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华大学藏了些啥“学问”,我们和校长聊了聊
  • 来源:新华社

“教育是门大学问”国内首档大学校长访谈节目《大学问》今日上线
第1期由新华社记者李斌对话清华大学校长邱勇
《大学问×清华大学》

访谈实录 邱勇记者:校长,首先祝贺今年清华大学建校110周年。我们都想探讨这所学校蕴藏着怎样的大学问?首先还是先请您从和这所学校的缘分说起。
邱勇:从1983年考上清华之后,一直没有离开过清华大学。我想自己的发展,还是首先得益于在这所学校得到的教育。在清华这所学校,我们很强调这样一种大局意识、团结合作的精神。无论是学术工作或是科技成果的应用,它都不可能也绝对不会是一个人的成绩。
记者:您当校长六年了,您觉得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高校的治理,蕴藏着怎样的大学问?
邱勇:大学是一个教育机构,支撑教育属性她实际上是两个方面:就是她是文化机构,一定有文化创新,所以她在坚守的过程中,她不断会有新的朝气和活力,这是大学的文化属性;大学同时又是个学术机构,追求学术的同时要尊重学术,这也是她的属性。
大学要服务国家,要顺应社会的需要,分析时代特点、社会环境、具体情况。更要把握、深刻地认识到学校自身的发展阶段。大学当然与大学问有关,大学是一个汇聚大学者的地方,是一个产生大学问的地方。我想还要加一个“大”,培养大写的人,能立得住、站得牢、全面发展的人。
记者:说起清华,我们就想到她是用庚子赔款建起来的一所学校,您是怎么看待清华的缘起,她意味着什么?
邱勇:1911年对清华人,我想是两层含义:一层含义,清华由此诞生;第二层含义,中国那个时候处在国难当头、民族危亡的时刻,所以清华这所学校,她在诞生之日起,她就贴上了一个特殊的标签。这个标签就是冯友兰先生讲的,“校史与国运,息息相关”。所以清华这所大学的出生证上,我们认为印上了这样几个字——“知耻图强”。
记者:能说它是铭刻在清华身上的一种基因吗?
邱勇:可以这样讲,自强是清华精神的基因。清华大学从1925年开始自己办,我们叫“大学部”。1926年,清华大学校园第一个党支部成立。一批清华的师生奔赴抗日前线。20世纪90年代,国家表彰了23位“两弹一星”元勋,有14位是清华校友,反映了这样一个学校,她一贯的一种追求和持续的育人理念和服务国家的一种精神品质。
记者:那清华大学在110年历史里面,她的育人特色是什么?
邱勇:第一还是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相结合。在2014年,清华大学提出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2018年,通过几年的实践,全校师生讨论,我们把这样一种人才培养模式上升到一种教育理念。
价值塑造首先强调的还是立德树人,我们把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放在首位,让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同学们的人生发展。能力培养更看重的是,同学获取知识、运用知识、创造知识的能力。第二个方面是促进自身成长的能力。第三,服务社会的能力。知识传授它是两个方面,首先谈的还是合理的知识结构,更重要的,教育者必须要清醒地认识到,要重视个性差异并尊重个性差异。
记者:那这些理念的变化,能带来我们在教学实践上什么具体变化?
邱勇:可能你们也知道了,包括我们恢复“不会游泳,不让毕业”,它是反映了我们的传统精神,或者说一种教育理念:“体魄与人格并重”。
记者:真的有因为不会游泳没有毕业的吗?
邱勇:我们从2017年开始,到现在我们这一届学生还没毕业。到目前为止,有近3000人已经通过了,或者是取得了免修资格。在历史上,确实有同学因为游泳没通过,延缓毕业。当然我们今年是第一届,我希望他们都能过。
记者:除了恢复老校规以外,在学校的其他改革方面还有体现吗?
邱勇:我们在2018年,开始建设一门本科生的必修课——写作与沟通课。这门课实际上是跟我们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关系,我们要求大量的阅读、小班讨论、写作实践。除了写作沟通能力以外,要强化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这是我们以前没有的,我们希望这门课真正让清华的同学有更全面的个人素质和能力。
记者:清华是从2014年开始综合改革,不知道这个改革效果怎么样?
邱勇:清华大学在全国高校第一家启动大学的综合改革。7个方面,45项主要任务,现在回头看,我们全部完成。改革一定是有难度的,否则不能称之为改革。改革一定要解决问题,否则不可能有变化。
记者:那当时啃了哪些“硬骨头”呢?
邱勇:第一项“硬骨头”还是认识问题,因为改革一定会触发争论、引发矛盾,它是有阻力的。比如我们把教师队伍的人事改革作为突破口。为什么?这是最难的。
第二,我们把教育教学改革作为改革的攻坚战,要持续地全体投入,把这样一个教育教学工作干好。之后我们还有科研体制机制改革,资源管理、行政管理等等一系列的改革。
改革的成效如果简单概述,我想是不是也可以用这几句话来谈,学校的办学格局得到拓展,办学质量得到提升,办学视野得到扩大,当然学校的影响,我们讲社会影响力、国际影响力、国际声誉也不断地在提升。我想这些都与改革有关。
记者:清华究竟是达到了什么样的模样,什么样的高度?
我们讲清华的模样是什么?就是一种奋进的姿态。我想2020年对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民族、任何一所大学、任何个人,都是一场严峻的考验。清华大学在全世界高等教育领域率先推进在线教学,海内外一样,这里面要有技术支撑,更要有全体师生对教书育人职责的坚守。
清华成立18支科研突击队,在疫苗、抗体、检测技术等诸多方面,取得了一批领先成果。
清华大学在理念、实践两个方面都走在前面。
记者:我们在调研过程中发现清华有一个叫“全球战略”,是什么样的勇气,使我们敢于提出“全球战略”?
邱勇:世界一流大学,她一定要有这种视野、担当、胸怀,走向世界,而这不是个简单的跟随。走向的过程,我们在提升,我们在学习,我们在接近,我们也在努力保持我们的特色,并在相应的领域发挥引领和领导作用。
记者:我们还是想回到最初那个问题,在您心目中,“清华”二字意味着什么?
邱勇:清华对我来讲,就是一种温暖的家的感觉,是人生成长的这样一个舞台。“清华”二字有特殊含义。唐朝著名的文学家,也是政治家张九龄,他有这样的诗句:“清华两辉映,闲步亦窥临”。
“清华”两个字,“清”是一种纯洁安详的状态,校园一定是纯洁安详的地方,她是产生思想的地方,是灵魂聚集的地方,她一定要有“清”的环境;“华”是什么?茂盛、希望,它反映了一种生命的状态。我们可以把个体的、有限的生命,与这样一所伟大的学校联系在一起,这就是清华。
记者:现在值此110周年之际,您对青年的期待是什么?
邱勇:中国当下和未来一段时间,依然处在重要的战略机遇期。我想国家的战略机遇期,就是一所大学发展的最好时期,也是我们个人尤其是年轻人成长的最好的时期。
机遇是靠我们努力争取得来的,靠我们的学习,靠我们的辛勤付出,靠我们的拼搏,靠我们的实践,靠我们的贡献,你才能做到不负时代,从而你抓住了人生的机遇。他们比我们拥有一个更大的人生舞台。▲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教育

<< 26 27 28 29 30 >>