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了被仇富的对象
  • 来源:刘备教授
分享一张恶搞知乎的图。

知乎最早以一二线城市的年轻知识分子为主,后来搞渠道下沉,现在也有了很多三四线的用户。如果是个购物网站啥的,渠道下沉问题不大,反正各买各的,井水不犯河水。但一个问答社区搞渠道下沉就比较搞笑,经常在一个问题下面看到几种不同世界观的碰撞,简直就是鸡同鸭讲。

举个栗子,有个词叫做“双非”,指非985非211,但在知乎里面基本上指的是非985非211的一本高校,毕竟一本和三本还有专科差一两百分呢,怎么能都叫双非呢?
以上代表了一种正向的学历鄙视链,大约是TOP2 > 华五 > C9  >985 > 211 > 双非(一本) > 三本  >专科。

但有意思的是,知乎上还存在一种逆向的鄙视链。

15年前有一部情景喜剧叫做《家有儿女》,剧情大家都熟悉不介绍了,而且还走出来张一山和杨紫两位大明星。这剧我只瞄过几眼,毕竟放的时候我已经大学毕业了。但很多80尾巴和90后都是这部剧的忠实粉丝,所以相关讨论很多。

最近有一个非常火的讨论是,这部剧里面,夏东海和刘梅家大概能赚多少钱?
一开始还有人正经讨论,但后来就歪楼了,几百层楼都批评编剧脱离现实,主旨就是这家人太有钱了,理由包括:

1、房子很大,四室两厅,从设定来说还是北京三环内的,搁现在能值1500万以上。

2、刘星买了一个羽毛球拍要1000多块钱,我TMD小时候的乒乓球拍才10块钱。
3、有一冰箱的哈根达斯随便吃。我三十多了都没吃过哈根达斯。
4、几个孩子穿的衣服鞋子基本都是耐克阿迪达斯那个档次的。我现在都只舍得穿361。
5、每顿饭都有四五个菜,有一次平常日子还做了十个菜。现在都9102年了我一顿才吃两个菜。
6、牛奶和高乐高随便吃,我TMD这辈子还没喝过高乐高呢。
7、有一次刘梅出差给留了几千块钱,三个孩子说不够花。我真想嫩死这几个熊孩子。

8、刘星吃方便面都吃腻了,我小时候吃顿方便面和过年一样。

9、一口气买了两台一万块钱的电脑。
10、其他BlaBlaBla....

总之,夏东海家也成了被仇富的对象。

2004年的北京我算有点熟悉,除了一冰箱哈根达斯有点脱离群众以外,其他几点在比较想得开的中产家庭里面都算是标配了。当时事业单位和国企里面,资历的老员工年收入差不多能有10万,外企收入能有十几到二十万,北京三环内的房子也就6000左右一平米。所以只要舍得,双知识分子家庭支撑这种生活品质毫无问题。
当然咯,这家有三个孩子要养,不过这也不是Bug。因为在设定里面,夏东海的前妻和刘梅的前夫都是给抚养费的,有额外的养孩子的钱。一万块钱一台的电脑,一千块钱一块的羽毛球拍、几百块钱一双的耐克、几十块钱一桶的高乐高,通通都是消费得起的。
讲真,如果考虑房价、物价、人工费等问题的话,2004年北京的中产家庭很可能过得比今天更加滋润。

但其实我也特别能理解为啥那么多人无法理解2004年的一个北京中产家庭能有这种生活水平。因为2004年的时候,全国大部分地方的人还只能赚到几百到一千多的工资。包括当时在北京,也存在很多几百块钱一个月的工作,爱干不干。

所以他们无法理解2004年一个北京中产家庭的真实生活水平。
大概要到2008年之后,全国工资特别是体力劳动工资才慢慢普涨上来,最后达到送个外卖月赚一万的水平。三四线的工资水平也上来了,很多体制内差不多也能达到年入十万的水平,并不差北京很远。
但虽然工资上来了,夏东海家这套大房子就成了不可逾越的阶级分层利器,反正大部分人这辈子都不可能买得起了。
综合来看,有一个评论说的挺对,如果你生在北京的一个双知识分子家庭,已经战胜了全国95%的人口,绝大部分人终其一生已经不可能反杀你了。

这可能也就是全国人民挤破头都要往一二线城市钻的理由吧。
原创不易,求转发,求点“在看”,觉得好请关注,谢谢!








刘备教授




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

赞赏



长按二维码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微信 iOS 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二维码转账支持公众号。

















已同步到看一看



取消
发送


我知道了








朋友会在“发现-看一看”看到你“在看”的内容
确定













已同步到看一看写下你的想法



最多200字,当前共字
发送







已发送







朋友将在看一看看到
确定



写下你的想法...









取消
发布到看一看
确定




最多200字,当前共字








发送中













微信扫一扫
使用小程序










取消
允许











取消
允许














知道了








确定


1 2 3 4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