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两当:特色产业挑起脱贫攻坚“大梁”
  • 来源:陇南两当发布
近年来,两当县着力推进特色产业集约化、组织化、精品化、可持续化发展,结合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连续5年出台特色产业扶持政策,重点扶持发展“两主四辅”“三养一育”特色产业,实现了特色产业适宜区全覆盖和建档立卡贫困户全覆盖,为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提供了有力支撑。全县累计发展核桃420万株,食用菌栽培900万袋,繁育生态放养鸡97.4万羽、中蜂养殖5.57万箱,发展中小药材7.54万亩。成功争创中国优质核桃基地重点县、全省中药材种植大县和甘肃省食用菌产业示范县等国家和省级牌子,为整县贫困退出奠定了坚实基础。贯穿“一条”主线。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增加收入、保障有效供给为主要目标,以提高农业供给质量为主攻方向,以品牌化建设为抓手,逐项分析特色产业发展的现状、前景、制约因素,在融合发展、互补提效等方面培育特色产业发展的新动能,力促产业发展走上精品化、品牌化发展的新路子。加强“两个”引领。加强政策引领。根据12个乡镇2个工作站不同的气候环境、地理条件对全县特色产业布局进行分类梳理,结合实际情况,分别制定发展规划,统筹推进产业发展。制定出台了《两当县特色产业奖补办法》、《两当县中蜂产业发展意见》等相关扶持政策,引导鼓励广大群众宜种则种、宜养则养,让每一块地都发展适宜的特色产业。创新模式引领。以农村经营体制改革为突破口,依托小康互助组优势,借鉴贵州六盘水农村“三变”改革成功经验,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行“小康互助组+农户”、“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等发展模式,既解决了农户分散经营、效益低下、土地撂荒等问题,又促进了贫困群众灵活务工、增加收入,实现了规模和效益的同步提升。夯实“三个”保障。夯实资金保障。重点对发展食用菌、中蜂养殖、生态放养鸡、中药材和蜜源植物的农户进行奖补,采取资金直接兑现到户的方式,不折不扣落实各类项目资金,2016至2017年筹集精准扶贫产业扶持资金2720万元。紧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机遇,加大金融支撑力度,落实精准扶贫专项贷款1.37亿元,实现有意愿贷款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全覆盖。同时,村级扶贫互助协会全面运行,解决了群众产业发展资金难题。夯实技术保障。围绕特色产业发展,针对建档立卡贫困户、种养大户、农民专合组织、龙头企业等生产经营主体,根据“三养一育”优势农业特色产业开展有针对性的农业科技培训,2014年至2017年共完成实用技术培训9813人次,实现了有需求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劳动力技能培训全覆盖。累计送科技图书26130册,送科技光盘3400盘,发放科技明白纸23000份,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夯实服务保障。积极培育和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与农村各项改革,努力激发农村经济发展活力,开展了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加强县级社的逐步恢复,并提升改造乡镇基层社、村级社综合服务水平,全面提升其服务“三农”的能力和水平。突出“四个”带动。突出基地带动扩规模。创建食用菌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1处、建成核桃综合管护基地14处、苗木产业基地11处、生态放养鸡养殖基地38个,2017年被省农牧厅列为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创建示范县,有效推动了全县特色产业壮大发展。突出龙头带动增活力。新增食用菌、中药材、中蜂养殖等龙头企业2家,全县省市级特色产业龙头企业达到9家。在龙头企业的有力带动下,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实行产品保底价收购,建立起了企业和农户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联接机制,有效解决了特色产品销售难题,保障了农户利益。突出延伸产业链条增效益。新建、扩建9家蜂蜜、核桃、食用菌、中药材等农产品加工企业,引进2家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利用企业在上海、北京等大城市和沿海地区的销售终端开展农特产品推广和销售,带动全县优质、绿色农特产品走出大山,建成废弃食用菌菌棒机制木炭加工厂2个,废旧农膜回收加工厂1个,既延伸了产业链条,增加了农产品附加值,又有效减少了农业面源污染。突出融合带动增后劲。推进文化旅游业融合发展和电子商务集中突破发展,组织全县干部职工开展“我为两当山珍代言”活动,通过微信、微博等新型媒体,大力对外推介我县农特产品,推动农产品销售。在贫困村开办标准化电商网店52个,电子商务服务点48个,实现电子商务销售额累计达到2.08亿元。成功举办了 “太极绚慢城.红叶醉两当”太极拳赛和“红色福地·养生胜地”第三届山地自行车邀请赛暨文化旅游宣传推介会等活动,连续五年跻身“中国百佳深呼吸小城榜”。 2014年至2017年,共接待游客334.04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3.59亿元,形成了游客增量、产品增销、农民增收的良好局面。(来源于:陇南两当县委办)欢迎大家积极投稿,投稿邮箱:ldfbwx@163.com监制:刘海军 责编:张彩娥 编辑:屈鹏

<< 11 12 13 14 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