般是工作日尽量保证每天户外1小时,跑跑跳跳的中等强度没问题;周末两天至少会让她有足够中高强度运动的机会。(比如爬山、奔跑,比较劳累,大汗淋淋的那种。)PS:什么是中等和剧烈强度运动呢?除了时间,衡量运动量的另一个指标,是「运动强度」。
只有达到了一定的运动强度,才会对孩子的心脏、骨骼、肺、血液循环、大脑产生良好的刺激。每个孩子的体力不一样,具体怎么判断呢?● 中等强度孩子运动后,呼吸比较急促,即运动中只能讲短句子,不能完整表达长句子,此时还可能伴随微微出汗的特征。● 高强度运动孩子运动后,心跳明显加快,脸色变红,出汗量大,呼吸急促,呼哧呼哧的喘短气,几乎不能连贯地说话。注意:这60分钟的中等及以上强度身体活动,不是非得一次性完成,可以穿插在日常生活中(如上楼梯等),也可在课上获得(如做体操、玩游戏等)。很多大人一看娃气喘吁吁就赶紧叫停!生怕娃给累着,看完这篇,可千万别瞎操心啦!还是先担心他们动得够不够吧!3-6岁是出现运动缺乏的第一个高峰期。因为娃要上幼儿园课,也要被安排各种兴趣班了!但“鸡娃”的同时,也要考虑最大限度的留白。娃上小学前,你觉得兴趣班特别重要,好像少学一个,娃就得输在起跑线上。等孩子到了小学你就明白,兴趣班们都是铁打的营盘上流水的兵,跟运动带来的好体格、好大脑、稳定的情绪相比,它们实在不值得占据孩子所有的时间!争取每一分每一秒让娃疯玩疯跑,绝不是毫无意义的浪费时间!▲ 作者简介:CC爸妈——“中国父母学习计划”推行者,C爸-中国医科大学硕士,C妈-报社育儿编辑;养娃需要鸡汤也需要指南,公益普及婴幼儿喂养、睡眠、疾病、心理知识。原创公众号“CC爸妈”(ID:cc-bama)
更多热文

点击图片直接阅读
▲《我的姐姐》爆火:姐姐快跑,挣脱不属于自己的“枷锁”!
▲这届家长有多难:不懂这些“鸡娃”黑话,你好意思在群里聊天?文中所用图片等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因无法一一和版权所有人联系,如无意中侵犯了版权所有人的知识产权,请及时通知我们,以便我们迅速采取适当措施。联系我们:文章转载:supernannyipcn2018(微信)文章投稿:supernannyipcn2018(微信)

<< 11 12 13 14 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